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诺奖委员会电话的时候,我其实在睡觉。太太拿着获奖的消息叫醒了我,我看了一眼屏幕,接着睡了。”
配合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巴里·夏普利斯(K.BarrySharpless)在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间隙接受联合采访时回忆了今年10月5日发生的那一幕,现场笑声一片。
化学小故事(化学小故事或趣味化学)
上海时刻,赞27
凭借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后;时隔21年,81岁的夏普利斯教授凭借点击化学再获诺奖,由此成为诺贝尔化学奖121年历史上第二位两次获奖的科学家。
采访时,他穿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送给他的中国风短袖衬衫,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6日的新民晚报,里面有他的手绘故事。“我要带回家给太太和学生看!”他显得很惊喜,也很兴奋。
邀请两位“朋友”同享荣耀
“点击化学看上去很可爱,是吗?”夏普利斯教授嘟囔着说,“可我就想做一些简单而有用的东西。”
听过夏普利斯故事的人都知道,老头儿很欣赏《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他一生都在追求“简单、有用”的化学。
点击化学,就是教授眼里大道至简的反应——执行起来非常简单,能够很容易地将不同类型的分子连接在一起,以很高的效率得到所需的产品,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副产品。并且,这一反应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有效进行,包括在水中也可以正常地发生反应。
“点击”这词儿,可太形象啦!在英语里,“click”一词原本的一个义项是指两个部件连接时发出“咔嗒”声。点击化学的先驱者们,认为自己开发的方法可以轻松地将两个分子连接在一起,就像安全带的扣子扣上时发出“咔嗒”一声。由于这个英文词语更常见的义项是“点击”,恰好暗含便利、轻松之义,点击化学的大名自此响遍全球,并登上诺奖的舞台。
很多人都觉得,老头儿和点击化学的缘分,始于2001年被《德国应用化学》发表,至今已被无数次引用的那篇开山之作。可夏普利斯却告诉我们,这个时间应该是1975年!
“那会儿,我安排实验室里的学生做实验,学生总会告诉我,它没有起作用。”教授回忆,“可过了一段时间后,点击化学的想法会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像催眠自己从没发生过实验失败一样,一次次要求学生重复操作……
几天前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论坛上,他在很短的时间里3次提到了一个中国名字,董佳家,现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院长聘教授。他陪着自己的导师一起接受采访,他说,夏普利斯教授成名很早,年纪轻轻就被公认会摘下诺贝尔化学奖。他有资本花很长时间去思考重要的化学问题,也因此对自己很自信。“他取得成功,有点倔强的性格和取得的成就是相辅相成的。”
哈特姆斯·科布和芬,是点击化学那篇最重要论文的另两位作者,当时几人称自己为“三个朋友”,并称自己的点击化学手稿为“宣言”。“我会邀请两位和我一起登上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颁奖典礼。”老人严肃而又动容地说。
如今,这位科学老顽童也没停下探索的脚步,一头扎进二代点击化学的研究里。
一价铜催化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也就是CuAAC反应,是点击化学中的第一个经典之作。而二代点击化学SuFEx反应虽然设计原则和一代一致,但一代点击反应是A官能团绝大多数条件稳定,遇到催化条件和官能团B会正交高效链接;而二代最强大的一点是只有A官能团,B不确定,由系统决定。换句话说,CuAAC是研究工具,而SuFEx更像是一个发现工具。
不犯错就永远不会有发现
老头儿以前很喜欢钓鱼,可不仅仅只是在分子的海洋里钓上一条条化学反应的鲸鲲——要知道,他曾经最大的理想就是钓上一条稀世罕见的腔棘鱼。年幼时,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钓鱼划船”以及“怎么从费城回新泽西海岸的小屋然后出海钓鱼”。
“现在我已经不钓鱼了。”他笑着说,“我在‘钓’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化学分子,那里的惊喜是无限的。”
老人打比方说,
如果你是哥伦布或者麦哲伦船长,你会征服大海,找到未被发现的岛屿。喜欢冒险的你会登岛,尽管岩石会落下,但雨水冲刷后,你会发现遍地都是金子,你很轻松就能弯腰捡起。这时,听到消息的其他人会兴奋地蜂拥而至,他们用铲子挖、用炸药炸,试图找到更多金子,而此刻,你该作出选择就是出发前往下一片新大陆。
夏普利斯很认真地告诉人们,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是新发现的“通行证”。他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如果一个想法在一开始不是荒谬的,那它就是没有希望的。可不是吗,就夏普利斯本人而言,力挺其论文发表的《德国应用化学》杂志主编曾担心他能否面对后果,成为国际化学界的“傻瓜”……
“‘你做的结果很漂亮’,这其实不是一句好话,这说明大家都看懂了,也意味着你不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董佳家补充道,这是他从导师身上领悟的,也将之传递给自己的研究生。
或许在常人看来,“聪明”和“创造力”该是一个组合。但老头儿显然不这么看,甚至他觉得,两者是对立的。“头脑聪明的人可以成为伟大的领导者,他们勇往直前,知道前路会发生什么,并为此作好准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有创造力。”夏普利斯教授说,有些人做科研时会有缜密的计划,循规蹈矩,可这也意味着他们会陷在自己画好的圈子里。
夏普利斯教授2019年获得普利斯特里奖章时,也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当时他提及了非线性思维的定义——人类思考的时候会同时向多个方向拓展,而不只是一个“逻辑”的方向。他说自己需要兴奋、刺激、甚至让人感到惊恐的事情,而这些元素让他感到自己的存在。
“每个人都与生俱来地拥有创造力,千万别扼杀它。要学会犯错,也要给年轻人犯错的空间。”老人这样建议。
作者|郜阳(新民晚报鹦鹉螺工作室)
图片|徐程刘玉萍
视频|李永生
编辑|Bryce施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