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基础,相反地,孤独感和社会退缩显著地增加了死亡风险,与个体身心健康息息相关。以往研究发现感到孤独或与社会隔离的个体通常伴有许多心理和生理并发症,例如:高压力、睡眠质量差、免疫功能受损等。
近期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可能与人际交往中的社会退缩和孤独感有关。以人类为被试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报告高孤独感的个体通常伴随较差的睡眠体验,而拥有积极社交关系的个体更多的体验到高的睡眠质量。虽然这些证据表明孤独感和社会退缩能影响睡眠,但睡眠缺失是否将导致个体感到孤独,社会交往能力降低,并表现出更强的社会退缩呢?该研究从行为和神经两方面回答了该问题,证实了缺乏睡眠将会导致社会退缩和孤独,同时周围人可以感知到这两种特质。
实验1为严格的实验室设计,选取了18个健康成人,考察其在睡眠剥夺以及睡眠充足阶段的任务表现,任务包括:现场社交距离任务、计算机模拟的社交距离任务(fMRI)以及录像采访(注:录像采访的资料之后会由另外的社会成员加以评估)。
实验2 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线上调查,在没有给予受调查者减少或延长睡眠时间的指导下,测试生态自然的睡眠质量变化对孤独以及社会退缩的影响。
结果发现:相较于睡眠正常条件下,睡眠缺失条件表现出更大的社会退缩;线上调查也表明第二天睡眠效率较之第一天有所下降的个体,其报告的孤独感较之第一天显著增强,反之亦然。此外,对录像采访的评估发现,孤独感存在“传染效应”,也就是说感知到他人是孤独的,即使观看录像的人并不存在睡眠缺失,同样也会被传染一种觉得自身同样感到孤独的情绪。即孤独感可以从睡眠缺失者向没有睡眠缺失的人传递;fMRI的结果显示,睡眠缺失对大脑活动的影响是双向的,睡眠缺失导致理解他人目的和行为意图的相关脑区的活动显著下降,而警惕他人靠近的相关脑区活动增强,外显在行为上即表现出更强的社会退缩。
综上,不论是实验室条件下人为引起的睡眠缺失,还是生态效度更强的实际生活中引起的睡眠缺失,都能导致个体更高的孤独感评价以及表现出更强的社会退缩,继而与周围人保持更远的距离,同时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恶性循环。因此,保证充足睡眠对于良好社交以及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Ben, S. E., & Walker, M. P. (2018). Sleep loss causes social withdrawal and loneliness. Nature Communications, 9(1), 3146-3154.
栏主:刘羽
邮箱:1157216717@qq.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