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喜生
广州打响这场没有硝烟的城市治理攻坚战中,石井街道是一个值得观察和总结的样本。
从经济收益的角度观察,曾经困扰石井的“乱”,与珠三角普遍存在的“出租经济”不无关系。在“出租经济”链条里,镇街、村社集体或实际持有人作为土地资源的掌控者,并未与现代企业制度深度融合,“小散乱”扎堆集聚,低端业态持续累积,并伴生公共治理成本过高与城市化水平过低的老大难问题。
从治理机制的角度观察,石井正在迎来的治理变化,与政府、市场主体、利益主体共同构建“协同治理”的机制密不可分。当下,广州城中村的出租屋管理零散,业主从短期租金收入考虑,对承租者搞小作坊、住改仓、造假等现象睁只眼闭只眼。在“协同治理”机制下,政府和市场形成合力,为石井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
正如“石井新模式”所总结的经验提到,石井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遏制各种社会乱象多发、频发的势头,必须找准最集中、最突出、最典型的重点地区,通过集中发力、集中攻坚,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区域城乡环境面貌根本好转。这背后,协同治理的方法论发挥了很大作用。石井街道探索的来穗人员服务站、出租屋经营管理公司、批发市场管理委会员……如今已被证明是重拳整治之下的有效补充,体现了“疏堵结合”、“治理结合”的管理理念。未来,石井还要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更大力度地发动群体,参与到政府的“协同治理”体系内。这样,政府、市场主体、利益主体才能共同为城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参与管理、共担社会责任。
社会治理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需要在建设长效机制上下硬功夫。诸多被证明是行得通、办成事的创新措施,需要政府同样给予制度保障,让其正式形成长效机制。石井街道的马岗村如今成了广州社会治理的“明星村”,但是石井街道还有许多情况与马岗村不尽相同的社区,其机制探索也需要创新,才能在繁重的社会治理任务下,为群众解决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困局,如何将工作重心进一步下沉到街镇,这场社会治理攻坚战才刚刚揭开序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