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快速发展和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我国由过去相对单一、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逐步进入了一个多元的、变迁的文化时代。
正如亨廷顿所言:“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
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必然造成文化价值的普遍冲突,不同类型的思想文化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逐步渗透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领域,诸如民族主义、拜物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等思潮,冲撞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撼动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根。
文化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价值的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对中国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价值多元化引发大学生在生命成长中的道德价值认同危机。
价值多元化往往以其特有的平等、交往文化与生存发展空间为规则,触发并导致现代人在思想观念、生活、工作等诸方面的巨大变革。“虽然每个国家都有体现和彰显本国独特气质的专属文化精神,散发出非凡的精神动力和普遍价值,但文化多元化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地方性知识’,传统价值被解构和颠覆,地方性被消解。就表象而言,世界成为地球村,‘四海可以为家’,个体的体验场域及生存空间得到极大扩展;可实际上从深层次看,原有的精神桥梁遭受致命撞击,精神纽带遭遇断裂,导致‘文化失根’,人们的心灵‘无家可归’现象由此产生。”
由此所产生对本国的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认同的虚无化倾向,这必然从根底上也严重影响着中国发展的价值认同,也必然在大学生生命成长与教育发展中引起冲突,从而导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阻力重重。
价值多元化还会导致大学生在生命成长中对价值认同路向的迷失。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逐步趋向多样化:经济形式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价值理念的多样化等,这些又必然导致人们的价值需求、选择和行为方式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围绕着各种利益的追求和矛盾的解决,感性认知和取向倾向于实用,人们关心和维护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利益,关注和重视个体的利益和感受,并以此作为价值评判尺度”,消费主义思想在人们的市场生活中泛滥,注重物质消费与享受,人们的精神选择也越发变得浮躁起来,个人主义抵触着传统价值,人们的终极价值认同失去依托,思想道德观念选择迷茫,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开展。
当然,价值多元化源自于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为引擎的社会整体变迁。社会中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社会的利益构成、经济构成文化构成、阶级构成等呈现为多元化格局,这是价值多元化的客观社会基础,而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促使社会生活趋于复杂化、多元化,造就了矛盾丛生、犬牙交错的价值冲突观”。
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中,产生的典型冲突是社会发展的经济人格与生命教育的道德人格之间的矛盾冲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市场的普遍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对个人利益的最大追求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由此,自利之心就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人们对财富的欲望和追求,这正如亚当·斯密所言:“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这些都导致了在市场竞争中僭越着道德与法律,进行不择手段获得更大利益。这种失范的“经济人”必然与生命成长中的对同情心、正义感、奉献精神等道德追求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