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政协其实叫“新政协”
1945年,抗日战争的烽火刚刚熄灭,人们在思考,百废待兴的中国路向何方。就在这一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郑重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这一主张大得人心,在全国人民的呼声下,迫使国民党政府召开了各党派参与的会议,时称“政治会议”,国民党谈判代表提出加上“协商”二字,于是便有了“政治协商会议”。但很快,国民党撕毁了这些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主持的“政治协商会议”无果而终。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区别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会议又称“新政协”,并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委员这样产生
政协体现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形式,因此,政协委员并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单位提名推荐,各方协商确定建议名单、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公布并向委员颁发委员证书。
此外,还有政协特邀委员。政协特邀委员一般是由非委员资格的行政级别高的领导、在社会中有一定影响的公众人物和社会各界中有代表性的公民组成。其人选是由本届政协发出聘任,在政协会议期间特邀委员单组成特邀组。
中国式民主的声声脉动
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有3项: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一共列举了政协职能的17个方面。在历史的年轮中,政协几经风雨,在中国大地上结出朵朵奇葩。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执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1954年9月到1978年,人民政协全体会议执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后,政协全国委员会作为统一战线和各党派合作的组织继续发挥作用;1978年2月,自1966年后停顿了12年之久的人民政协得到恢复,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开始了政协发展的新阶段。
人们不会忘记,1986年的3月,一份由全国政协委员王大珩等4位著名科学家联合提出的“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被急送到了中共中央驻地中南海,这个被称为“863”的计划,把我国直接推到了世界高科技竞争的起跑线上……63年来,人民政协与共和国的脉搏跳在一起,近9万件提案的背后,是政协委员建言履责的苦心孤诣,更是中国式民主的声声脉动。
(唐永伟 本报记者 张 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