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教学反思||谈谈上完《中特》前两节课的感想

教学反思||谈谈上完《中特》前两节课的感想

教学反思||谈谈上完《中特》前两节课的感想这一块儿,闹了个笑话,我问劳动者是谁?学生异口同声说:锄。而后才反应过来是农民。我们是什么时期的劳动者,个别同学居然还说是奴隶社会的,清朝的。可见,学生的思维和基础,令人堪忧。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_奴隶矛盾社会主要是指什么_奴隶社会的社会矛盾

开学季

开学出处—丁玲《小火轮上》:“她不愿被人太扰乱了,整个寒假都没下武陵来,只想快点开学。”

奴隶矛盾社会主要是指什么_奴隶社会的社会矛盾_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_奴隶矛盾社会主要是指什么_奴隶社会的社会矛盾

作者介绍

01

张老师

Summer IS HERE

微信联系:zhengxiangsi0915,愿教学方面交流互助,非诚勿扰。

开学第一课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两课时

上课后,首先自我介绍,就一句“大家好,我是张老师,这学期由我担任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的教学”。刚毕业那会儿,尽可能讲自我介绍做得花哨,但是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教师角色的神秘感很重要。自我介绍最好简单扼要。

本着学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学这三重逻辑构建开学第一课。

第一步,告知学生高中思想政治学什么,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十本教材的名称及地位,哪些必须学,哪些高考要考,哪些自主招生考试要用。

第二步,告知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除了备考的必要,还有哪些好处?我认为侧重于拓展视野,增强对新闻政策等的理解,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为话题,提出7个问题,(见上述链接中地课件及讲稿,点击即可查看)带着学生感受高中思政课的包罗万象。在这一过程中认同:学习高中思政课,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地深入地分析和理解问题。基于此,增强学习兴趣,提高重视程度。

第三步,怎么学?拿到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很多情况下都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重逻辑入手,来拆解复杂概念,才能深度理解和把握概念。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中国特色”是什么意思?有何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谁开创的。在师生互动中理解概念,最起码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第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书讲什么?首先,带着学生看目录,做笔记。第一单元即第一课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第二框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普遍性。

第二单元即第二三四课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和完善。分别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由之路,要增强四个自信。

通过对目录的分析,带着学生总体把握教材。

第五步,讲述课堂要求,必须带笔做笔记,隔三岔五查笔记、默写、提问,说明惩罚措施。要求不预习不上课,上课前检查预习成果。

第六步,展示学习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提问学生社会形态有哪些?讲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这块儿内容,在有的班,我讲了一半就下课了。那么,怎么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呢?有老师问我,我自己对这个概念其实一开始也是模糊的,在反复备课中慢慢理解,可能也有不妥之处。我先说说我是怎么处理这一块内容的。

今天,12班先上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我和备课组长交流发现,这一部分内容其实最主要的就两个问题,讲清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讲明白私有制的确立与原始社会的解体。

因为12班第一节课我没有讲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以又重新理了这个概念。

首先,板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解释:生产力,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能力。谁的生产能力?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为啥要生产?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那么,谁来生产?学生说人。哪些人,是你吗?不是,你们是学生,还没有就业,没有参加劳动生产。所以,参加生产的工人、农民、各行各业的上班族,他们是劳动者。在座的各位之所以坐在这里,是要通过努力,经过一层层选拔后,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你们都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大军的一员。

拿什么生产?徒手吗?如果我让你把窗外那座山夷为平地,你需要什么?你会怎么做?劳动者是谁?需要哪些工具?哪些工具更好用?说明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助于促进生产发展。

那么,同样两个同学,同样的工具,会在同一时间完成目标吗?不会。因为劳动者的素质不一样。有人懒、有人勤快,有人效率高,有人效率低,有些人奇思妙想一大堆,但是有些人可能就执着于一种办法。所以说,劳动者素质影响生产力。生产是人在生产,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劳动对象又是谁?是那座山。我们来看看这句诗:锄禾日当午,请大家找找里面的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

这一块儿,闹了个笑话,我问劳动者是谁?学生异口同声说:锄。而后才反应过来是农民。我们是什么时期的劳动者,个别同学居然还说是奴隶社会的,清朝的。可见,学生的思维和基础,令人堪忧。至少应该知道是唐朝的农民,而后反应过来是封建社会的农民在劳动。锄既是动作,也表明是在用锄头这个工具,对象是禾苗。

讲完生产力三要素,我又说,在生产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

第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关系。

例如,我们刚才说今天这位同学倘若要把对面那山夷为平地,那么,你要一个人完成吗?怎么做才能最快最高效搞定。

学生的回答真的超级朴素,我只能用朴素这个概念。“一群人、炸、推土机、挖掘机、运输车辆…”

那别人为什么愿意帮你做这件事呢?他们的答案“雇佣”。当你花钱叫其他人帮你完成这件事的时候,其实已经形成了一种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如果老板对员工好,那么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就高,反正,如果你将来遇到的老板天天给你画大饼,天天叫你加班剥削你,那你会怎么做呢?

可见,劳动者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互助的关系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

原始社会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所以人们很团结,很愿意群体活动。奴隶社会的奴隶饱受压迫,被动生产。

第二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问题。

还是新时代愚公移山这个例子,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都是生产资料,你要把山夷为平地,那么山归谁所有?“国家”。你使用的工具归谁所有,凭什么给你用?学生的答案呢是租、借、买。这就涉及到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

原始社会中,氏族部落中

的石器、种子、牲畜等生产资料归氏族公有,是共同财产,这种情况下,人们生产积极性高;奴隶社会中,奴隶占有绝大多数生产资料甚至占有奴隶,所以奴隶劳动的积极性不高,是被迫营业。封建社会中的农民有了一些自己的土地和工具,生产积极性相对于奴隶社会就更高了。

在座的同学,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家里面有哪些生产资料,为什么我们的家人愿意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就是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生产资料,我们可以通过劳动致富。

所以,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个制度是否合理,也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点,生产中形成的分配关系。

你叫人帮你“愚公移山”或者进行“大棚种植”,那么,你按什么标准给什么付酬劳呢?通过引导,解释了什么样的情况下“平均”“按劳”“按需”“按出资比例”等分配。同时,反思大锅饭时期分配方式的问题,认识到分配方式不合理会影响生产积极性。

由此可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与生产力相适应才能推动生产发展,否则会阻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我说,假如你带着记忆穿越回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你能否把我们现在的制度教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在当地推行,并促进生产发展?

讲完这些,要求学生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的内容及关系抄在课本空白位置,提醒他们下节课会问。

然后,开始第一目的学习,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板书:原始社会,师生互动分析原始社会的地位,两个阶段不同的劳动工具及生产情况。

简而言之,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狩猎;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畜牧农耕。

让学生猜一猜如何从采集狩猎过渡到畜牧农耕?采集的野果吃完后,人们无意间发现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慢慢地学会刀耕火种,用石刀挖坑种地,用火烧草木成灰作肥料,简单的农耕就开始了。随着生产工具改进,氏族壮大,狩猎的牛羊牲畜吃不完,便将其圈养起来还能繁衍,畜牧业慢慢发展起来。

原始社会极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只能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回到原始社会,人们的身体机能、智力状况、生存环境是怎样的,会遇到哪些危险?

在那种猛兽出没,自然灾害无力抵抗的时期,“人定胜天”是不太可能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只能是抱团取暖,大家群体性活动。一起采集,一起狩猎,共同劳动,才能获得足够多的食物。这些简单的石斧,石刀等工具是非常稀少的,是宝贝,作为生产资料,是整个氏族共同的财产,大家都可以用。那么,在分配的时候,为什么要平均分配呢?给一些劳动能力比较差的人不分配或者少分配行不行,让一些人独自面对猛兽,独自采集狩猎行不?不行,因为,无论饿死、病死、还是被袭击致死,都会降低整个氏族的战斗力。

由此可见,原始社会极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他们只能这样做。通过这一点的讲解,学生更深刻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么,在共同劳动,平均分配这种生产关系下,氏族获得的食物财产越来越多,氏族慢慢壮大。

氏族和氏族制度,简单说一下即可,课本上知识,学生能看懂。

但是要问:既然氏族社会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平等互助,那么,这是理想社会吗?

第二个重点是私有制的确立,也就是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出现的原因。课本上的那段文字,要求学生反复看几遍,并找出关键词。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改进,金属工具出现了,生产力水平提高。氏族部落慢慢壮大,掌握的生产资料越来越多。原来需要群体采集狩猎才可以,现在某个家庭就可以独立完成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慢慢的,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了氏族集体共同劳动。这就像,我们爷爷奶奶辈分家一样,假设四个儿子,每个儿子另立门户的时候分点米面,分点地。到这里,我们就发现,原本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现在变成个体家庭私有,原本是氏族成员共同劳动,现在是个体劳动代替了氏族劳动。私有制确立。

分完自己干自己的,但是由于每个家庭的劳动力数量,劳动能力,掌握的生产资料数量,遇到的天灾人祸等因素不同,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而且要知道,每个家庭所擅长的方面不一样,有些擅长种地,有些擅长狩猎畜牧,有些擅长渔业,慢慢形成了分工,想要对方的东西就得交换。

有些人有些家庭穷的没办法,只能借债,借债还不了,只能把自己和子女卖为奴隶,卖身为奴。这就是债务形成的奴隶。

不同家庭,氏族,部落,或者部落联盟在生产过程中,难免因为利益会出现矛盾,发起战争,被俘虏的人变成奴隶,氏族部落首领变成奴隶主。这是战俘奴隶。

从贫富差距加大,到债务奴隶核战俘奴隶得产生,我们发现,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逐渐形成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由此,我们发现,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私有制的确立,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贫富差距加大是原始社会解体的直接原因。

讲到这一部分的时候,离下课只有两三分钟。只能让学生在课本上把奴隶制生产关系特点画出来,知道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认识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其实,在讲解这节课的时候,因为U盘和电脑问题,我只能板书讲授。即便如此,还是在收尾时感觉时间有点紧张

希望这篇教学后记,能带给大家一点点小启发。你们会比我做得更好。

后记:上班第一天就生病,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耳朵疼嗓子疼,吞咽困难。虽然用尽全力在讲,及时调整状态,但是我认为自己精神状态最好,上得最完美的一节课都是第一次讲开学第一课,第一次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后面也在调整,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_奴隶矛盾社会主要是指什么_奴隶社会的社会矛盾

往期推荐

上一篇: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下一篇: 大型教育培训机构排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