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功夫下在哪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功夫下在哪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功夫下在哪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市域社会治理是对新时代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回应,也是新时代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创新。

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市域社会治理是对新时代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回应,也是新时代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创新。自2019年12月我国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来,全国各地立足市域优势,聚焦“地方问题”,回应“地方期待”,致力于探索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对“市域”的理解和把握。具体而言,需要抓住以下几个着力点。

坚持“统”在市域,强化市域社会治理引领力。市域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战略设计与整体谋划中坚持市域统筹,动员全域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整体推进工作。近年来,一些地方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和智慧治理平台建设为依托,强化“纵向统筹”。以“雪亮工程”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支撑,强化“横向统筹”。通过克服本位主义,打破边界壁垒,建立起纵向不同层级间与横向同级部门间的常规性合作治理平台和机制,有效规避了以往基层治理中部门治理与属地管理协同性不强、数据壁垒与智治要求不匹配等“碎片化”弊端。因此,“十四五”期间,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将市域社会治理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以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思维来谋篇布局,还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点上试验和面上推广、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以强化整体谋划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引领力,以理顺纵向架构增强市域社会治理统筹力,以完善横向体制增强市域社会治理聚合力,充分发挥好市级层面的统筹、谋划、引领、主导作用。

坚持“放”在基层,激活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力。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中,乡镇(街道)、社区(村)是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些地方以“放权”为特征的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为厘清政府管理权与居民自治权边界而推行的“三张清单”和“两个规范”,其核心在于“放”字。通过适度放权,为基层赋能,将更多的资源、更大的权限“放”到基层,激活了基层干部干事和基层群众自治的活力与创造力,疏通了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激活了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一方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乡镇职责权限,做到依法下放、应放尽放、应接尽接,确保乡镇承接赋权事项衔接顺畅、工作连续、运行规范。另一方面,通过以权责清单约束权力、以负面清单规范管理、以服务清单优化服务,使基层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富有创造力又不失稳定性,从而构建起一个复合包容且边界清晰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活”在社区,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内驱力。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细胞,是社会治理中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让社区生态“活”起来,不仅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而且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一些地方以探索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设立为民工作室、村民议事堂等自治阵地,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这些来自基层社区的有益探索,均以盘活资源、“活化”社区为依归,让居民更有情怀、让社区更有温度。因此,在充分认识到“社区治理即多元主体之间基于合作互动的集体选择过程”这一本质的前提下,必须进一步围绕一个“活”字,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社区组织激活、资源盘活、人才用活、主体搞活,切实增强社会治理内驱力。

坚持“融”在项目,提升市域社会治理协同力。以项目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之所以能够成功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并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关键在于项目制本身可以实现多元化主体和多样化机制的“融合”运作。各地在市域社会治理中,深谙项目制的这一运作机理与实践意义。通过实施各类项目,在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通过实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项目,将联动协同、高效审批、信息共享、考核督查、责任追究等多种机制“融”入项目,全面优化了公共服务。同时,充分发动社区社会组织和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将多元主体“融”进项目,成功化解了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遗留问题。由此可见,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项目化推进方式,不仅打破了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多重边界,而且极大实现了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和多种机制的融合运作。此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要致力于促进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力量的融合,更要在充分发挥项目化制度优势的前提下,以项目管理机制和方法的创新,实现多元化主体和多样化机制的充分融合,切实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坚持“智”在平台,夯实市域社会治理支撑力。当前,现代科技正在为社会治理引入新范式、创造新工具、构建新模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把握大势,努力在推进“智辅决策”“智防风险”“智助服务”方面抢占先机。一方面,要着力打造智慧治理平台。一些地方抢抓国家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和作为全国5G试点城市的机遇,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以智慧治理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智能化架构体系,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智慧治理能力。各地围绕“人、地、物、事”等社会治理基础要素,通过以网格化系统为基础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已实现对人口信息、楼栋信息、房屋数据和法人信息的有效汇聚,通过打造智慧治理“最强大脑”,有效破解了人员、机构、网络三大瓶颈。可以说,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治理领域信息化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全流程监管,还要应用大数据对硬件资源重新整合、数字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数据覆盖广、服务优、网格密的“智治”模式。

上一篇: 【时评精析】柔性执法传递法治温度(附音频)
下一篇: 信号的频谱,功率谱,能量谱,傅立叶级数,傅立叶展开,这几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