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家庭教育中常常会出现的这个怪现象,你家有吗?

家庭教育中常常会出现的这个怪现象,你家有吗?

家庭教育中常常会出现的这个怪现象,你家有吗?在家庭教育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领导能领导和管理好一个单位,教育好本单位职工,回到家里却难教育好

教育社会现象范畴_教育现象产生于什么社会_现象产生社会教育的原因

家庭教育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的领导能领导和管理好一个单位,教育好本单位职工,回到家里却难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有的同志在单位里是做思想工作、调解纠纷的能手,在家庭里对子女的教育却很难奏效;有的老师在学校里转变后进学生显得得心应手,可在家里教育和转变自己的子女却无能为力。

上述这些家长应该是具备教育才能的,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怪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太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未能较好地按家庭教育规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所以,只要家长能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遵循家庭教育的规律,是完全能够把子女教育好的。

那么,家庭教育有哪些特点呢?

1.家庭教育特殊性

首先,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同于学校教育中单纯的师生关系——仅仅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教育是在具有血缘、伦理和经济关系的父母、长者与子女间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双重关系,二者又都有双重身份。父母对子女来说,既是家长,又是教育者;子女对父母来说,既是晚辈,又是受教育者。在这种特殊关系下的教育,父母不仅要明确自己教育者的身份,更要履行教育者的责任和遵循教育规律,讲究经验方法与艺术,不感情用事,不简单粗暴,不包办代替,不娇惯溺爱,不放任自流。

现象产生社会教育的原因_教育社会现象范畴_教育现象产生于什么社会

其次,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计划、有系统,而是通过日常生活,在饮食起居、穿着、聊天、散步、乘车、旅游、购物、娱乐、探亲访友、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过程中“遇物而诲”,父母随时随地、遇有适当机会对子女进行面对面的个别指导、教育和训练。通过家长自己言行为子女做出榜样,教育影响和感染他们,是潜移默化的,具体、形象、生动的教育。

2.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父母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现象产生社会教育的原因_教育现象产生于什么社会_教育社会现象范畴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着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时用一个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

3.家庭教育连续性

孩子从小到大,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父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父母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父母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不同背景的家庭、不同的家风传承会给后代带来决然不同的教育效果。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

教育社会现象范畴_教育现象产生于什么社会_现象产生社会教育的原因

所以,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人们择业面更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4.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经济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父母如果能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如幼儿在与其它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

教育社会现象范畴_教育现象产生于什么社会_现象产生社会教育的原因

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父母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5.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父母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父母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父母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如果父母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父母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现象产生社会教育的原因_教育现象产生于什么社会_教育社会现象范畴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一位表现不佳的初中生,老师批评他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爸爸比我更坏,经常和一些人打麻将赌钱、看黄色录像,还外面搞小三呢!”

6.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父母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

教育社会现象范畴_教育现象产生于什么社会_现象产生社会教育的原因

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或学校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7.家庭教育全面性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广阔的教育氛围和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对子女进行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现象产生社会教育的原因_教育现象产生于什么社会_教育社会现象范畴

就德育而言,家庭以自觉、不自觉的言行方式对子女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人生理想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使其在各个方面逐步充实、完善,形成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就智育而言,家庭教育在于全面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在培养孩子聪明才智的同时,注意意志品质及兴趣的培养;就体育而言,家庭教育日益重视兼顾子女的身心健康,依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加强身心卫生保健;家庭美育往往融于德育、体育之中,注意对子女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特别是家务劳动,是培养子女自主性、独立性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最适宜的项目。孩子在既动手又动脑的劳动实践中,得到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勤俭朴素的思想作风培养,智力才能、创造性也同时得到发展。

所以,家庭教育在许多方面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具有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我们要善于抓住家庭教育的这些特点与优势,遵循家庭教育的规律,做好孩子的教育。

上一篇: 参与志愿服务,担当社会责任
下一篇: 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内涵和特征(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