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小学课文《落花生》都有深刻的印象,文章的作者就是许地山。老师结合课文教导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从一粒花生映照出许地山为人处事的人生真谛,以及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独特理解。正是许地山的低调谦逊、甘于奉献的“落花生”精神,才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
落花生作者(落花生作者的笔名是什么)
许地山不仅正直善良、锐意进取,他还有一颗嫉恶如仇的爱国之心。
许地山作为名牌大学的“海归”,他精通英、法、德、日、希腊文和梵文。他一生最看不惯的就是那种以为“月亮都是外国的是圆”中国留学生。他对外国人讲礼貌、守秩序等特点都嗤之以鼻。这近乎“偏激”的爱国观深深地留存在女儿许燕吉的童年里。
许地山平易近人,尤其对底层人民很和善。偶遇那些贫困人家,必定赠衣赠物。对于上门求助者,即便素昧平生,他也会以礼相待。有一天,一个身穿西装的中年人前来求助,那人一开口就是英文,许地山严正地拒绝了他,并告诫他:“你我都是中国人,就应该讲中文,不要以为会讲英文就高人一等。”那人败兴地走了,不料走到庭院仍然仰头用英文大喊大叫,许地山少见的愤怒,乃至那人走后几天,他都对女儿说:“最恨这种拿外国话抬高自己、仗着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人。”民族尊严、民族自信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一旦被冒犯,再和气的人,也会凛然展现出中国人应有的风骨。
生活中的许地山一团和气、知识渊博、而且爱开玩笑,宛如一个顽皮的孩子王。他与周俟松的婚姻堪称佳话,他们的爱情公约见证了婚姻的幸福。
许地山短暂的一生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是与林月森,可惜爱妻英年早逝。后来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周俟松。当时,留着长发,蓄着山羊胡的他,立刻吸引了周俟松的目光。通过了解,她对知识渊博,感情丰富,为人风趣的许地山逐渐爱慕起来。
许地山也对她深有好感,然而,这段美好的婚姻差点夭折在摇篮中。
此时的许地山在燕京大学教书,周俟松正准备考大学。许地山有自己做事的原则:为人师表,最重要的是师德,绝对不会与自己的学生谈恋爱。于是,周俟松放弃了燕大,考进了北师大数学系。真的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这样,以许地山的脾气,就不会有后来这对琴瑟和谐的夫妇了。两人结婚后,因为许地山的牛脾气,是不是两人还发生口角呢!不过,许地山通过自我反省,给妻子写了一封长信,建议订立爱情公约,成功地挽回了婚姻,留住了夫人的心。公约内容如下:
一、夫妇间,凡事互相忍耐;
二、如意见不合,在说大声话以前,各人离开一会;
三、各以诚意相待;每日工作完毕,夫妇当互给肉体和精神的愉快;
四、一方不快时,它方当使之忘却;
五、上床前,当互省日间未了之事及明日当做之事。
许地山和周俟松是真心相爱的,他们把爱情公约挂在卧室里,自觉遵守,从此夫妻生活十分和谐。
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北大毕业后,与同学吴富融恋爱修成正果,成立了家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许燕吉因犯错丢了工作,流了孩子,跑了丈夫。她刑满释放却无家可归,后被安排在贫困山村接受锻炼。许燕吉不会干农活,嫁人才是出路,她需要找个不嫌弃自己的男人。当时48岁的魏兆庆不嫌弃她不会烧饭,不会干农活,愿意娶她为妻。结婚后,魏兆庆把粗活脏活都包下来,他很宠爱妻子。村民们却取笑他娶了一个“懒婆娘”,真是傻子他娘接儿子——傻到家了。许燕吉每天看书,否则都睡不好觉。她指导继子学习英文,让老师感到非常奇怪,一个农民家庭,怎么可能英语学得这么好呢?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组织调查,才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人才,必须得到重用。后来,许燕吉调回了南京工作,在江苏农学院评上了副研究员,还分了房子。魏兆庆才知道自己的老婆不是一般人,两人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感觉配不上老婆了。许燕吉面临着选择,一边是文盲丈夫,还生活在农村,还有个不是亲生的孩子,她完全可以放弃这段特殊的婚姻。然而,许燕吉毅然决然地把丈夫的户口迁到了南京,把继子也一起接过来,为了宽慰丈夫,给他找个轻松的工作,挣钱不在多少,只要开心就行。
晚年,有人问起她对这段婚姻有没有后悔,她说:不后悔,我们恩爱一生。2013年她的回忆文章《麻花人生》正式出版,描写了她曲折的人生历程。
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酪在她心里,让她懂得了感恩所帮助自己的人,也让她获得了婚姻的幸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