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道德是不是先验的?
这个问题是从古希腊一直到近代哲学一直被人所提起。
在古希腊那里,哲人们以找寻一个不变的本体作为道德的保证。因为如果没有这层保障,很有可能如今我们觉得是善的东西,来日就成为恶。
而基督教哲学上,上帝就成为至善的化身,保障着道德运行,他们认为,上帝先验地在人心纂刻下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就是自然法的化身。其中的典型当属摩西十诫。
那么在如今,我们又如何探讨哲学上这个基本问题呢?
于是我们从人类的漫长进化史出发,找寻人类道德上的生物印记,以作为道德先验论的证明。
1、禁忌
我们所说的禁忌,并非是后天文化上给予的禁忌,诸如宗教的戒律。而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得不遵循,而不得违背的命令。
而禁忌人类一般不愿谈起,他成为人类心中的最深的印记,犹如那颗禁果一般,已然打上了原罪的标记。
这些禁忌包括:自杀,乱伦,同类相食,人兽杂交,同类互残,强奸等等。
这些在人类社会,无论是道德还是在法律上,都是被严格禁止的。
可是无人思考过,其实这些禁忌,不是人类独有,而是一切生物都应该遵循。
2、理性
柏拉图在《理想国》说过,正义来源于意志,欲望和理性的三者博弈。
作为生物演化来看,低等生物,没有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他的行为都是遵循基因给定的方式而运行。
例如说,蚊子叮咬人类,绝不是蚊子通过数学计算,获得利润率以后,才考虑是不是去叮咬。而是基因控制之下,必须去叮咬,而很多蚊子就成为被人类拍死的烈士,但是他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前来。
到了哺乳类灵长目动物,开始出现了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他给予动物们以情感。
而在神经系统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动物开始出现了脱离本能的“学习”能力。诸如老鼠,章鱼通过一定的刺激和训练,都能获得学习而来的能力。
而人类是唯一拥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动物,而这个思维能力,给予人类的后果是,人类的行为越来越不受制于本能,而是受制于后天的文化习俗。
而吊诡的是,人类的理性确如《圣经》所讲,被打上了深深的原罪印记,他给人类缔造的是善,抑或是恶呢?
3、自杀禁忌
对于生命而言的第一项禁忌,就是不准自杀。
我们所说的自杀,不包括由于外在的客观原因所引出的情况,例如说,常常会发现鲸鱼集体自杀,但是这种“自杀”与主观意志无关,而在于外在的疾病、导航失灵而出现这些情况。
所以说,在所有动物之中,唯有人类,会主观上放弃生命。
所有动物,他的生存欲望和对死亡的回避,一定会让他们拒斥自杀行为。
但是人类会有所谓“想不通”而造成自杀。
究其原因,来自于“理性”对于人类的控制。
这里有两个原因,
其一、理性让人类深刻认识到,自身会死去。自杀和自然死亡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区别。
所以这就给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会死去,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是理性给予人类的追问,人类的一切行为,无非就是寻找这个“意义”。
其二、理性所缔造的社会愈加复杂化
须知,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无不是人类调动理性而形成的,但是这个社会,从历史来看,是愈加复杂化。古代人是想不到,那些王公贵族是如何勾心斗角的,而如今职场的斗争却成为人人都要学习的内容。
因为古代的社会关系,是极其简单的,限于科技的水平,古代的管理程度是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而这种松散状态却有某种”田园牧歌“式的安宁。
所以,这两点,使得人类脱离动物,脱离了本能上的生存欲望,而形成自杀的倾向。在动物眼里,或许人人所称道的叔本华哲学,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4、同类相残
我们知道,生物之间,常常会发生对于资源的竞争关系,是为种内竞争。
不过,这里面有一条基本禁忌,就是不准同类相残。竞争只是点到为止罢了,更不会有所谓的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这种荒唐之事的存在。
因为,如果动物出现同类相残的状态,没等到自然选择,自我就在这种相残的状态下就消亡了。但是在海豚和黑猩猩直至人类之上,互残现象已经开始出现,黑猩猩会把敌人杀死,而不留活口。
那么人类就是进化链条上,其凶残程度,互残程度最高的动物。
因为人类是理性最为彰显的动物,使得人类的行为逐步从基因控制到文化控制,那么不同文化之间,就会出现强烈的冲突,这就是宗教战争的起源。
因此,他会把处于不同文化下的同类,当成异类,而加以消灭,并且为了减少这种羞耻感和突破禁忌的原罪感,他们会编造一个又一个的理由,让人类足以相残。
所以请看老子的谆谆教导,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为什么重死?因为老子希望以此防止同类相残。
再孔子所说的仁,目的仍然如此。
可是我们在历史上看到的是什么?是他们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进化的动力,殊不知,在生物进化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动物会把同类相残,斗天斗地作为自身进化的动力。
我们还能看到什么?通过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来让那些士兵,足以为民族荣誉而相残。
而这种互残现象,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他会随着武器装备的进化而扩大其规模,而在这种互残现象下,人类就自我毁灭。
可能有人相信人类的理性,可以通过核威胁,而让战争不会发生。但是请想想,核武器的出现,就是人类理性的彰显。
若是理性有用,早就在当时就遏制住。用诞生恶魔的理性去抑制恶魔,如同与虎谋皮一般。
但是,人类没有任何办法,因为从演化上看,一般出现理性,这种情况就不可避免。
5、互食禁忌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在战乱年代会出现令人发指的人吃人现象。
如,
父食子,夫食妻
那么,这种同类互食现象,在生物演化上,是绝对被禁止的。
从理论上来说,人类不应该出现如此违背禁忌之事,因为人类是杂食类动物,可以通过不吃肉也能存活。并且,在肉食类动物那里,也不会出现同类相食的情况。
其中原因有两条,
1、互食现象,会造成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
2、高等动物是捕食能力非常强的动物,如果不加以限制,必然使得他们在斗争中消亡
人类在演化上也出现了这样一种在正常情况下,对同类尸体的厌恶感。
而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比如战争,使得生存受到极大威胁的情况,才会出现。
但是请思考一下,人类的战争因为什么而发生呢?
6、强奸禁忌
高等动物基本恪守不得强奸异性的禁忌。
因为动物的生殖,他有两个含义
其一、遗传自身的基因
其二、促发更大的变异可能性
因为进化的原始材料,在于生物的变异现象。然后再经由自然选择进行筛选。
那么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假设交配是胡乱交配会浪费大量的生殖资源。
所以高等动物,会选择性选择和性竞争,先去筛选优良的基因。就犹如人类的婚配对象,不是高富帅就是白富美。
但是我们知道,在两性资源之中,雌性资源要比雄性资源宝贵的多。所以需要让雌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因此会造成雄多雌少的现象。
可是这就带来了严峻的剩男现象,一定会出现,有一部分雄性无法尝到雌性资源。
并且,这也导致两性的性上的策略不同,雄性以展示自身的优美一面取悦雌性,所以无论是公鸡、孔雀还是雄狮,长得极其俊美,而雌性却都不好看。
而雌性会选择,通过质量的筛选,而绝不能把宝贵的性资源随意给予雄性。
而假如说,雄性可以不依靠自我的实力提升,而是讨巧地通过强奸雌性,获得性资源,这就使得资源的利用率不足,而被淘汰掉。
因此剩下的动物,几乎都要恪守不得强奸的命令。
可是,人类社会却在法律的严格控制下,仍然出现违背此项禁令的人。
7、乱伦禁忌
高等动物以结群的方式生存在一起,在这种生存方式之下,防止乱伦成为每一个动物需要考虑的事情。
因为乱伦会增大遗传病的诱发的可能性,导致种群的消亡。
那么怎么防止乱伦现象的出现呢?通过换群。
所谓换群,就是子代一旦性成熟,就必须把它们赶出去,和原来的结群隔离开,以防止乱伦。
这种换群,有两种,分别是两性换群和单性换群。
两性换群,就是让所有年轻的子代全部离开结群,到另一个种群下生存。
而灵长目动物就麻烦了,因为他们会将近十年时间是被父母抚养的,亲代和子代已经产生了依恋关系。
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情感上的不舍,实行单性换群。
就是让雌性或者是雄性的其中一员进行换群,而人类实行的是雌性换群。
也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而实行雄性换群的动物,还有一项保障机制,就是换王。通过换王,来使得老一辈的雄性王被赶下去。而实行雌性换群的动物,又会出现一种心理倾向,就是女生爱大叔,而男性却喜欢年龄小的女生。
因为最大可能规避两者具备一定的血缘关系,来防止乱伦。
而在这种乱伦禁忌之下,人类道德上,主张男女授受不亲,因为在早期人类氏族关系中,是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很容易出现乱伦情况。
所以从孔子到孟子,极力提倡,男女授受不亲,为的就是防止乱伦。
并且,在这种禁忌之下,人类发展出一种远交倾向。
也就是,因为需要换群,而换群需要到一个很远的种群内生存,所以就发生出,异国他乡的人反而会产生恋情的情况。
也就是青梅竹马反而成为恋爱的障碍,异国他乡反而形成一种更强的诱惑感。
8、异类相交
所谓异类相交,在人类社会就体现为人兽恋。这个词,人类羞于提起。
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却以某种浪漫的方式又不断提及,例如说《白蛇传》、《丽达与天鹅》等等。
我们知道,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比如说,马和驴杂交出来骡,这个骡其实不能称之为一个物种,因为他不具备生殖功能,他无法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这种异类杂交,是需要避免的,因为他对基因的传递毫无帮助,反而浪费了宝贵的生殖资源。并且要是每一个个体都去杂交,那么就会使得物种无法传续,最终灭绝。
由此,生物内进行了异类相交的禁忌。
那么怎么维护这个禁忌呢?
其一、生物具备识别功能,对异类无法产生性欲。
其二、精子和卵子无法形成新的受精卵
但是人类确实违背了这个基本的禁忌,因为人类把杂交作为性快感的来源之一。
9、背叛禁忌
中国人常说一句话,叫做,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正确的。
因为高等动物往往结群而居,因为结群而居有利于防止外来动物的侵扰,并且有利于基因的传递。
而哺乳类动物已经有了情感中枢,所以动物们也具备对群体的忠诚感。
因此,高等动物,必然是完全忠诚于群体,因为离开群体,他一文不值,他很容易就被天敌所灭,或者失去了生殖的利益。
而人类却是能够背叛组织的人,原因在于,在人类理性高度发达以后,每一件事情都成为利益博弈的产物。
他或者是背叛了原有的组织和信仰。
不过,背叛一词充满了贬义,但是此处我们所说的背叛,并不是贬义的。
犹如说,越是没有文化的人,越容易被愚民,也就是愚民政策始终不断的根源。
而在背叛禁忌之下,高等动物就具备群体情感性,也就有了另一个禁忌,即离群禁忌。
动物轻易不离群,若是离群,必然是与生存相冲突,不得不离开。
而离开以后,会因为日久年深,形成强烈的孤独感,以找寻新的群体,或者离开旧有的群体。
这样我们就明白,现代人类形成了大批的抑郁症,很大程度是因为社会超血缘化以后,人类必须离开自己的父母、故乡和爱人,而背井离乡来到外地独自生存。
由于生物的本能的促使,使得这个孤独感不断被放大,最终形成大批的抑郁症。
写到这里,我似乎想起了伏尔泰对于卢梭的一句评价,
收到了你的反人类的新作,我为此谢谢你。在企图使我们大家都变得愚蠢上运用这般聪明,还是从未有过的事,捧读尊著,人们不由得渴望用四肢爬行。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基本结论,也就是道德并非如洛克所说,是纯粹文化习俗的产物,而是有深在的生存规定。
而其中理性充当了对生物道德的背叛,理性非但不是道德的维护者,恰恰因为理性才使得原有道德被颠覆,人类的道德随后被文化习俗所展现出来。但是生物本能始终不改,而是以隐性的状态,控制人类的行为。
自洛克提出他的白板说,似乎给出了这样一个推论,也就是人类可以通过社会秩序改造人类的道德,使得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所谓的乌托邦梦想。
而如果我们认为道德并非是白板,而是早已被规定好了,那么乌托邦梦想永远就只能是一个神话。因为如果想要改变这样一个先验的规定,就需要数百万年的进化历史。
而人类的文明史迄今不过一万年,而人类的道德观已经几次更迭。
例如说,一百年前中国的道德观还是认为妇女无才便是德,如今早已不是。
这种本能的稳定性和文化习俗的快速更迭性,使得两者形成了错位,而这种错位却使得人类很难适应新的社会情况。
例如说,几百万年来,人类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始进入了超血缘,跨距离的生存状态。两者又如何能够协调呢?产生大量的心理疾病,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