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们经验而言,那些抑郁的患者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对于那些严重抑郁的人(感到没有价值,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失去兴趣,饮食和作息不规律)来说,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会进一步恶化他们的处境。他们极度消极的观点放大了痛苦的体验,忽略了美好的体验。他们将那些积极地建议视为无望的不切实际。
扭曲事实还是现实主义
研究表明,轻度抑郁者倾向于自我关注,他们更能够 作出各种明智的决策,对自己的控制或技能的判断较为实际。而正常人则往往容易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受欢迎的程度,但抑郁者却不会这样,后者在过往时很少加入光环,而是更加客观。因此悲观而明确适用于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的思维方式取决于他们对责任的归因模式。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更多地表现出消极的解释风格。他们更倾向于将失败和挫折的原因归结为稳定的(会一直持续下去)、普遍的(它会影响我做的每件事)和内在的(这全是我的错)因素。而这种消极的、过度泛化的和自我责备的思维,其结果就是一种令人沮丧的绝望感。
负性思维是抑郁的原因还是结果
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1.抑郁心境导致负性思维
毫无疑问,我们的心境影响我们的思维。恶劣的心境主导了我们对负性事件的回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恶化,自我概念变得一团糟,对未来的希望变得黯淡,他人的行为看起来更险恶。心境会扭曲记忆。抑郁的心境也会影响行为。当我们患抑郁时,我们倾向于表现为退缩、忧郁和哀怨。
2.负性思维导致抑郁心境
具有抑郁倾向的人总是会对不良事件的反应过分反刍和自责,他们的自尊水平因成功而提升,又会因为威胁而下降。
为什么有些人很容易受到轻微压力的影响呢?有证据表明,压力带来的思考会受消极归因风格的过滤和选择的影响,频繁的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抑郁 。比如与乐观的女性不同,有消极解释风格的女性会因为社交失败而抑郁,更重要的是她们对以后遇见到的人更多地表现出敌对行为,她们的负性思维导致了负性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了负性的行为。研究者也发现这种抑郁思维在女性中更为普遍。当遇到困难时,男性往往会采取行动,而女性则往往会思考困境,不过这种思考通常是过度思考。
此外具有消极解释风格的人在遇到糟糕的事情时更容易变得抑郁,而严重的抑郁都是由早期就存在的遭遇挫折导致的悲观主义引发的。
研究者将上述的理论整合为一种清晰的理解抑郁的心理学知识,在他们看来,抑郁症患者的负性自我形象、归因和期望是由负性体验引发的一种恶性循环,这种负性体验也许是学业或事业的失败,也是是家庭冲突或社会拒绝。这种想法催生出一种能极大地改变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抑郁心境,而这种心境又会进一步激发之后的负性体验、自责和抑郁情绪。
所以抑郁和负性认知互为因果。
Ref: 《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