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

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

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学科网为您提供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时作业精品资料,欢迎您下载使用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2. 《孝经》是阐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事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的儒家“经书”之一。《孝经》地位的演变反映了A. 儒学成为官方哲学B. 儒学地位得到强化C. 统治思想趋向保守D. 道德教化受到重视3. 魏明帝时,宜阳县“典农”官刘龟私自到皇室禁苑内打猎,被其下属张京告发。当时法律规定,下属告发主官有罪。魏明帝将卷宗里张京的名字涂掉,转给廷尉府办案。廷尉高柔坚持要求皇帝提供告发者名字,最终刘龟、张京依律被判刑罚。该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曹魏时期A. 司法官员专权现象严重 B. 封建统治秩序得以强化C. 君主专制权威日趋衰微 D. 依法治国成为根本准则4. 北宋《宋刑统》规定,除极少特殊情况外,凡田宅、婚姻、债务之类民事诉讼,必须在每年十月一日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三十日停止受理;南宋时期,因南方气候与北方不同,对起诉时间又做了相应调整,缩短了受理时间。

这些规定A. 有效地防止了案件积压 B. 体现了儒学息讼贱讼理念C. 意在维护农业生产稳定 D.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5. 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了统治者A. 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B. 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C. 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 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6.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A. 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 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C. 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D. 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7. 朱熹认为,家庭、家族“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A. 推广儒家礼仪 B. 实现儒学生活化C. 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 巩固儒学主导地位8. 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可见,《唐律疏议》强调A. 天人感应B. 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C. 三教合一D. 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9. 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A. 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B. 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C. 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D.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10. 关于明清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明朝以元朝法律蓝本制定《大明律》 B. 清朝法典非常重视例C. 《大清律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D. 逐渐成为乡约的替代品1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洪武六年,朱元璋又亲自参与编定《大明律》,其中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这说明朱元璋A. 强调法律治国作用 B. 推行法家治国思想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 严查官员擅权贪污12. 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里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 礼乐制度B. 井田制度C. 宗法制度D. 分封制度13. 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A. 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B. 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C. 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D. 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二、材料分析题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2条 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

上一篇: 如何反驳「这个社会腐败现象永远都存在」?
下一篇: 理论 | 唯物史观: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方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