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定法,意即,适合各人的方法,都不一样。一个方法,适合某人,一但说出,便成了“僵硬固定”之法,是为死法,未必合你用。
因此,不要猛抄他人之法,要找出切己之法。
怎么找?
先求用∶问问自己,读古文作什么用?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知道要读那些书。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写作而学……都不一样啦!
下列内容,可供需要者参考∶
一、指导之文章
1、不求甚解──经义解读法正论/蔡锦昌
2、经典解读四大纲领/蔡锦昌
3、经典字义疏证之法/蔡锦昌
为什么一连推荐三篇蔡锦昌的文章?因为此人提出的观念,特为殊胜,格局颇大。简而言之,五四以后,华人大都受西式教育,已遭西方观念洗脑,如世界观、逻辑教育、诠释学……都成了西方拥护者。因此,以此「条条框框」来读古文,会读不通。其实,用这样「条条框框」来看世界、做研究,八辈子都会跟在西方屁股后面,永远追不上。唯有学习「中华传统思维」,读古文,才能读通;做研究,才能眼界大开,另觅出路,有所出息。
==================
二、指导之书目
(一)、介绍古文常识
1、《怎样阅读古文》鲍善淳
2、《文言语译》朱业显
3、《文言常识》/张中行
4、《文言津逮》张中行/中华书局
今人上至教授,下至学生,受西式教育之害,不免脑袋西化,满嘴胡说,因此,以上各书内容,但凡说到词性、主谓……等语法观念时,就请左眼入,右眼出,视而不见,以免受害。
(二)、介绍古文读法
1、《怎样学习古文》周振甫/中华书局
2、《文章例话》周振甫
书中有介绍古文之读法︰
(1)仔细理会;(2)比较;(3)回环解释;(4)求用意;(5)分别看
(6)找问题;(7)找渊源;(8)去成见;(9)分因革;(10)辨流别
(11)求出入;(12)设身处地;(13)因声求气。
3、《古书读法略例》孙德谦
(三)、其他
1、《古书今读法》胡怀琛
2、《文言浅说》周紫宜
==================
三、小学
进阶的古文读者,还需要学习「小学」,亦即,学习「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因为
古文流传,短者数百年,长者数千年。其间,传抄讹错、避讳更字、文字窜改……使得现存通行本,不见得符合原文。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读古书,必定求得「善本」来读。
然而,善本虽善,却非原本,一样有错。再加上,现代人读古书,必定要借用「注、疏」来读,甚者,需借助白话翻译。各个作者有可能错解文句,错上加错,误导读者。
因此,进阶的读文者,除了要知道「古人传统思维方式、古人世界观……」,还需读读「小学」(文字、训诂、声韵),让自己在读古文时,有能力校错,而不乱解。
也能判断前人注解对错。大家读古文时,常需藉助注解,但是注解常有现象︰甲注,不同于乙注;汉朝注解,不同于宋儒注解。……此时,本身若有「小学」底子,就能轻易判断孰是孰非,有所取舍。
==================
四、其他
1、《中国古书校读法》宋子然
2、《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张志公。
看看,可以了解古人都读那些书目。可以参考!
3、《古今名人读书法》张明仁。
读书会遇到的问题,大都一样。看看古人如何解决。有所启发。
4、《普通话吟诵教程》徐健顺
吟诵乃是古人的读书法。今人听之,犹如歌唱。
而,读古文离不开背诵,与其痛苦地、机械式地背,不如快乐地唱诵而记起。
净空和尚毕生推广佛法、传统中华经典,说过∶背50篇古文,能读古文;背100背篇古文,可以写古文。摘录如下∶
老师当年教导我们是用《古文观止》,让我们自己在里面选五十篇,熟读,要能背诵、要能讲解。你能背五十篇古文、讲五十篇古文,你的文言文基础就拿到,有能力看文言文了,你看《四库全书》、看《大藏经》,文字的障碍没有了。所以我比喻这五十篇文言文就好像是《四库全书》的钥匙、《大藏经》的钥匙,一个星期背一篇,一年正好,五十个星期,你就学完了。老师又说,进一步的说,如果能熟读一百篇,两年的时间,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不难!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国人特别喜欢简要详明,简单、扼要、详细、明了,怎么会给我们找麻烦?哪有这种道理!
其实,会吟诵,也助于写文章。
5、《拿捏分寸的思考: 荀子与古代思想新论》/蔡锦昌
为什么要读此书?
除了读此书,可以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还因为大家受西式教育影响,大脑思维已经西化。
想一想,带着西方有色眼光,读古文。能读通么?不行!
古人的思维,并不比西人差劲;先秦思想,不差于希腊哲学,所以不要再用“逻辑学、诠释学……”解释古文了。不通啊!
6、古文进阶研究者,必须会一门「雅言」。
所谓「雅」者,「文」之同义字。故,「文」常与「雅」连起来用,「文雅、文雅」。
「雅言」者,即「文言」也,古人用以读写「文言文」。
学会一门雅言,亦即,学会一门「古语」(某些方言)之读书音。比如,客家话、闽南语、粤语 ……。(这些方言,常有两种语音∶读书音、白话音)
为什么要学一门雅言?雅言,保留「平上去入四声」,有助于吟诵等诗词欣赏。(普通话,已无「入」声字)其实,雅言也保留古音,用于研读古文,一样有助于理解文章。文言文,有些文句,用普通话来读,实在不好懂,或者,前辈高人解错了。但若用雅言来读,理解对错,立见分晓。
【提醒】一点提醒,不要学“什么语法、修辞”等玩艺。这些是西洋来的,专门误人子弟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