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国福开讲》的视频,在这个视频中主播对某个大人物说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与时俱进的观点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另外,在头条上还有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今日头条:首发2023-11-18 12:08·乐观的德化天下)的文章,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精髓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文章中作者还反驳了马克思主义精髓是阶级斗争,也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精髓是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有人说是与时俱进等观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精髓?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是经济学,主要是商品经济学理论、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三个部分的相互关系怎样呢?
列宁指出:“马克思是十九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完成者。这三种主要思潮就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法国一般革命学说相连的法国社会主义。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大而是严整,这是马克思的敌人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一一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列宁 《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5-6页,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1年9月出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活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指导。因此,了解马克思主义精髓,我们首先要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什么?
马克思在其《序言、导言》一书中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着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存冲突中去解释”(马克思 《序言、导言》第8-9页,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1年4月出版)。
在这里,马克思向我们说明了他的世界观和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就是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上层建筑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正是在这一基本原理的基础才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髓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事实上可以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商品生产经济学部分,主要内容是劳动价值理论;第二是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主要内容是剩余价值理论;第三部分是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学,主要理论是消费价值理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事实上主要包含了商品生产经济学、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两部分的内容。而在讨论有关问题时部分涉及到了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学的方面的内容。资本论第一篇,商品和货币,主要内容即商品生产经济学和劳动价值理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则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起点,为后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第二篇往后,则主要讨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剩余价值理论。在《资本论》的相关问题的论述中,还部分地涉及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些问题,例如计划经济问题,例如按劳分配问题,例如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等等。《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著作。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思想,提出了消费品(或消费价值)生产的思想;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人”的思想,提出了劳动所有者、劳动所有权、公共需要劳动(价值)和个体需要劳动(价值)等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逻辑关系是:商品生产经济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般原理;资本主义生产经济学是商品经济学理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社会主义生产经济学是商品经济学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存在形式。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劳动价值论是基础性的一般原理,剩余价值理论只是劳动价值论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的具体存在方式;消费价值理论只是劳动价值论在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的具体存在方式。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价值是最核心的经济学范畴,它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以货币形式存在;它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则以资本运动的方式存在,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条件下,则以工本运动的方式存在。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就是由价值为主导的货币、资本和工本,分别对应简单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不仅要学习以《资本论》为代表的商品生产经济学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同时还应该学习《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相关著作及论述。一句话,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相关著作和论述当作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学习和理解。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而言,可以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政治经济学则从经济规律作用的角度来论证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精髓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精要所在。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著作。从《共产党宣言》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精要,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和精要是什么呢?
从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角度看,《宣言》是一个共产党组织领导劳动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行动纲领。而作为一个行动纲领,它本质是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及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第一,在《宣言》的第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叙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相互矛盾和斗争所形成的必然趋势,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产生的客观规律。由此,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生存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联合而达到的革命团结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二,在《宣言》的第二部分,马克思说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第39页,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49年9月出版)的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告诉我们:“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可以当作社会主义社会或劳动阶级社会的同义词来看待)。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告诉了我们。他们把两种社会的基本特征非常清晰地显现在我们面前:
(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特征是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劳动(活的劳动)只是为生产资料的增殖服务的,是资产增殖的工具和手段;社会主义生产力特征是生产劳动(工人)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
(2),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
(3),资本主义的生产性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社会主义的生产性质上是消费品(或消费价值)的生产。
(4),基于以上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a,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力产生根本转变:即由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到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的转变;
b,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社会生产主体由资产所有者到劳动所有者的转变;
C,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由体现资产所有者权利要求一一资产所有权的制度向体现劳动所有者利益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制度的转变;
d,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促使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所有到社会公共所有的所有制的根本转变。
很显然,这四种转变是相互关联的。随着生产资料由资产阶级私有制转变为社会公有制,自然也消灭了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自然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劳动所有权成为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利益要求;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社会生产也必须产生了生产劳动取代生产资料的支配地位,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这些转变相适应,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有产权制度向劳权制度转变。
第三,在《宣言》的第二部分,说明了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
在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革命需要做到两个决裂:“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什么是传统的观念:那就就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观念:包括生产力观念;生产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制度观念;文化观念等等。
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者当家做主,也就是谁有钱谁做主;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者当家做主。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实现从“谁有钱谁作主”转变为“谁劳动谁作主”的观念转变。
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按资分配,即生产成果按照投资者的资产量的多少进行收入分配,而社会主义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即生产成果是按照劳动者的劳动量差别进行分配。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实现从“资产所有”到“劳权所有”的观念转变。
“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主要是要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关系,即资产者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只占有自己劳动力,从而劳动者不得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实现。因此,传统的所有制关系,既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雇佣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在实践上正是要与这种所有制及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同传统的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就是要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观念、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及制度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在提出了“两个决裂”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情况进一步提出了一些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并阐明了共产党人与其它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处理策略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精要,就是要实现一个转变,即由剩余价值 生产方式到消费品(或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包括了社会生产力结构的转变、生产主体的转变、体现权利要求的基本制度的转变和社会所有制的转变;就是要进行两个决裂。
以一个转变和两个决裂为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从《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著作中更具体地了解消费品(或消费价值)生产方式,了解社会所有制的内涵,了解按劳分配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劳动人)等等。
四,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
在上面,我们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个角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在《序言、导言》中,马克思作了很好的概括,那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髓就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运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就可以了解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特殊的运动方式,从而形成以资本为基础的范畴体系;在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运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就可以了解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特殊的运动方式,从而形成以工本为基础的范畴体系,构建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经济学体系;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的认识和理解中我们知道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精要主要是一个根本转变一一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到消费价值(或消费品)生产方式的转变(包括生产力结构转变、生产主体转变、体现权利要求的基本制度转变和社会所有制的转变)和两个彻底决裂一一与传统的所有制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和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在上面我们还讲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经济学研究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的基础和方法,政治经济学则是从经济学规律的角度探讨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论证和建立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所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而言,也可以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因此,从整体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一个根本转变”和“两个彻底决裂”,也就是通过“两个彻底决裂”实现“一个根本转变”的目的,从而形成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以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目的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以及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和文化意识形态。
简单地说,通俗地说,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两句话,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劳动者当家做主,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让劳动者当家做主,就是说要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在政治体制上来说,就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为特点的社会主义政体;从经济体制上来说,就是要形成与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或者说与公有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要实现按劳分配,就是说社会主义必须用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以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为目的的生产方式取代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而要实现这种转变,自然就需要与传统的所有制、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因此,社会主义要让劳动者当家做主,要实现按劳分配,事实上已经表达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要点。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存在与时俱进的问题,关键是你会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有人所以会提出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的观点,言下之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不适用当前实际了。
这些人所以会产生这种观点,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要的实质缺乏了解和把握。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即以《宣言》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贯穿从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整个历史时期的理论,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都是适用的。从十月革命到现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才刚刚开了个头,马克思主义理论怎么会过时呢?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首先是商品生产经济学,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一般性的理论原理,特别是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其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劳动价值论的一般原理认识在劳动力商品化条件下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客观上为我们运用劳动价值论的一般原理认识在生产资料公有化条件下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提供了分析范例和方法论的最好指导。其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所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劳动所有者和劳动所有权、消费品或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等重要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很重要的骨架。如果我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按劳分配实践独立做作业,而不只是或只会抄作业的话,那我们完全可以在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经济学体系,并使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成为真正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社会主义体制。
第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适用多个社会形态的原理。运用这些基本原理,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完全可以及时地、正确地解决各种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你能不能领会和把握这些基本原理,关键是你有没有实事求是地去了解实际,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自从斯大林之后,特别是东欧演变、苏联灭亡等重大事件发生后,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都没有进行理论上的检验和批判,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行,而是我们缺少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和专家,因而不能解读和解决这些一系列的重大问题。
为什么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会走向灭亡?其实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精髓,真正知道了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劳动者当家做主,要实现按劳分配的确切涵义,我们就会知道,导致这一重大事件的发展是因为苏联模式只是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适应暴力革命胜利后快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而建立的过渡经济模式,而不是真正的、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也就是说,苏联模式的建立和普及,只是社会主义革命走到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之间的过渡时期一一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体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消灭了剥削阶级消除了产权存在的基础,但是却保留或延续了产权制度,而没有用劳权制度和按劳分配方式取代产权制度和按资分配方式。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联人采用苏联模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但它的生产方式却没有进一步推进到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公有制模式,从而导致了长期缺乏活力,已经处于不适应状态的苏联模式不能及时更新,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活动失去了竞争优势。这就是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的基本原因。
为什么国营企业会缺乏活力?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长期改革取得成功,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改了四十多年还不能完成?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了解国有企业的整个改革过程,我们就不难找到真实的原因所在。我们认识到国营企业的弊病的实质是什么吗?我们有按照让劳动者当家做主的要求建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吗?我们有把国有企业按照按劳分配的要求转变为消费价值生产方式了吗?如果你真正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怎么会找不到国有企业改革难以完成的原因?
再譬如,为什么华为比那些上市公司,比那些建立了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更能发展科技,更有创新能力?华为的发展甚至引起了美帝国主义及西方国家联合打压?如果我们了解一下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和薪酬体系,你就不难知道,华为所以具有不可战胜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就在于华为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必然具体为按劳分配的分配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是保证企业创造的价值能够实现;“以奋斗者为本”,需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岗位责任性、生产积极性和科学性。“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必须贯彻按劳动贡献分配的基本原则。华为的价值管理把其核心价值观具体为企业经营机制,从而形成了华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和适应市场的活力。当华为采用“以奋斗者为本”、建立按劳分配的薪酬体系时,在实质是确立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形成了真正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说到到底还是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还是按劳分配,由此形成作为新兴的生产方式的优势。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转变、两个决裂”的理论管的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过程的战略性的纲领,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变为现实之前,不存在与时俱进的问题。问题在关键是你有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要和实质,你会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