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规训自己
接触和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像衡量物品的价格一样衡量他人的价值:
1. 长得好看吗?
2. 高吗?
3. 身材比例好吗?
4. 头发多吗?
5. 牙齿整齐吗?
6. 基因是否优良?是否有疾病?
7. 做什么工作?可以用来判断ta的社会地位和收入。
8. 哪个学校毕业?学历越高越能增添一种所谓“神秘感”。
连首要条件都达不到,就没必要浪费时间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在。给每个人贴上物质标签,就可以抽象化变成某一类群体的代言。
透过这些组成“一个人”的“价值”。
但你是一个人,not a thing
我过分否认物化了吗?
我们常常在接触和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像衡量物品的价格一样衡量他人的价值。
做什么工作?可以用来判断ta的社会地位和收入。
哪个学校毕业?学历越高越能增添一种所谓“神秘感”。美其名曰就是“慕强”。
用这种方法衡量一个人,是最简单快速的,尤其是在相亲市场上,首要条件达不到就更别说了解一个人的内在了。
可是透过这些真的能看到一个人的“价值”吗?
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体现是要从他的精神世界出发。
Ta是由ta顺从主观意志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的所思所想构成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贴上物质标签之后,只会让ta抽象化,变成某一类群体的代言,而不是具体的人。
或许下次向别人自我介绍,或者认识其他人的时候,可以先一句,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抛开世俗偏见的灰尘,才能看到一个人真正的内核,也由此,我们才能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交往。
但是这也引出另一个问题,即,怎么才能做到不物化?或者说,我们是不是把物化这件事看的过分重要?
在达到以上结论后,跟一个人的内在相比,外在的物质标签确实是不那么重要的。因此不物化别人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
虽然不是空喊一句口号就能做到,但是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去践行当下树立的标准。即在生活中一次次重复践行,从内在看待别人这件事。
长此以往,即使不能做到100%不物化,也能一点点的进步。今天是极少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半年后则或许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践行。
改变自己需要决心和时间,但绝非不可实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