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如何在幼儿启蒙阶段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在幼儿启蒙阶段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如何在幼儿启蒙阶段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解读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系列文章之三:社会篇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

解读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系列文章之三:社会篇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对3-6岁的儿童学习和发展提出了建议。这个《指南》可以说是我国国家级别的标准规范,是各大正规幼儿园施教育儿参考的重要材料之一。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下这个指南,这个指南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部分对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参考建议。本文是第三篇社会篇。

《指南》将社会交往能力分为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两部分内容,提供了相关的培养建议。《指南》对孩子应具备的能力表述为:

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家长的总体指导表述为: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目标和建议。

一、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能力被分解为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四个目标指标。

目标一: 愿意与人交往

3~4岁

4~5岁

5~6岁

1.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

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

2.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2.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2.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

3.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针对目标一,《指南》的教育建议: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

①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

②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③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上面目标一的建议中,主要就是让孩子和同龄人、成年人接触,体会交往的快乐。目前我家娃5岁多了,现在经常能听到他分享幼儿园小朋友的事情,跟5岁以前问他在幼儿园干嘛了,他说想不起来相比,变化非常明显。所以我觉得,家里有些正常的人际往来,以及在幼儿园接受正规的幼儿教育,这方面的能力不需要担心。

目标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4岁

4~5岁

5~6岁

1.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

2.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 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

1.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

2.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4.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5.不欺负弱小。

1.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

2.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4.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5.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

针对目标二,《指南》的教育建议: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

① 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

②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③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④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⑤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如:

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他们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孩子这些能力的具备,我觉得在正规幼儿园里都能够得到训练。虽然小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会发生抢玩具、互相推对方等等小摩擦,但是我觉得这是孩子成长的一方面,让他们在交往的同时,也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是全部都围着他转的。随着幼儿园年级的增长,大班时,我家娃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明显进步了很多,有时会懂得礼让和隐忍了,这些能力一方面来自家庭生活,另一方面来自幼儿园的正规教育。

目标三: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3~4岁

4~5岁

5~6岁

1.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它活动。

2.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3.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4.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1.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2.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并对此感到满意。3.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愿意依赖别人。4.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1.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2.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4.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5.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针对目标三,《指南》的教育建议: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①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②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①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的合理要求。

②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③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④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这个目标,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有目的性的训练,我也在探索中,欢迎有经验的家长留下宝贵经验。

目标四:关心尊重他人

3~4岁

4~5岁

5~6岁

1.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

2.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3.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1.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2.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3.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1.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2.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3.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4.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针对目标四,《指南》的教育建议:

1.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

①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

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

③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2.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如:

①提醒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如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休息一会儿。

②借助故事、图书等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爱与母爱。

③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④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

①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相互学习。

②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目标四的培养需要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引导。实际上,我们作的不好,可能是因为隔辈疼爱的原因,孩子并不能很好的尊重他奶奶,经常还对奶奶吼,我有点伤心,我很想找到实用的方法,改变孩子这个毛病,但是,除了说教(毫无效果)外,我实在没啥好办法。有几次我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我发现孩子班里有个小朋友对他的姥爷也是这样,非常不礼貌,而且也在吼。看来我家娃不是唯一这样的孩子。如果有想赐教的家长,感谢留下宝贵经验。

二、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能力分解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三个目标指标。

目标一: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3~4岁

4~5岁

5~6岁

1. 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2.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2.愿意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一些群体活动。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

2.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针对目标一,《指南》的教育建议:

1.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2.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3.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这个能力,幼儿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我相信正规幼儿园的教育。

目标二: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4岁

4~5岁

5~6岁

1.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

2.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3.在成人提醒下,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1.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2.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3.知道说谎是不对的。4.知道接受了的任务要努力完成。5.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2.爱惜物品,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3.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4.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5.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

针对目标二,《指南》的教育建议:

1.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如:

①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②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③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

④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对违规行为给予纠正。如:幼儿主动为老人让座时要表扬;幼儿损害别人的物品或公共物品时要及时制止并主动赔偿。

3.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如:

①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

②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

③小年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成人不要误认为他是在说谎。

④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

⑤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同样,上面的目标达成,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引导和培养,需要我们家长做的,就是经常回顾一下这些建议,有目的的引导孩子。

目标三: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3~4岁

4~5岁

5~6岁

1.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3.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称。4.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1.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3.知道自己是中国人。4.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1.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2.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3.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4.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针对目标三,《指南》的教育建议:

1.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如:

①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和班级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②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2.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如:

①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②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

①和幼儿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区)名称。

②和幼儿一起外出游玩,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或画报等;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③利用电视节目或参加升旗等活动,向幼儿介绍国旗、国歌以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

④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上面目标的养成,幼儿园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也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这方面的教育,2019年祖国70周年国庆是一次隆重的庆典,我提前做了计划,10月1日当天,肯定会在家看直播,但是孩子可能没有太多的认识,我想让孩子有个更直观的感受,所以,9月28日,趁天安门广场开可以去看,我带孩子去现场观看国庆场景布置,在现场,我告诉他,国庆当天就是在这里举行庆典,让他能在观看直播时,有个更直观的感受。

解读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篇:健康篇

第二篇:语言篇

第三篇:社会篇

第四篇:科学篇

第五篇:艺术篇

上一篇: 2020辽宁考研政治马原:社会形态更替
下一篇: 辩证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