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辩证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辩证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辩证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视野》杂志2017年第10期文章推荐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含义_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的矛盾是什么_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同时又要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辩证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主要矛盾自身所具有的不变与可变的辩证统一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它包括“需要”和“生产”两个基本方面,在我国改革开放即将跨入第40个年头之际,“需要”和“生产”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变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这一矛盾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没有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其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结构没有变,即这一矛盾始终是由“需要方”和“生产方”构成的。就“需要方”来看,需要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具有普遍性和包容性;需要的内容涉及物质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全面性和层次性;更重要的是,这个需要还是不断增长的,具有动态性和攀升性。就“生产方”来看,这个生产方反映的是相对于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而言的落后性或不适应性,表达的是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社会生产供给的不足,生产方式的粗放,社会生产在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上的落后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可变性具体表现为三点:其一,社会生产形态由狭义的“小生产”向广义的“大生产”的转变。以往我们基本上将社会生产视为或等同于物质生产,并在实践中盛行物质生产至上化、唯一化的做法。在物质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的新形势下,我们应重新把握“社会生产”的内容结构。根据马克思等人的论述,社会生产除了物质生产之外,还包括着精神生产、生态生产、人口生产和社会关系生产等形式,社会生产是诸种生产形式的“五位一体”。显然,狭义的社会生产论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只有全面生产实践,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由单一手段向复合手段的转变。过去,我们往往偏重于发展物质生产这一种手段。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并使国家由“富起来”到“强起来”,不能单靠发展物质生产这一种手段,而必须确立大生产或全面生产的实践理念,在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生产、生态生产、人口生产和社会关系生产的发展。只有五种生产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才能真正有效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生产的整体关联性发展也是实现“强起来”的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其三,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由“单方”用力向“双方”用力的转变。以往我们认为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只能从“生产方”入手。现在看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应当从“需要方”和“生产方”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大力发展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生态生产在内的“大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大生产”供给方的产品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还要从需要方入手,树立科学合理的需要观,适当限制或抑制人们过快的需求增长,特别是要坚决抑制日益盛行的不合理的、病态的消费行为,如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从生态环境容量上看,我国现有的自然资源只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而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高消费和奢侈型需求。2010年,党的十二五规划就提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努力平衡人民过快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试想,如果我们的生产发展了,但人们的需要特别是不合理需要增长更快,那么需要和生产就会始终形成对峙性的“张力”,社会主要矛盾可能永无解决的时候。

总之,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社会主要矛盾是变与不变的统一。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变性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基本国情的客观性以及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务实性;社会主要矛盾的可变性则要求我们以与时俱进的新观念、新做法来把握和对待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活动。只有坚持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才能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好我们的国家,实现“强起来”的奋斗目标。

(作者为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

上一篇: 如何在幼儿启蒙阶段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下一篇: 大学生参军入伍都有什么好处?这些实惠,不是过来人可不知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