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教材的一条主线,科学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与关系是解开必修一的一把钥匙。
一、什么是生产关系?
要搞清楚生产关系的准确概念,还是需要从生产活动本身讲起,在马克思对德国社会研究中,注意到了物质利益关系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开始认识到社会的物质生产生活、私有财产关系、等级制度等方面对国家的决定作用。
在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其更进一步地将其关于物质利益关系总结成生产关系。马克思强调:生产劳动是历史形成的基础,劳动过程是物质基础的积累过程,也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过程。但同时,劳动一方面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形态的演变,另一方面也受社会制度性质的影响。在劳动的产品生产出来之后,产品就进入到了分配、交换、消费的环节,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形式也不一样,而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正是构成了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马克思把这种人们在整个经济活动当中所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总结为生产关系。现在,我们一般地把生产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因而,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出发,马克思指出,“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情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在这里,他认为生产关系与生产、交换、消费活动息息相关。后来,斯大林对马克思理论中所阐释的生产关系概念做了概括总结,他认为:“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这里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此产生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在这里,斯大林较为完整地表述了生产关系的具体内涵,同时,又重点把握了生产关系是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与经济活动相伴相生的。
二、生产关系包括哪些方面?
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四个活动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环节。因而,在不同社会的生产中,利益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也即表现为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关系。在分配时,不同的所有制又决定了不同的分配制,除此之外,在生产中不同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是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
因此,生产关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有制);二、产品分配关系(分配制);三、生产中人与人关系(阶级关系)。
首先而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也即生产资料(劳动工具、生产对象)归谁所有的问题,通常人们称为“所有制”,主要有私有制与公有制两种形式。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产品(个人消费品)的物质来源。虽然个人消费品的多寡是财富的象征,但没有了生产资料也就无从产生社会财富,认识到个人消费品的来源是来自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加工,就更加能认识到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整个生产关系中的决定作用。一方面,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转换成了产品,形成了社会财富,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也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与生产产品的分配关系。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是起着决定性的一面。
其次,产品分配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了生产产品由谁分配、分配多少、怎么分配。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总是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生产的产品,主导产品的分配。
最后,生产中人与人关系,这里的人与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个体的人,而是在生产中不同集团的人,也即阶级性质上的人。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因而其地位也不同,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同。在奴隶社会,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在封建社会,是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总结起来,在五大社会形态中,不同的生产中人与人关系可以总结为:原始社会—合作、奴隶社会—隶属、封建社会—依附、资本主义社会—雇佣、社会主义社会—合作的人与人关系。
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就有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比如,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要完成生产活动,比如打猎,就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活动,需要整个氏族成年男子来协作共同完成,当单个人的生产力不足以完成生产活动中,人们就不得不结成了互助合作、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的生产关系。而在奴隶社会,生产力则相较原始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个人的生产力除了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外,还有被他人占有的生产力余力的空间,所以奴隶制也就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更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发现,给予奴隶土地,让奴隶自由地进行耕种,同时通过收取地租以维持自己的不劳而获比单纯地压榨奴隶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也就在奴隶社会的废墟当中产生了。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同时,生产关系也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阻碍。注意,这里的“适应”强调的是在生产关系上,既不能一味“拔高”,也不能“落后”。比如,在原始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支持实行私有制时,实行私有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如果在原始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如果生产关系上是私有制,则便不会再有人去从事生产,不平均分配,则无法凝结共同生产的意愿,而生产也无法进行。再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贸然的实行公有制、平均分配、则会损害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排斥其他生产要素的作用,无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再比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就不能完全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而是要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能共同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规律。这一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宣告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同时,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因而,一个社会是否是进步的,并不是看他的社会性质,不是看社会是否存在剥削和压迫,而是看他的生产关系有没有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比如,虽然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从表面上看,出现了阶级对立和剥削,但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在当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进步的。同时,虽然奴隶社会存在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但要知道,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斗争是更为残酷的斗争,同时,氏族与氏族之间也通过经常性的战争来争取生存资源,而失败的一方不是像奴隶社会那样沦为奴隶,而是直接杀死,剥夺生命。
知识运用
例一:某班同学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同学们了解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过程,讨论了“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以下说法能说明此观点合理性的有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②生产资料公有到私有的变化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根本原因
③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剥削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材料考查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两种社会的比较,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时,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剥削关系这一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需要注意,某一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并不总是促进的,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故此题选C。
例二: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为毛纺织工场主干活的工人,总数达到3万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 )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工人失去生产资料,依附于资本家
④资本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①说明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情况,②说明资本主义人与人关系情况。③需要注意,工人不是依附于资本家,而是受雇于资本家,是一种雇佣关系。④资本家利润的来源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故此题选A。
例三: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分配,因而不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慢慢变成了家庭私有。由此可见( )
①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②家庭的产生是原始氏族瓦解的动因
③劳动工具私有标志私有制的确立
④氏族公有制和落后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产生,私有制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原始氏族瓦解的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③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土地成为私有,④氏族公有制作为生产关系,与原始社会落后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故此题选B。
例四: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掌握情况,我们需要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小岗村的改革。小岗村的改革,从大包干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落实,从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到人人股权,都是生产关系的变化,而这些生产关系的变化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