中国小县城的原始丛林社会#县城有未来吗?# #四五线城市县# #如何在县城生存# #县城的房子谁买#
小县城留不住人,留不住企业,也留不住财富,唯一能够留得住的好像也就是70 80 90后的乡愁了。当然,其实从数据上来看,大家老家的小县城的GDP和财政预算收入啊,应该都在涨的。从城市的建设情况来看,各种大城市有的配套也被一模一样复制到了小县城,在偏远的小县城都能看得出大城市的风采,但这背后又隐藏了什么?小县城经济增长路线基本就三条,第一条呢,就是中央转移支付的市政基建,这也是很多小县城收入来源的主要通道。本身呢,中央转移支付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公部区域发达省份上缴的税收用于西部的援建,实现各个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缩小区域经济的发展差距,但是正是因为一个县城的收入源头基本都来自于转移支付,形成了一个围绕转移支付的县城经济圈。这里面就是能够。直接享受转移支付的体制内员工,中间呢,则是围绕着承接体制内员工的吃喝拉撒的商铺、超市、餐饮等商业从业者,最外围则是县城里最普通的打工人,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老小的柴米油盐、生老病死。从这个转移支付经济圈就可以看出,最吃香的肯定是体制内的员工。虽然体制内的大部分员工并不能有资格去瓜分转移支付的大蛋糕,但是体制内成熟的关系圈形成了体制内员工的绝对社会地位。
可以用这么一条规律来形容体制内员工的社会地位,一个城市赚钱的路径越需要从地方来,那体制内的员工的社会地位就越高,反之,一个城市赚钱的路径主要是从市场里来,则体制内的员工的社会地位就越低。小县城经济增长路线的第二条是围绕着棚改加土地财政实现的。在16~19年,大量的小县城、老城全都被拆除,地方呢,将学型医院新建。在了新区,然后在周边建造了密密麻麻的高层住宅,在那三四年里,你可以看到每一个小县城的财政收入的大头基本上都是卖地,一度呢,超越了转移支付的收入。很多小县城的房价也在1920年到达了顶峰,在一个年均收入只有两三万的小县城,房价却可以干到1万以上。过度透支的房地产也是在这两年迎来了报复。房价腰斩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小县城的二手房已经丧失了流动性,变成了有价无市的滞销品,而且这波房价的余堵可能需要10年20年去消化。小县城经济增长路线的第三条是引进和纵容高污染企业,东部沿海省份对环境整治的力度啊,是远超西部的,但是这也给了很多小县城一个机会,引进那些因为排污不达标而不能在东部办厂的重污染化工企业。当然,急功近利的结果自然是会出现很多重大安全事故和遍地的癌症村。当然也就是本地人能够知道。并不会在全国进行传播。就如同21世纪初,在东部沿海的化工企业也经常出现安全事故和一个个声名远扬的癌症村。小县城在过去的十年里快速发展,不仅数据漂亮,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升了不少。但是这就像普通人吸毒,吸的时候在天堂,不吸的时候在地狱。小仙人现在已经演变成了无底线、无信仰的行尸走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