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第一讲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第一讲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第一讲第一讲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第一节社会学是什么一、社会学的定义(一)社会学的词源定义(sociology)1、前半部分源于拉丁语Societas

第一讲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第一节社会学是什么一、社会学的定义

(一)社会学的词源定义(sociology)

1、前半部分源于拉丁语Societas (意为社会)

2、后半部分源于希腊文Logos (意为科学

合起来就是:关于社会的学问

(二)社会学的学科定义

1、侧重于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定义

(1)社会运行论——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治乱盛衰的原因, 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严复,1903)

(2)整体说——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的综合性社会科学(费孝通)

2、侧重于以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定义

(1)社会行为说——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孙本文)

(2)社会关系说——综合研究一定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吴铎)

3、其他观点

学群说、调查说、问题说、剩余说

(三)社会运行论——社会学的主流定义

1、社会运行论的观点(socialoperation)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1)社会(society)——主要是指现代社会或转型社会

(2)条件(condition)—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内外部条件

(3)机制(mechanism)——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模式

(4)综合性(synthetic)synthetic——社会学不是那种以社会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对象的单科性学科

2、社会运行论的历史根据

(2)社会学是西方政治大革命与产业革命的产物

①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

②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

(3)两大革命推动两种转型

①传统农业社会转向新兴工业社会

②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

(4)两种转型伴随两种后果

①积极后果——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民主化

②消极后果——社会运行失调:经济危机、贫富分化、 劳资对立、阶级斗争、失业破产

③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应运而生,以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规律为使命

3、“社会运行论”的现实依据

(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三种状态

①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的相互促进

▶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限度和范围之内

②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

▶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

▶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也称有障碍的常态运行

③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社会运行发生严重 障碍、离轨、失控

(2)社会学的使命就在于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二、社会学的学科内容

(一)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四种状态

(二)社会学的学科内容

1、社会行为——文化;社会化;社会互动等

2、社会结构——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社会制度等

3、社会变动——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社会转型;社会现代化;城市化等

4、社会调控——社会问题;社会越轨与社会治理;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建设等

三、社会学的功能

(一)认知功能

1、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会怎么样,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功能

2、向人们提供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3、是自我启蒙的有效工具——帮助我们增加对自我的理解,从而以一种有效的方法应对社会环境

(二)实践功能

1、帮助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社会行动更加合理

2、为科学制定与评估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帮助

(三)社会功能

1、增促社会进步——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

2、减缩社会代价——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使其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缓解社会问题

第二节社会学何以可能一、西方社会学的源起

(一)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1、两次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

2、两种转型(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3、两种后果(社会发展、社会失调)

(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源泉

1、历代思想家的社会思想

(1)中国早期思想

荀子的“生而有群说” 、“天下为公”说、“协和万邦”说

(2)西方社会思想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学说

柏拉图《理想国》:贤人政体、乌托邦 、

霍布斯《利维坦》:国家学说、人性论、社会契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自由、法治、分权

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人类理性的解放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康德的批判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及实验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

生物进化论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别比、自杀率等的经验观察材料

二、社会学的创立(1839-19世纪末)

(一)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

1、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 《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1839)

2、开创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观察法、实验法、历史比较分析

3、确立了社会学学科体系:社会静力学(Social Statics),社会动力学(Social Dynamics)

(二)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英国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

2、社会有机体论(Societal Organ):《社会静力学》(1851)《社会学原理》(《群学肄言》,严复译, 1873)

3、社会进化论(Social Darwinism): 《进化的假说》(1852)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一)涂尔干(Emile Durkheim)

1、法国社会学家:实证主义社会学代表人物

2、方法论:主张社会唯实论(Social Facts)和社会整体观 、《自杀论》(Suicide, 1897)

3、社会学理论:关注社会整合(social integration),将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 “有机团结”(Mechanical vs. organic solidarity 1858-1917)《社会分工论》(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 1893)

(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德国社会学家:人文主义社会学代表人物,理解社会学奠基人,著有《经济与社会》(192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5),等。

2、方法论:倾向个体主义,主张对特定社会行动或 社会现象背后的个人动机或隐藏的意义加以理解,提出了理想类型(ideal type)分析法

3、提出了社会行动理论和科层制理论

(三)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1、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度揭发与批判

2、对社会阶层与利益分化的关注:History is struggles between classes

3、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主义方法论:Dialectical materialism-development depends onclash of contradictions and emergence of more advanced structures

4、总体性理论视野:Superstructure influenced by economic base

(四)芝加哥学派

1、源起于萨姆纳(W.G.Sumner,1840-1910)于1893年在芝加哥大学成立的美国第一个社会学系

2、注重用经验研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

3、在社会调查、城市社会问题、城市规划、社会组织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具体研究

4、代表人物还有:托马斯(W.I.Thomas)、帕克(R.E.Park)、 库利C.H.Cooley)、米德(G.H.Mead)等

四、社会学的发展

(一)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e-functionism)

1、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侧重对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

2、帕森斯(T.Parsons,1902-1979)提出了AGIL模型

3、默顿(R.Merton,1910-2003)提出了“中层理论” (middle-range theory)策略及新的功能分析范式

(二)社会冲突论(social conflicts)

1、以科塞(L.Coser,美)、达伦多夫(R.Dahrendorf, 德)等为代表,主要关注和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

2、科塞提出了冲突功能论

3、达伦多夫提出了辩证冲突论

(三)社会交换论(social exchange)

1、以霍曼斯(G.Homans)、布劳(P.Blau)等为代表,重点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

2、霍曼斯是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认为人际互动本质上是一 种交换过程

3、布劳更注重社会中权力与交换的联系

(四)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

1、流行于20世纪60-70年代,以布鲁默、戈夫曼 (E.Goffman)、米德(G.Mead)等为代表,

2、侧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强调个人在互动过程中构建社会结构的能动性

3、布鲁默于1937年提出了符号互动概念

4、戈夫曼提出了拟剧分析框架和印象管理理论

(五)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学中心重新回到欧洲,社会学理论出现了一种综合的趋势,相关理论试图克服行动与结构、宏观与微观、整体论与个体论、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在对立中寻 找调和之路。

1、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1)安东尼·吉登斯,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院长,过去30 年间西方最重要的社会家。

(2)自1970年代初以来,他对于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 的经典作品的诠释一直是“几代大学生课本的生命 线”;

(3)他是社会学领域中构造理论的创建者,是他将“现代性”研究推向了社会学研究的中心位置

(4)而到了1990年代,他又使“全球化”这一名词占领了学术与公共探讨空间自从《超越左和右》在1994年发表以来,他又进入了最重要的政治理论家的行列,谁都知道他与托尼·布莱尔的亲密关系,他的“第三条道路”帮助塑造了新工党,并广泛地影响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政治气候”。

(5)其结构化理论强调行动与结构的双重构建,即行动展现并再生了结构

2、哈贝马斯的交流理性理论

(1)德国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的主旨在要把人 类从统治中解放出来

(2)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危机,探讨了人类未来的理想境地,奠定了批判社会学体系的基础

3、布迪厄的实践反思理论

(1)法国社会学家,反思社会学与实践社会学的倡导者

(2)主张必须在实践活动中或社会关系中反思社会学自身;提出惯习(habit)和场域(field)两个概念。

五、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脉络

1、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学理论

•人的本质、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

•阶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市民社会理论

•城乡发展理论

•现代化理论

•人口理论

•婚姻家庭理论

•劳动社会学理论

3、列宁的社会学理论

•帝国主义理论

•民族理论

•社会主义阶级结构理论

•社会转型理论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学” ,唯物辩证法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

1、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科学的立场和视角: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科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此产生各种弊端

•科学地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指导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从理论转化为事实,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1、坚持实践的原则:在实践中认识、改进社会,用源于实践的理论指导实践

2、坚持科学的分析视角:历史唯物主义/存在决定论/阶级分析法/社会发展论

3、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联系与发展/一般与特殊/矛盾论/总体与局部/个人与社会/时空观

4、坚持研究方式的批判性:异化理论、否定之否定 5.坚持理论视角的开放性:批判吸收、与时俱进

六、社会学的中国化

(一)社会学的传入(1891-1911)

1、谭嗣同的《仁学》最先采用社会学一词

2、康有为最早用“群学”讲解社会学

3、章太炎最早直接用《社会学》(1902)翻译日本岸本能武大的社会学著作

4、严复译著《群学肄言》(1903)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开端

(二)社会学的成长(1912-1951)

1、在理论与方法引介方面,出现孔德社会学与马克思义社会学并行的局面

2、在学科建设方面,1912年京师大学堂易名为北京大学,该校文科中国哲学门及西洋哲学门,均设有社会学课程;截至1947年,全国独立大学或学院设立社会学系共有22所,其中19所设有独立的社会学系。

3、在学科发展方面,形成了乡村建设学派(梁漱溟、晏阳初等)、综合学派(孙本文、龙冠海等)、社区学派(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 等)、马克思主义学派(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等)

(三)社会学的中断(1949-1978)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只保留了中山大学及云南大学两个社会学系,1953 年的进一步调整中,中大社会学系被并入其他专业,社会学系被全面取消。

(四)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1979-)

1、1979年3月19日,中国社会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的开始。

2、在社会学人才培养方面,重建社会学系与社会学专业,迄今已有22 个社会学博士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社科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 中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 东理工大学、哈工大、华东师大、中央民大、北师大、山东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3、在社会学学科发展方面,致力于社会学的本土化,取得了一些特色 研究,如转型理论、社会分层研究、和谐社会研究,等等

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

1、.对旧中国社会性质的科学结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推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导

2、对旧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级理论的重要贡献

3、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理论:初步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基本要求对妥善处理和解决各种 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有重要作用

4、群众理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对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动员能力有深远影响

5、社会调查思想和方法,对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学思想

1、深刻阐明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解决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深刻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认识现 阶段的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根本依据

3、深刻阐明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思想,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提供了重要遵循

4、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确立了根本要求

5、深刻阐明了走文明发展的道路,为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指明了现实途径

6、深刻阐明了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为促进农 村社会建设、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7、深刻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章要点小结

1、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让我们理解周围 的现实与更宏观的社会现实间的联系,是一种对个人与社会 之间所存在关系的灵敏观察能力。

2、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4、社会学的学科内容主要涉及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变动和社会调控四个方面。

5、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转型之中,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韦伯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6、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学中心重新回到欧洲, 出现综合趋势,试图克服行动与结构、宏观与微观、整体论与个体论、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

7、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在于:为社会学的发展奠 定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8、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坚持实践的原则、坚持科学的分析 视角、坚持辩证的思维方式、坚持研究方式的批判性和坚 持理论的开放性等特点

9、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旧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组织群众、动员群众, 社会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思

10、社会学是在19世纪末开始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新中国自 1952年中断社会学学科,1979年开始恢复重建,改革开放 及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推动着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

11、社会学是综合性具体性社会科学

12、社会学提供了考察、了解和改善人类社会事务的科学途径与方法

13、社会学具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功能。

复习思考题

1、关键概念:社会学的想像力、社会学、社会运行论、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途尔干、韦伯、马克思、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

2、简述社会学的想像力。

3、简述社会学学科定义的三种代表观点。

4、简述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学科内容。

5、什么叫社会运行?如何理解社会运行论是社会学的主流定义?

6、试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特点。

7、简述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

8、如何理解社会学是综合性社会科学?

9、简述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10、简述社会学研究的价值与功能。

上一篇: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是 .
下一篇: 关于社会医学学科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