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30年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历程清晰地表现为三个阶段:1980年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回归;1990年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探索;21世纪初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突破。从回归文本内容研究、探索新内容再到拓展新内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现实危机
一、1980年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回归
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急需理论研究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逐步回到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
1.关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文本研究
这一时期的文本研究并不仅局限于经济危机内容研究的回归,也不是对已有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在理论回归的同时带有学术研究特有的思考和探索。相对于文革时期将危机理论极端化而言,这一时期能够客观地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传统内容的回归。陆立军(1982)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危机思想的研究,强调了货币流通职能的抽象可能性,阐述了危机的周期性特征,指出固定资本更新是危机的物质基础,危机的后果是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1]朱慕唐(1983)通过对工业高度发达阶段劳动生产力提高、有机构成提高、相对过剩人口出现的考察,分析了经济危机由抽象可能性向现实的转化。[2]吕芳举(1983)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无序状态的分析,指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3]在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形成历程的脉络梳理方面,董瑞华(1987)以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逻辑为主线,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历程划分为1840年代至1850年代中期的萌芽阶段;1850年代后期以《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为标识的初步形成阶段,以及1860年代前期以《1861-1863经济学手稿》为标识的成熟时期。[4]袁隆生(1987)则聚焦于《1857-1858经济学手稿》这部著作,在分析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础上,得出危机从抽象可能性向现实可能性转化的内生制度性、外生条件性因素。
[5]赵春明(1989)指出,马克思对经济危机问题的探索成果集中地反映在《伦敦笔记》第Ⅶ本中的《反思》手稿和发表于《纽约每日论坛报》的文章中。在这些文章中,马克思搜集、积累了大量关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的实际材料,提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现实性的理论雏形,并对经济危机根源问题作了探讨。[6]在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完整性的探索研究方面,李达昌(1983)通过对《资本论》中经济危机思想的研究,论证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遵循“政治经济学批判”宏篇巨著的结构安排的。他指出,《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论述,道出了危机的抽象形式;第四篇第十三章中含有对危机周期的论述;第七篇第二十三章中包括对危机一般表现及特征、资本积累规律对危机作用的阐释。[7]陆立军(1982)就经济危机理论在《资本论》每一卷中的分布情况与写作初衷作了详实、科学的分析,指出马克思这样安排绝非偶然,而是符合其所构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严密逻辑性的,是服从于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这一根本历史任务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完整论述了危机的可能性、现实性、根源、实质、物质基础、特点、后果,直至最后具象化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商业危机与信用危机。[1]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