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总结与反思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总结与反思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总结与反思教学伊始,我首先在国庆前进行了《乡土中国》的导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介绍了作者费孝通的生平经历,梳理了全书的结构,并以第一章为例,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去理解文本内容

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_乡土社会的特征_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

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_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特征

乡土社会的特征_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编者按

今年是河南进入高中语文新教材改革的第一年,对于兄弟省份来说,我们是后来者。但是对于大多数河南语文教师来说,我们又是先行者。

面对新的内容新的编排结构新的教材理念新的课标理念,我们是跌跌撞撞探索的第一届。尤其是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以前并未认真思考和系统实践过,新的开始,当把阅读作为学习内容来实施时,确实需要学习、完善、反思、总结的还很多很多。

每一个新的开始我都付诸了认真的思考和实践,尽管还有太多不成熟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依然想将之总结起来,以利于来日前行。

【学情和文本分析】

其实,我私下里有一个也许不恰当和成熟的看法,就是窃以为将《乡土中国》作为高一必修上的整本书阅读内容并不太合适。

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_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特征

首先,《乡土中国》确实是一部高屋建瓴、透辟精要的好书,对于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确实很有帮助。但是其学术性、理论性、概括性较强,内容相对比较抽象,比较枯燥。而且无论是作者所处的年代还是书籍阐述的中国阶段特点和当前还是有一定的时间距离的。所以,虽然书本身并不厚,但是高一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其次,就学情而言,初入高一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思维上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理性思维还未发展到能够轻易读懂理论书籍的阶段。所以,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缺乏兴趣,也不好读懂,很多学生反映“书太枯燥”,“看不进去,不想看”,“前面看着后面忘着,好像看完了但好像什么也没看”······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喜欢读的是情节性较强和人物形象较为鲜明的书籍。

其实,我私下里觉得将《乡土中国》调至高二下学期更合适,高一上学期更适合学生阅读《家》或者《平凡的世界》。《家》其实本身就是传统乡土中国的形象体现;《平凡世界》不但展现了乡土中国的特点,而且孙家两兄弟的奋斗精神能够给予中学生启迪和鼓舞。

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_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特征

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私以为”,也是对学情的分析,便于做好教学的准备。真正在教学实施中,这些没必要告诉给学生,相反,基于这样的因素,我们教师更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更要想办法采取更为恰当有序的引领措施。

【教学实施与遗憾】

教学伊始,我首先在国庆前进行了《乡土中国》的导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介绍了作者费孝通的生平经历,梳理了全书的结构,并以第一章为例,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去理解文本内容,尤其是拾取了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去辅助文本理解。努力让学生消除对本书的畏难心理,提升阅读兴趣,明晰整体内容和阅读方法。

对整体内容的概括,《乡土中国》14篇论文可分为4个部分:

1.描绘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2.基于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阐释乡土社会的结构特征:《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

3.阐述乡土社会的秩序维护与权力结构:《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

4.讨论乡土社会的变动和变迁:《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特征_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

整本书“六步阅读法”:

1.浏览目录,高屋建瓴明结构。

2.阅读序言,知人论世解作者。

3.精读批注,随时随处记心得。

4.略读梳理,有分有总画导图。

5.研读思考,结合现实懂核心。

6.重读探究,理解语言与逻辑。

导读课后,我布置了国庆的作业:

1.阅读前七章,圈划关键句段,进行批注。

2.摘抄重要段落,做读书笔记。

3.能够概括各章内容,画出思维导图。

4.能够回答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研读。

(导读课专门讲解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从国庆回来的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同学都完成得很认真,批注细致,摘抄用心,尤其是一些同学的思维导读做得非常棒,无论是重点把握、内容概括还是关系梳理都很精准、清晰。

国庆归来后本来是想就着热度让学生继续阅读完下面的章节,阅读两周后进行内容梳理,并让学生进行展示汇报和论文总结。

乡土社会的特征_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

然而,这一教学计划在现实的教学操作中屡次被打破,首先是国庆归来便是月考,月考完讲卷子,讲完卷子又赶新课,赶新课又赶期末考试内容。再加上平时学生各科学习任务重,作业多,阅读只能见缝插针。结果后面的章节一直到期末前三周学生才断断续续阅读完,为了辅助理解和应对期末考试,我们又印制了《乡土中国》相关的教学资料和习题,再次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正当我准备按照原计划进行内容总结和展示汇报时,1月初郑州突然又再次出现了疫情,于是课堂教学突然间又转为了线上,之前设想的内容总结和汇报展示又被迫沦为我的“独角戏”,这也成为了我在《乡土中国》教学中的遗憾。下一届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在国庆前后尽量趁热打铁有序展开完成。

【文本内容总结及作品展示】

1.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与人在空间排列关系上形成了以住在一起的小集团村落为单位的孤立和隔膜。

从空间阻隔和时间阻隔两个方面说明在不流动的熟人的乡土社会中不需要文字。

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_乡土社会的特征

(窦迪同学思维导图)

乡土社会的特征_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

(梁思涵同学思维导图)

2.乡土社会的结构特征

在不流动的熟人的乡土社会中社会格局的形式是差序格局,西方是团体格局。

是一种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的,以己为中心,依据中心势力厚薄而定,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且能伸缩自如的社会格局。

在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是以己为出发点,强调克己修身。并以此推出亲属线和朋友线,强调道德人伦上的孝悌忠信。

正是基于此,中国乡土社会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而是按照父系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张,因此中国家族中父子、婆媳为主轴,夫妻为配轴,强调男女有别,重视同性关系。

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_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特征

(邢栋同学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_乡土社会的特征

(吴翼飞同学思维导图)

因此,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父子关系更多体现为一种教化的权力关系。即表现为在教化过程中,被教化者并没有选择的机会,他们所要学习的那一套,是先于他而存在的,在教化过程中,也不需要得到他们的承认。这种特征,也被一些人成为封建家长制。

3.乡土社会的秩序维护与权力结构

在乡土社会中,依靠礼治来维持社会秩序,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礼通过教化主动服膺传统。

在乡土社会中,当人与人之间发生争端是依靠教化调解,反对诉讼。

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_乡土社会的特征_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

(康涵韵同学思维导图)

教化性的权力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有足够的权威,来掌握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长幼之序)。

乡土社会因为生活方式稳定,文化稳定,乡土社会继替的缓慢,很少出现新问题,所以乡土社会重视长幼有序,这就有效地保证了教化权力(长辈为文化传承而强制教导晚辈的一种权力)。

4.乡土社会的变动和变迁

乡土社会是一个不流动的熟人社会,文化也缺乏变动,社会是稳定的。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但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

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

血缘来自生育,是身份社会的基础;地缘来自商业,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一个大转变。

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免有一个遑惑、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这里发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

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_乡土社会的特征_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

(张言永博同学思维导图)

权力和横暴权力并不相同,因为它并不建立在剥削关系之上的;和同意权力又不同,因为它并不是由社会所授权的;和长老权力更不同,因为它并不根据传统的。它是时势所造成的,无以名之,名之曰时势权力。

在乡土社会人可以依靠欲望去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做人们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因之有“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5.《乡土中国》总结

作者以乡土社会本色与文字下乡为引入,逐步介绍了乡土社会的特点:社会的稳定性和传统性格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推崇传统道德的礼治秩序,衍生出了以教化为手段的长老统治,达到了欲望与生存条件印合的状态,而这些又反过来巩固并维护了乡土社会的稳定。

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的特性_乡土社会的特征_乡土社会的主要特征

确实,读懂了《乡土中国》,你对学术论文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和理解,有助于高年级阶段阅读更多具有理论性学术性的作品;读懂了《乡土中国》你也就读懂了几千年的中国乡土社会;读懂了《乡土中国》你就读懂了传统的父子关系家族关系;读懂了《乡土中国》你也可能也就读懂了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小地方的关系圈子以及政治生态;读懂了《乡土中国》你可能也就读懂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西方诸多不同,也就明白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很多政策措施都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这个角度来讲,进行《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大有裨益。有时候骨头难啃,但是啃起来会觉得“真香”;牛肉干不好嚼,但是嚼完会觉余味无穷;浓茶入口似苦,再三品之却发现滋味隽永。

上一篇: 凌云读书:费孝通《乡土本色》
下一篇: 为何现在赚钱变得越来越难了?内行人:三个社会原因或是关键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