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控制
1 )社会控制的涵义
凡是利用任何社会或文化的工具,对个人或集体行为进行约束,使其依附于社会传统 的行为模式,以促进社会或群体的调整和发展的,都可以叫作社会控制。社会控制最基本 的形式可以说是建立在个人对社会规范和角色期待,认为是正当的行为标准的承诺上,不然人们就不会依附于这些行为模式,就会进行反抗。因此,大部分的社会控制现象可以认 为是人们通过社会化,把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内化而变成了人们自觉行为的结果,又称自我 控制。
2)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
社会控制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能表现 为比较形式化的和不怎么形式化的两种类型。所谓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包括那些为了处理人们的行为而产生的诸如权威系统、法律、条例、规程等。这些都是比较正规的、比较形式化的。其中积极奖励的如奖状、奖金、奖章等,消极惩罚的如判处死刑、坐牢、流放等。社会中有组织的宗教活动,也表现出作为形式化的控制系统。非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其表现往往是人们不自觉、不怎么定型 的行为。例如公共舆论和时尚,它们虽然流行很快,但却不是那么正规,人们往往以表扬 或嘲笑等方式进行传播。
(3)社会变迁
1 )社会变迁的含义
社会现象的变动是广阔而复杂的。这里论述的,则是把社会变动的现象中,一些对人们社会生活起到重大影响的、属于社会结构方面的变动现象,作为社会变迁的内容。因此,所谓社会的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任何社会制度或人们社会 角色式变动的过程。
2)社会变迁的几种理论
①历史循环论
我国战国时代的阴阳五行家邹衍(约公元前305 -公元前240)认为历史的发展、变 迁是按着"五德终始"和"五德转移"的。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维科(Giovanni Battista Vico,1668 -1744年)认为人创造历史,因而也能正确地认识历史,找出历史的规律性, 使之成为一门"新科学",认为上帝并不直接影响历史事件的进展。但另一方面,维科又 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过程,认为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要经过三个历史阶段,即:神的统治 (神灵时代)、贵族统治(英雄时代)、人民统治(凡人时代,即资本主义时代)。维科把 人民统治的时代看作历史发展的顶峰,并主张社会经过这三个阶段后,又回到起点,循环 不已。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史学家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 1880 - 1936年)认为历 史是各自独立的文化形态循环交替的过程,任何文化都是一个相对自主和自明的系统,每 一文化都有它自己的形态,并有一个发展过程,就像生物有机体一样,都要经过青年期、 壮年期,以至衰老灭亡,文明是最后的阶段。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Arnold Toynbee)提 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压力"论。这种压力过小时,一个民族的文化呈现衰微或停留在边缘地带上,当有足够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但压力不足以压倒这个民族时,文化就能 得到空前的发展,从而就能进入文明时代。美国社会学者素罗金( P. Sorokin, 18891968年)提出文化类型变迁的理论。
他说文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觉文化( Sensate Cultures) ,这种文化强调建立在感觉经验的重要性的价值上;另一种是观念文化 (Ideational Cultures) ,重视精神和形而上学的价值。两种文化是两个极端。以上一些历史 循环论思想,都是只从表面现象,形而上学地看问题,他们看不到历史曲折和迂回运动的 实质。有些论点的提出者,更看不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②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来源于生物进化论。早期的社会进化论者有三个基本假定: a.相信变迁 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b.变迁增加了社会的文化和分化,增加了复杂'性: c.变迁提高了人们的适应力,因之激发了进步。西方社会学者对前两个假定一般是同意的,对第三个假定 则持怀疑态度。早期的学者总相信社会是沿着一定的进化阶梯前进的。每一阶梯都比前一 个阶梯高,社会是笔直的前进的。摩尔根(Lewis H. Morgan)认为变迁就是从蒙昧到野 蛮再到文明;斯宾赛认为人类从军事宗教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孔德则认为社会组织从神学 阶段走向科学阶段。这些说法既抽象也不太科学,不太确切。但杜尔凯姆( Emile Durkheim)的理论,认为社会变迁从社会的凝聚力来看,则是从机械团结(如像原始民 族社会那样)发展到有机团结(如像当前的工业社会那样) ,技术进步了,团结力反而减 弱了。德国早期社会学者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的理论,认为社会是从社区型向社 会社团型社会发展。这些说法,似为广大社会学界所接受。
③社会均衡论
均衡论的思想是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这一派学说的思想认为每一 个社会如果能够持久,必须能够提供五种最基本的需要,也就是能够发挥五种功能: a. 成员的交替延续; b.成员的社会化; c.生产和分配及服务的功能; d.维护社会秩序; e.提供社会团体活动的目的与机会。家庭能够发挥第一种功能,教育系统能够起到满足 第二种社会团体的功能。社会是一个系统,由互相关系的部分或机构组成,并互相整合协 调。社会基本上是整合的,而且永远是朝向均衡的状态运行操作。均衡是社会体系运行的 最终目标。在均衡的状态里,社会体系是和谐而无冲突的。体系内的变迁是缓慢而有秩序 的。功能学派理论认定,不论社会如何变迁,其最终目标总是朝向寻求均衡状态。因此, 变迁可以说是一种对社会体系的调整。这种调整,局部而缓慢,无损于整个社会体系的整 合与均衡。在社会系统内,任何一个部门所发生的变迁都会造成整体的失调,在这种情况 下,任何其他部门亦必有所变迁以适应此失调现象,因此要引导社会重新朝向社会整合与 均衡。社会均衡论思想在20世纪40 -5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很为盛行,这也是当时资 本主义社会一时经济稳定的反映。但社会均衡论思想反对社会进步、革命、革新,所以它 在社会变迁的诸理论中,是趋向保守的,逐渐遭到不少的批评,为此也就逐渐消沉下去。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19年城规《相关知识》知识点:社会控制、社会变迁,此外,小编还给大家整理了历年真题、考试大纲等考试资料,可点击下方按钮免费下载,更多备考资料持续更新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