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影响部分主要为同学们讲述的是说服、从众与服从、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相关知识点,这些都是我们学好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许多考生复习之初就因为太注重实战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积累,为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这些基础知识点,文都考研集训营本期结合心理学考研大纲相关要求,结合教材为同学们整理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对同学们起到帮助作用。
1.去个体化
(1)含义: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是个体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对此现象的研究最初来源于一种"社会传染"的现象,津巴多和菲斯汀格用"去个体化"代替了这种现象。
(2)去个体化包括个体责任感丧失和对团体行为的敏感度增加。一般来讲,群体成员越多,去个性化的程度越高。而群体的去个性化程度越大,其成员的行为就越自由,也就越不受约束,所造成的破坏性就越大。
(3)去个体化的产生的原因:津巴多认为,激起、匿名性以及责任分散是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其他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①匿名性:这是引起去个体化的关键。②自我意识:有研究者认为,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认知因素是缺乏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功能下降。
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
①含义:人们在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最早对社会促进进行研究的是特里普里特。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有竞争时,人们骑车速度比单独骑的时候速度快。奥尔波特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发现,当房间里有五个人一起工作时,工作效率比一个人时高。
②理论解释:他人在场,也叫优势反应强化说;评价恐惧理论;分心冲突理论。
(2)社会惰化:
①含义:又叫社会懈怠,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如"磨洋工"。
②原因:个体在群体活动中的责任意识降低,被评价的焦虑减弱。
③与社会惰化相关的效应:自由骑士效应;吸盘效应。
以上就是文都考研集训营本期与同学们分享的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更多心理学复习资料与复习技巧欢迎同学们锁定http://www.kyjxy.com/zhuanyeke/xinlixue/)。最后,祝愿同学们2016心理学考研复习一切顺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