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调研报告 | 共同缔造:以家为基点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 ——湖北省竹溪县的创新与

调研报告 | 共同缔造:以家为基点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 ——湖北省竹溪县的创新与

调研报告 | 共同缔造:以家为基点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 ——湖北省竹溪县的创新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家庭是社会的基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治理从家开始。然而,当前社会治理的体系建设不断完备,作为社会基点的家庭,其治理功能却显不足,治理问题不断外溢、扩散,致使基层社会中的源头性问题复杂化、关系性矛盾凸显化、日常性纠纷上移化,当前亟需从家庭基点出发理清、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如何发挥家庭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点作用,将千千万万个家庭融入基层治理之中,这一命题亟需回答。鉴于此,湖北省竹溪县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共同缔造为理念和方法,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坚持顶层设计与社会基础结构适配的原则,通过定位家户基点、接入治理制度、筑牢治理组织、充实治理内容、保障普惠激励等方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了以家为基的社会治理体系,为社会治理的体系化创新提供了新路径。

基于此,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徐勇教授团队于今年6月前往竹溪县所辖的4个乡镇深入调研,撰写完成调查报告,供省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运用共同缔造构建以家为基点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实践

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竹溪县自2022年8月以来选定38个重点示范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社会治理的家庭基点,在县域顶层设计中,做实家户微单元治理功能,以体系化、制度化、组织化方式推进纵横联结,塑成了以家为基的社会治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家户微单元”为治理单位,定位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点

家庭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赖以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依托,是诸多社会矛盾的起点,从家开始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可以稳固社会治理的基础。竹溪县将家庭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点,在家庭生活单元叠加治理功能,夯实社会治理微基础。一是联家而治,构建“家户微单元”强化家户单位的治理地位。竹溪县强化体系建设,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小区)——中心户(楼栋)——家户”的六级治理体系,按照“地缘相邻、利缘相关、亲缘相近、便于参与”的原则,以中心户长为治理支点,以中心户长联系的10~40户为基本范围,建设联家而治的微单元。二是“从家而始、由内而外”建立家户治理能力的培育机制。一方面,以“家户提议、干群合议、两委定议、公开亮比”为原则,搜集家风家事、建立家规家训,引导家户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立家教标准,开展自我治理。目前,全县家规字画匾额已覆盖4万多户。另一方面,建立优质家训家风引导村风民风的连接机制。通过道德讲堂、空间展示、历史采集、艺术展演等方式传播家治方法,甄选优良家训形成村规民约,让村庄治理规章植根于每家每户的高度自我认同之中。三是搭建家村互构的治理机制,健全家庭治理能量的发挥渠道。竹溪县以“群众说、干部写”方式创建家建档案,设置定期访、随机访、预约访多种渠道,在村庄治理与发展过程中对接家户职业特长、家户发展愿景、家户荣誉,引导家户依据自身优势参与村庄治理,打通了家户能量转换为村庄治理要素的通道。

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_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_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

图1家庭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机制示意

(二)以“纵向到家”健全制度体系,塑造上下互通的治理体制

以系列制度巩固家户参与治理活动的长效性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方法,竹溪县以家为制度落点,覆盖诉求表达、问题解决和治理回应全过程,构建上下通畅的纵向治理体制。一是建立“六访六促”制度,创立“沟通到家”的诉求表达机制。开展分户治理,将家户按照“群众诉求、发展需要、治理需求”分为产业能人户、住房保障户、热心公益户、矛盾诉求户、监测边缘户、乡贤文明户六大类,推动全县1814名“两代表一委员”定期上门沟通,收集群众诉求,以精准寻访促进生态、生产、生活问题及时解决。二是建立“一线协商”制度,健全“协商入家”的过程参与机制。人民代表代表人民,人民在哪里代表就跟在哪里,竹溪县将县域内的省、市、县、乡政协委员按“行业特长、部门优势、地域相熟”的原则分配至各村(社区),扎根户院、车间、街巷、院坝、群众家门口等一线现场,开展上门协商,以民意恳谈会、干群协商会、部门协调会等为载体,实现现场搜集、现场解决、现场上传。三是建立“随湾就片、就地说事”制度,完善“回应到家”的结果反馈机制。按照“随湾就片”原则,建立“行政村——村民(网格)小组——中心户——农户”和“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户”的治理体系,在网格小组内配置网格长、网格志愿者、党员说事人、群众说事人等治理主体,充实了纵向治理体系末梢的治理力量,促进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解决在“家门口”。

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_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_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

图2竹溪县“纵向到家”制度体系运行机理图式

(三)以“横向联家”培育自治力量,架构共建共治的组织机制

家是社会交往的始发地,从家出发依据社会关系脉络建设“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可以增强组织的内在联系性,建立稳固且全面组织动员群众的制度体系。竹溪县建立健全治理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联家而治的组织体系,推进共建共治。一是完善村组群众自治体系,组建睦邻联家的治理队伍。依据“每村10~40人、每湾(网格)4人”规模,设置“1个平台、5天期限、1个共商机制、10名治理成员”,按照“治理经验足、治理技能强、群众威望高”的原则选出“三师三老三员”,促推住户周边群体首先介入社会矛盾调解中,以家户矛盾诉求为靶向,按照“一周一议、一事一议、日清周结”要求,及时向诉求户反馈治理进程和协商结果。二是健全“协会联家、协会治村”的社会组织架构,凝聚社会力量开展治理。发挥家家户户的治理能力,吸纳积极群众组建村民自治协会。在村一级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协会等治理型组织;成立产业协会、环境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妇女协会等发展型组织;成立老年协会、文化文艺协会、广场舞队等文化娱乐组织。同时推动协会深入网格小组开展治理活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指导、群众自治的社会治理组织架构。三是组建以群众参与为主导的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激活新型经济组织活力。按照“村委会+村级运营管理公司+村民+市场主体”的模式,由村两委主职干部担任董事长及法人、村民代表担任董事与监事、行业能人担任法务、财务等职,建立闲置资源库、农资储备库、人力资源库和农特交易池,整合村集体和各户的闲置资源、资产进行统一规划、开发,按各家各户公平发展原则调配盈利机会,促进共同富裕。

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_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_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

图3 竹溪县“横向联家”组织机制覆盖示意图

(四)以“服务到户”丰富责任内涵,充实社会治理的内容建设

一家一户组成了最基本的生活、生产单元,是营造美好生活基本单位,因此家往往是获得公共服务的基础单位。为了扭转以往公共服务供给不精准、不直接、不到位的问题,竹溪县构建了“服务到户”的社会治理体系,促成了“民有需、政必应、应必准”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层级互动的治理职责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到家。根据“明确到户、因户定策、细化服务”的原则,由全县4500名组院中心户长围绕政策困惑、政务代办、矛盾化解和社情民意等周边群众诉求,采取“群众点单、户长接单、组织清单”的方式,将政务服务请求和代办要求从群众家门口快速传到职能部门。二是代表委员包保联户的结对制度,促推生活服务到家。依据地域区分、选区归属原则,将两代表一委员固定结对到户,根据自身在医疗、教育、文化、司法等领域的职业优势,领办民生实事,集中解决重点困难户的生活诉求问题。三是创设定期走访的清单登记制度,形成发展服务到家。完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运行机制,根据家户实际诉求,填写问题清单,将走访时间、地点、责任人、反馈问题具细到表。由部门设专人收集分拣,将村组基层难以解决的项目推进、基建改造、产业发展等问题上达职能部门,同时设置效果清单,由群众对处置意见打分,在闭环式流程中保障群众满意。

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_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_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

图4 竹溪县“服务到户”的社会治理内容建设图示

(五)以“大家共享”优化发展机制,激发社会自我治理的动能

家户是生活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以家为基的社会治理体系可嵌套情感激励和日常生活要素构建治理激励,创设以家为单位的社会激励机制,紧扣“家”单元激发“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能量。一是完善治理积分兑换制度,激发大家参与。建立支部书记、党员、村民代表为成员的积分制管理小组,依据村庄发展实际需要确定积分内容,积分以个人为单位累加、以户为单位累计,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形式,实行“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一年一清零。”二是健全过程收益分享制度,保障大家获益。竹溪县按照村庄发展实际需要,组建“村级运营管理公司”,以“合作运营、招商运营、自主运营、智慧运营”为方式,建立家户参与分红的制度机制。如土地梁村,实行“4222”的收入分配模式,村民收入占40%,公司和集体各占20%,村集体公益发展基金占20%。三是建立家户荣誉评选制度,促进家家联动。按照“居民申报——群众互评——党员评议——村级(社区)审核——公示公开——授牌表彰”流程,以法律红线、道德准线、治理热线为标准,选出遵纪守法、治家有道、积极参与治理的家庭开展公开表彰,并按户存储“五好家庭”档案,开展多渠道宣传,激励家家联动融入村庄发展全过程。

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_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_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

图5竹溪县社会治理激励机制图示

二、运用共同缔造构建以家为基点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治理效能

对标湖北省委以共同缔造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竹溪县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建设以家为基的社会治理体系,激活了家户的治理能量,带引群众以家为单位深度融入到了基层社会治理活动之中。竹溪县探索构建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了社会治理社会化、社会发展协同化、社会服务精细化、社会自治积极化、社会稳定有序化。

(一)推动治理到家,政权建设基础更加牢固

通过将治理基点落实到家,推动政党组织、群团组织、人大政协组织和社会组织以主体下沉、资源下沉、功能下沉等不同方式固定化直接联系基层群众,使得基层政权建设更全面、更坚实。一是充实了家户周边的基层治理主体。网格小组内部的治理主体由组长1人转变为“1位网格组长+网格志愿者+1~3位中心户长+十员共治”的治理模式,由此,通过治理主体的增加,缩短了治理主体与家户的联系距离,将治理问题解决在源头。目前,竹溪县已在全县3000多个组院选出4500名联户长实现了包家联户全覆盖。二是完善了基层治理组织的基点设置。政党组织、群团组织、人大政协组织的治理前沿从乡镇延伸到村组,改变了过去悬浮在上的格局,多种组织以共享活动空间的方式入驻村组,使得其治理资源、治理功能也延伸到了村组一级。目前,全县1814名代表委员已深入15个乡镇,收集解决群众诉求1050余条。三是夯实了各类治理组织的群众基础。竹溪县将治理活动搬到村组一线,增强了各类组织联系群众的直接性,通过“六访六促”、结对帮扶,2490名省市县乡两代表一委员已直接联系走访群众14170户,收集群众意见诉求3850多条,在切切实实的直接联系群众中,建立了本组织的威信,夯实了群团组织、人大政协组织的治理基础,强化了基层政权的功能性建设。

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_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_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

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_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_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

图6 政权建设基础巩固前后对比图

(二)推进一线协商,制度运转效率显著提高

通过在家庭这一基层基点接入沟通制度、协商制度、回应制度,打通了治理决策和治理对象的层级阻碍,通过直接联系获取社情民意诉求、瞄准制度运转的阻碍、理清制度执行的错位、漏位问题。一是提高了诉求回应准确度,增强了制度解决的靶向性。竹溪县以一线协商驱动一线治理,将政协议题的产生来源安置在家户群众之中。去年5月以来,政协组织在下沉过程中共召开民意恳谈会、户院会、楼栋会、村湾夜话共1700余场次,从群众中获得议题2470余条,为党政机关及职能部门解决群众诉求提供了精准导引。二是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在多部门合力中优化了制度效能。竹溪县深入拓展合作治理制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多种形式的部门联动机制,强化诉求解决的协作性,以此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如通过与教育、城管、街道办事处、社区等联动解决,竹溪县有效解决街道改造、人居环境整治、学校“大班额”等问题1200多个。三是完善了反馈评估机制,规范了制度运转的闭环式流程。竹溪县推进一线协商一线评议,将治理评价权交给相关群众,保障制度运转有回声、有成效。如竹溪县鄂坪乡在召开干群商量会时,群众评议安置点水源不稳定,影响了30多户易迁安置群众的生产生活。第二天该诉求即得到落实,重新铺设管道,第三天即恢复用水。制度化反馈评价机制的建立使得群众满意成为了最高治理目标。

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_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_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

图7 制度运转效率显著提高示意图

(三)促进服务到家,公共服务供给精准有位

增强各类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可感性是社会治理体系功能齐备的显著特征。竹溪县在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以家户需求为导向,形成了精准到家的服务送达机制,将公共服务送到群众门口。一是以制度建设增强了服务帮办代办的能力。竹溪县在将政务服务科学下沉到村(社区)的过程中,不仅开发一网通办的服务网络,还明确了网格组长、中心户长帮办代办服务的职责,每周入户走访3~6次,入户率达95%以上,全县中心户长目前帮办代办各类服务事项13000件,群众问题的解决率达90%。二是以组织下沉到家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度。在发动党组织、政协组织、人大组织下沉的过程中,竹溪县建立公共服务意见征集和反馈制度,加强公共服务因户制策、分类施策、分级办理。目前已有160多条群众意见转变为党代表建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向上反馈。三是在清单化服务中提高了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导向性。竹溪县建立“三张清单”,规范入户走访任务存量和增量,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导向性。目前已做到镇村干部对包干村、所在村每年户户走到,按条记录走访信息,可以保证群众诉求在5日内予以解决。

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_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_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

图8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图

(四)形成“大家”治理,群众参与活力更加充沛

社会治理的不竭活力之源是群众自身力量,竹溪县以家为基,吸纳优秀治家能人、职业能人、发展能人加入社会治理组织,拓展了群众参与村组治理的多方渠道。一是以家建为引导,丰富了群众参与的活动载体。竹溪县在弘扬优良家风之中,以“群众捐资、村委出资、项目奖补”为资金来源,带动群众积极性,建设空间场所,让居住在其间的住户感受到德治能量。目前,全县已建成文化大院15个、乡村道德讲堂194个、文化活动室293个,使得家风建设与群众活动深入相融。二是以家需为对象,健全了群众参与的组织平台。竹溪县在推进村组治理共同缔造中,完善了“支部引领、村委统管、协会治村”的组织架构,用活本土化治理资源,提高了社会自我治理效能。如中锋镇同庆沟村、汇湾镇土地梁村,根据村情实际需要,组建多个协会组织,推动了治理有效。其中,同庆沟村组建矛盾调解协会,使得村级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5%以上,产业协会利用规划发展优势,带动全村增收339.2万元。三是以家户为单位,拓展了群众参与的功能作用。实践群众参与有效,既需要为积极群众提供发展平台,也需要为困难群众提供参与渠道。竹溪县转变以往村为单位的群众参与思路,建立分户机制,将热心公益户等参与能人推选出来,同时关注到了住房保障户和监测边缘户的参与样态。目前,对于特殊困难群体的精准施策,已实现3天内快速办结民政资助诉求。

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_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_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

图9 群众参与活力更加充沛

(五)实现家家惠利,促进社会发展稳定有序

建立分配合理的社会治理成果共享机制是维持社会治理体系长效作用的基础。竹溪县以家庭为激励单位、分享单位,积累了成果共享的资源基础、制度基础和完善体系。一是在荣誉激励中形成了家建带社建的公益发展机制。目前全县根据家风建设优良状况,已评选出1625位“五好家庭”,并在参军、升学、就业支持、创业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有效转变了社会风气。同时,发掘乡贤典范的带引作用,“中国好人”李军创建“经典100悦读社”,覆盖7个乡镇13个村,累计帮扶留守儿童2000余名,汇聚社会公益的强大暖流。二是在利益激励中筑牢了家户参与共同致富的分红激励机制。在探索建立村级运营管理公司的过程中,竹溪县控制风险指标,坚决保障群众收成比例和实际所得,将村庄整体发展收益惠及每家每户。如龙坝镇肖家边村整合村集体土地和山场1000余亩,群众参与新建农家乐、民宿20多户,带动每位村民增收1600多元。汇湾镇土地梁村则通过机会共享、技术培训培养不同技能的群众能人166人,解决77户贫困户就业难题,每月收入最高可达5000元。三是在积分积累中激活了家庭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长久动能。积分是长期积累式获益的激励方式,竹溪县以家为单位累计积分,推动家内团结一致参与公共治理活动,激励良好家风为社会治理成型塑魂。“家建好、郡县治、天下安”,2022年,竹溪县群众安全感民意测评在全省103个县市区排名第一,城市文明指数位列全省县市类第一;“家规家训助力基层治理”作为十堰唯一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四个一批”典型案例。

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_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_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

图10社会发展更加有力

三、运用共同缔造构建以家为基点的社会治理体系的经验启示

竹溪县从家出发、以家为基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找准治理基点,解决了在哪治的问题;贯通治理制度,解决了如何治的问题;连接了治理组织,解决了谁来治的问题;形成了服务体系,解决了治什么的问题;创建了激励体系,解决了为何能治的问题。由此,构成了以家为基的体系化、系统性社会治理工程。竹溪探索为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

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治理理念_治理体系核心内容是什么_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是()

图11竹溪县“以家为基”的社会治理体系图概览

(一)遵循社会基本结构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社会治理体系建基于社会,依据社会基本结构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原则。社会治理既包含着国家对社会的治理,也意味着社会内部的自我治理,二者兼以“社会”为治理对象。作为治理对象的社会,其内部的人口结构、地域特征、经济分层、文化水平、组织结构、交往形式等要素,都对社会治理产生特定影响。瞄准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和社会交往形式推进社会治理是解决社会治理体系扎根不稳的有效方法。家庭是最基础的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单元,是个体持久固定的、长期联系的、脱离不开的关系基点,以家庭为基础建构社会治理体系,其核心要义在于将治理单位、治理要素、治理方式和治理考核落实到家。竹溪县实施“齐家、育家、暖家、安家、富家”工程,正是借助于社会内部的自有力量、自有关系和自有治理资源构建了社会治理的基本基点、制度方法和考核落点,形成了广泛联系家庭这一社会基点的治理体系,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与运转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建立联系到家的制度系统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方法

制度是治理体系的支撑,构建社会治理的制度系统是形成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方法。制度的稳定性、长效性不仅需要单独的规章制度来维持,还需要制度和制度之间的搭配与衔接,只有形成制度系统,才能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制度联系构建起社会治理体系。搭建社会治理的制度系统,首先即需要明确制度的落点。竹溪县以10~40户组成的家户微单元为基本治理范围,以适合参与、适合协商、相互熟悉、能够及时回应为依据,并确立精确到户制度机制。通过分户治理,可以定位诉求溯源地,根据治理需要科学地关照到治理重点对象和重要领域。其次,即需要构建全过程到家的系列制度。如在治理起点上,构建诉求表达制度,在治理过程中,完善党组织、政府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依事参与的协商制度,在治理结果方面,建设以群众为主体的治理考评和反馈制度。随后,则需要在系列制度上架构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需要体系化的社会治理制度,竹溪县通过党组织体系、政府治理体系、群众自治体系、政协人大组织体系在组院的完善,建立结对包户制度,使得条块结构有了基层基点,“群众有所求、干部有所应”有了制度体系的保障,提高了治理效率。

(三)将生活小家融入治理大家是夯实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面向

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不仅是为了疏解问题,还可以凝聚发展合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以优质治理体系激活并维持广泛的治理参与。夯实社会治理的家庭基点,可以实现源头治理,使得“矛盾诉求不出家”。同时,可以依循家庭社会关系网络提升社会的组织性,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的能力。竹溪县将原子化的无数生活小家通过“家规转变为村规、家心愿转变为村愿景、家文化转变为村文化、协会联家协会治村、家庭积分累计”等方式,提升家庭的整体参与性。并根据家户职业特长、社会威望组建“三师三老三员”的治理队伍,进一步提升家庭参与治理的能力。由此,竹溪县将生活单元的小家,融汇到了治理组织的大家,实现了家家参与的社会治理。因此,在夯实社会治理体系方面,竹溪县的典型经验是依据家庭生活周边,建立系列社会组织、治理组织和经济组织,组织建设需经由社会发起、支部引领、治理赋能。一方面,将组织建立在最大多数家户的意愿上,保障组织活性;另一方面,需要赋予群众自治组织治理权限,协调新建的群众自治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活动,赋予组织意义性。竹溪县正是通过家庭的治理组织化,拓展了社会治理的主体内涵。

(四)创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家建格局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发展方向

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目的是形成社会治理格局,遵循“群众提议——制度机制创新——体系疏通——体制成型——结构形成”的变革逻辑,竹溪县将群众诉求表达制度建设到户,由此出发,创设了以家为支点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改变了过去“三级所有、组为基础”的生产组织格局,推进“包产到户”,使得农村基本经济核算单位和集体行动单位细化到了家户,同时家户成为了日常的治理参与单位,在村(社区)内,无论组院会、户院会、场子会、屋场会等何种形式的治理活动,按户参与、依户治理是基层治理的惯习。由此,家庭已成为复合生产、生活、治理的基层基点。构建社会治理格局,一方面,需要顺应家户治理的现实逻辑,建立激励到家、利惠到家、荣誉到家的制度体系,做实家庭的治理责任、做强家庭的治理功能。另一方面,则需要以家为基,构建覆盖到家的共建共治共享组织,如竹溪县以群众直接参与为特征的村级运营管理公司,保障群众40%的收益,使得家户参与有所得、有所利,激活了家户的治理动能。综而言之,通过立足家户单位,构筑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共建平台、联合盈利机制,才可以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实。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以共同缔造推进县域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竹溪县专题调研报告

报告执笔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教授 李华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杨红新

THE END

上一篇: 安全生产演讲稿:安全与效益同行
下一篇: 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