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过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过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凝练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认识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因是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凝练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认识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因是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来看,中国共产党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同时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逐渐深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基础上,凝练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的对外开放大门打开后,我们在利用西方资金、技术和文明的同时,一些不适合中国甚至腐朽、落后的东西也夹带而入,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挑战。早在1979年9月,叶剑英在一篇讲话中就提出,要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邓小平也清醒地指出:“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因此,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论述,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十二大还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西方自由化思潮也愈演愈烈。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专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本要求、指导思想等作出全面的部署。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要要努力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振奋起全国各族人民献身于现代化事业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中国掀起新的一轮思想解放运动。在同年10月份召开的十四大上,中国最终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提出,要坚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上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效果,对促进改革、发展、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市场经济的大潮加速了人们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的多元化。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具体要求、投入保障等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同时,中央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统一协调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旨在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孕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基因和要素。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与提出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开始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2003年10月,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促使全党上下和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会议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落实到宣传思想的各项工作中,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要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锐意改革、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些文件主要是针对我国青少年和大学生在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西方一些国家把“和平演变”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下一代的阴谋而出台的。文件基本精神强调了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同时把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同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四位一体”的。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提高党员干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了重要论述。胡锦涛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10页。]为此,必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为了进一步纯正社会风气,旗帜鲜明地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2006年3月,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至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呼之欲出。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61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融汇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整体,是一个包含丰富内容的多层次体系。[ 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2期,第36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7页。]十七大以后,中共中央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称和教育。思想界、学术界等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潮。这就进一步促使了高层和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认识。2008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

显然,高层已经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升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予以重视和建设。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目标。全会强调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会认真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系列方针政策。《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这就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上升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和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提出

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深化,以及对其重要性日益突出,高层以及理论界、学术界等都意识到,凝练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所必要,而且成为必然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拓展和外延,方式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国内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全面推进和深化的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利益的博弈更加激烈。面对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艰巨重任,全党上下以及全社会需要统一思想,同心协力,攻克难关。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胡锦涛在十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32页。]“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高度凝练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提出以后,在社会上和国内外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多数学者和人们都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此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成为理论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点。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加强了对学习和宣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力度,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六项23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等提出具体意见。《意见》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意见》还就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要求。2014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从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党员干部要引领带动五个方面,对如何切实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作出具体阐述和要求。

2014年2月10日,据新华社报道,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单行本,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2月12日,用24字高度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报纸和媒体的头版的显要位置刊登。同时,《人民日报》发表了《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评论员文章。2月13日、16日、17日,《人民日报》又先后发表了《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儿》、《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三篇评论员文章,就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出积极评论。2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当前,全党以及全社会正在兴起学习、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

上一篇: 规培医生年度工作总结规培出科个人小结(通用3篇)
下一篇: 基本信息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