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面向那些有志于社会科学学术道路(也许读完就不是了)的高三学子。
大概三年前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深深被社会学的旨趣吸引,觉得研究人类社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时最热门(现在当然也是)的专业是计算机,因此我也被劝选择计算机。但是,最后我既没选社会学,也没选计算机,而是来到了经管。原因如下:经管和社会学一样都是社会科学,和计算机一样都是就业比较好的专业。三年过去了,这个理由越看越觉得好笑。
事实上,我后来发现真的有不少喜欢社会科学、未来想成为学者的同学。他们有的和我一样,高中是理科,但自己通过阅读,产生了对社会科学的浓厚兴趣;有的是家庭环境很开明,从小培养起了taste。确实,社会科学着眼于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完善,对任何追求精神生活的头脑而言,都别具魅力。
我不反对任何人钟情于社会科学,我只是觉得,每个人在做出选择前,需要考虑时代背景。这是一个被数据和算法主导的时代;传统社会科学侧重理论的研究范式已经有点过时了。今天我们很难看到任何理论占据主流地位。事实上,海量数据带来了一幅充满噪声、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图景,远非任何一种理论所能把握。这也意味着,社会科学将越来越倾向实证,越来越关注现实中的种种枯燥细节。
你虽然在做社会科学,但你和整个社会是隔绝的。你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这点,当你看到的越来越多,你却越来越无能为力。你本身也在被这个社会所利用:你不过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者,各种社会力量都想利用你的研究,为自己谋取好处。学院雇佣你,是因为你有用,绝不是因为你比别人更能享受研究社会科学的乐趣。你如果要发表,就必须花费力气去适应千奇百怪的学术规范。你绝不会成为一个创新者,甚至相反,在绝大多数时间,你不过是在变着法子印证前人的研究成果,用最时髦的术语、最新鲜的例子去讲最简单的想法。
总之,当社会对你的期望和你自己的想法不太一样的时候,你要调整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去指责社会。这当然很困难——但是,社会没有你,依然能正常运转;而你一旦离开社会,就什么也不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