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值规律1.价值
一个商品有俩种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交换价值: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2.劳动
商品是劳动的产物,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不具体的、无差别的的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3.价值的衡量
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的平均熟练度、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等因素有关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是自乘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4.价值的表现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4个阶段,之前的三种暂不研究,最终发展为货币形式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5.价值的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是否等价来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自发波动,商品的平均价格约等于价值
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比例;自发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导致垄断发生阻碍技术进步;引起收入两极化;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6.私有制商品经济矛盾
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发展:这种矛盾在资本主义之都下发展为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萌芽:小商品经济;商人和高利贷者;
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产业革命,最终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人的劳动力,是人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是自由人;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卖。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支出费用。劳动力价值是由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货比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
当你的钱用来买面包时,你的钱叫做货币,当你的钱用来买劳动力时,你的钱就成为了资本,因为你花了100元,最终会给你带来200元甚至更多。
3.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用于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也就是用钱买的原材料)
可变资本(v):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包括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和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仅仅是由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理解:工人一天创造的新价值,一部分自己拿了(劳动力价值,以日工资的形式),剩下的(剩余价值)才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比如说我给公司开发了一款app,投入使用后老板总共挣了10000,但只给了我500的工资,9500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计算公式:m’=m/v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通过缩短不要劳动时间(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仍然是超额剩余假肢的唯一源泉。超额剩余价值不可能长期占有全社会技术水平提高了,超剩也就没有了。
4.剩余价值的积累
资本积累:把剩余假肢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后,将其全部用于消费,则生产还在原有规模上。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将获得的剩余价值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规模扩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后果:加剧了社会两级分化;
资本的技术构成:生查资料:劳动力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资本的有机构成:c:v(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是可变资本降低(也就是雇佣更少的人干同样的活儿)从而导致大批失业。只有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都改变时有机构成才会改变。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原因:资本家钱不多时买不起设备,于是大量招人;当资本积累越来越多,资本家有钱了,于是购买大量设备从而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就会辞退部分人,从而导致不变资本变大可变资本减小,有机构成变大。
资本积累的终极后果:可变资本减小,人口大量失业,导致两级分化,贫困人口增多,买不起你的东西,今儿导致产业倒闭资本主义灭亡。
5.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得运动。
资本周转: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资本周转时间;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周转时间越长周转速度越慢,固定资本:经过一次劳动后,资本仍然存在的为固定资本反之为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比重越大周转速度越慢)
6.工资
工资的本质: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的表现形式: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
成本:资本家的垫付资本,等于c+v
利润: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计算公式:利润率=利润/垫付资本。
平均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和获得的利润。不同部门利润率不同,资本会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
生产价值:商品的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剩余价值的分配:产业资本家获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银行资本家获得银行利润;农业资本家获得农业利润。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和利润在本质上一致,资本家认为利润是由全部垫付资本(c+v)带来的,而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v)带来的,前者想掩盖剥削,后者想揭露剥削。
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名的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由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名支付能力需求的缩小的矛盾;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经济危机爆发的阶段: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对内实行政治通知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自由平等博爱。
资本主义法制:宪法是核心
政治组织形式: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由三个权利主体独立行驶。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和局限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及评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