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专家论道 | 陈继腾:传统村落的价值特征 ——以徽派传统村落为例研讨

专家论道 | 陈继腾:传统村落的价值特征 ——以徽派传统村落为例研讨

专家论道 | 陈继腾:传统村落的价值特征 ——以徽派传统村落为例研讨中原士族南迁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给处在这一区域的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空间带来了社会文化巨大嬗变_新浪网

徽州社会科学_徽州知识_徽州文化大班幼儿社会教案

陈继腾

中国传统村落专家、传统建筑专家,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传统建筑徽派地域建筑文化工作部主任,安徽省村镇建设学会副理事长传统村落分会会长,黄山市徽派古建产业促进会秘书长,黄山市城建设计院院长。

古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皖浙赣”三省交界区域,北宋1121年设徽州府,之前为新安郡。神奇的黄山即脉发于此,境内山高水陡,众山环峙,山峦叠峰,美丽的新安江一泻千里,奔腾至大海。至西晋之后,因“永嘉之乱”(西晋)、“安史之乱”(唐)、“靖康之难”(北宋)这三次历史变故和战乱,迫使中原士族南迁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给处在这一区域的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空间带来了社会结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的巨大嬗变。中原文化与本土出越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叠加、变异创造出了独特的徽派传统村落,成为当今非常震撼的自然和人文奇观,乃至成为世界人类聚落独特的“东方之谜”,其演变、发展产生的著名优秀历史人物近千人。

这些村落绵延了几千年徽州文明史,叙述着灿烂辉煌的历史荣耀,见证了徽州先民的痛苦与欢乐、创造与奋斗、情感与梦想,创造出了博大精深,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典型标本意义的徽州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的血脉,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

徽州社会科学_徽州知识_徽州文化大班幼儿社会教案

徽派传统村落的概念

徽派传统村落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以古徽州为核心区域并受徽州人发生、创造、影响、扩张、叠加所至具备徽州文化 型特征意义的传统村落。其广义的村落范围包括:核心徽州文化圈、亚徽州文化圈及泛徽州文化圈的遗存空间区域。

徽派传统村落表达了徽州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在物质空间形态和非物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表现出了具有适用功能、自然生态、精神象征相协同的内涵特征。形成了徽派传统村落特有的哲学理念也即表达了人与村落、村落与建筑、村落与自然的最直接最本质的联系空间,彰显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高度一致,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徽州文化大班幼儿社会教案_徽州社会科学_徽州知识

徽派传统村落的特征

徽派传统村落从环境营造、选址格局、建筑组合、空间形态、室内装饰无不体现了徽州文化的深刻影响,儒家文化的渗透,体现了“儒、道、释”于一体共存包容性。

徽派传统村落的特色

(1)显山露水

徽州民居村落大多依山伴水,或枕山面水,依山跨水。山、水、建筑这些空间要素互相融渗,宛自天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使是规模较小的自然村落也是如此,这些村落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毫无造饰之感。这样,凝固的建筑实体与动的水溪或湖面,规整的民居建筑平面与曲折的巷道、忽窄忽宽的街道形成对比鲜明的空间。强调村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风水堪盥理论为依据,天人合一,适应自然,依山而建乡村聚落,建筑空间与山水相溶相依,引水入村,注重水口营建,注重山形脉势的因素相生相安。

(2)自由伸长

徽州民居建筑由于其平面布局的灵活性,其加、减平面组合要素,都不失其为合理的功能,这就给群体组合也带来了自由性,似乎每个建筑体都是随机自由伸展出来的,以天井空间为扩散节点,有形无形地变幻着建筑体型结构,适应并充分利用地形。

(3)有机整体

徽州民居的这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正是从与地形的结合中得来的,这些空间存在的一种条理和秩序感、形式感,实际上就是把民居建筑置予地形环境的制约关系中去,建筑的自由伸长足以证明了这并非是偶然的巧聚,而是真正呈现出了某种统一、条理和秩序感,与自然大地环境紧密结合,充分表现出合目的性的场所精神。

(4)淡雅简约

把民居建筑形成的外部体形看成一个整体,将它置身与田地、群山组成的空间中,群体建筑中,马头墙所形成的交错、重复、递进等韵律感,以及由于地形变化反映出的屋面迭落、层次感,墙顶和墙面黑白调子的对比感,这些与村庄背景起伏不断的群山,优美的天际线,不同季相色彩,相互协调,产生一种很强的形式构图效应,给人一种自然美感:建筑色彩黑白、灰,建筑元素点、线、面,建筑空间外实内虚。

(5)人性空间

建筑空间以人为本,尺度宜人、至理人性、表情丰富、文化溶入。此种空间是建筑之间形成的空间,包括建筑本身及交叉口、巷道等空间。在徽州民居建筑中,这些空间充斥着形式感、韵律感。如民居内部天井空间重复,室内门罩与室外门罩的重复,门壁上门罩的迭落与上升的韵律感,民居庭院空间与巷道空间的互相渗透,无疑又形成了一种流动的空间感,加之曲折的巷道、各空间要素(门、窗、人等)自然融洽,形成一种自由转折,令人回味的空间。

(6)开放兼收

体现在对外来文化包容和兼收并蓄,包括室外空间的开放性和室内空间的外向性。

这些理念体现在宏村牛形建筑空间、西递船形结构中及屏山村山、水交融中,体现在歙县昌溪乡昌溪村、万二村中,体现在祁门历溪、桃源古村落祠堂空间中,体现在休宁万安、五城古镇及石屋坑、岭脚古村落的环境情态中……不一而举。这些正是我们徽派建筑文化的气韵,也是徽派传统村落的特质。

徽州社会科学_徽州知识_徽州文化大班幼儿社会教案

徽派传统村落九大空间

村落空间:村落周边环境的自然风貌,山河水系,天际轮廓……

村落形态:村落格局中的建筑与建筑、街巷、水系、院落等的空间关系。

村落道路:村落社会生活交通空间、村落肌理与骨架,包括村落、街巷、古道……

村落水口:村落的界面限定区域,包括单型、复型、多重型。水口井、水口坝、庙宇、书院皆是标志性组成要素。

村落祠堂:宗族公共礼仪场所及位置地理中心。

村落社屋:村落精神信仰文化中心,神灵空间祭祀场所。

村落水系:村落重要生命引力线,包括水源、水圳、水街、池塘、古井、水堨等。

村落生态:具备历史与生态景观价值的古树、湿地、自然野生井等。

村落遗存:所有传承历史信息的公共建、构筑物、遗址等,包括古桥、塔、埠坊、河埠码头、路亭、驿站、客栈、园林、书院等历史环境要素。

徽派传统村落的演变过程

徽派传统村落的形成,从来都不是无序的,它有清晰的组织结构和高度的模式语言。首先,是以人为本,重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尽管在古代披上了堪盥风水的外衣,但仍然无一例外地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利用自然;其次,突显了宗族社会为核心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有效地处理了家与家、家与宗支、家与宗族、宗族与社会及村与村五种关系;最后,传统建筑都不是无机组合,而是贯穿以宗族社会有机组合的,并以个体建筑类似细胞单核裂变式,通过建筑功能空间要素自然繁衍而来的有机整体。一句话,徽派传统村落的形成即是历史自然形成物化的村落,更是承载历史信息与风俗信仰的文化村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时期:

形成期:上古—东汉末年,即山越文化时代,以古山越人干栏式山地建筑为主。

发展期:东汉末年—北宋末年(快速发展期),期间保留干栏式建筑特征,单层落地、当地砖、木、竹、石建造,简单的居住建筑形态。

鼎盛期:明清时代,二、三层构大量出现,民居建筑平面呈“凹”“口”“H”“日”字型及自由型、复合型的多变形态。这一时期徽派建筑文化、技术、艺术发展到高潮。程且硕《春帆纪程》曾这样描述:“乡村如星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 嵘,鸱吻耸拔,宛如城廓,殊足观也。”大型村落、公共建筑勃然崛起,商业市镇雨后春笋……

衰落期:清末—20世纪八十年代,建筑特征以二层木构阁楼为主,形态简单,天井转化前院,大型村落聚居形态逐步消失减少。

再生期: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受改革开放后期经济粗放快速增长及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大量乡镇传统建筑被废弃、消减、消亡,另一方面,新建的徽派建筑表现形式也在顽强生长,出现了典型二律相饽现象!

崛起期: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以弘扬与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与利用为标志。对徽派建筑特色价值的认识在社会各界形成强烈认同,文化特色竞争价值属性已深入人心。

徽州社会科学_徽州知识_徽州文化大班幼儿社会教案

徽派传统村落的价值

“开始,上帝给予每个民族一支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印第安人箴言)。徽派传统村落作为徽文化的表现,无时无刻不表达徽州文化的典型特征。凝聚着无数创造者的非凡智慧和寄托着人们深刻的梦想。在当下社会转型期,徽派传统村落越来越彰显出典型、独特的价值意义:

资源价值

在徽州主体区域的今黄山市三区四县目前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1处,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1处(2村),国家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名街21处(其中黄山市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不可移动文物8032处,仅黄山市就有民间文学、戏曲、民间传统技艺、民俗和医药等非遗项目1325项,其中列入世界非遗名录2项(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2009;珠算,2013)、国家级非遗名录16项,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人。徽派村落及建筑独特的特征,是一种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历史要素,是人类历史核心载体,更是优秀传统的形象标志,是与世界文化对话的窗口和舞台。

徽州知识_徽州社会科学_徽州文化大班幼儿社会教案

文化价值

徽州传统村落是徽派文化赖以表达、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是新时代培育文化自尊、自强、自立的摇篮,是建立和谐社会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精神家园。明代中叶以来,徽州经济繁荣,徽商异军突起,科第极度兴盛,文化教育发达,在科技、教育、文化、建筑、医学、学术、传统技艺和印刷等各个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辉煌成就,形成了内涵丰富、底蕴厚重、缤纷多彩的徽州文化。

生态价值

其与自然相生相安,和谐统一的自觉意识品质,亦即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正是近几十年快速发展城市化过程中日益失去的优秀品质。至此徽派传统村落这一典型生态文化价值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力所在。

特色价值

城市特色取决于体型结构和社会特征。徽派传统村落独特结构和特征表现出了形象驱动和内在需求,对地域风貌而言有强烈的差异性、排他性和唯一性,其视觉吸引力对城市形象塑造主题诉求和城市精神的形成是有决定性显性意义。

产业价值

因其徽派传统村落内涵与外延的独特性、唯一性、特色性、充分表达人的自然空间属性,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需求,已经是一种文化传统名片,一种现代人类深刻失落的而今又努力追寻的历史记忆和梦中乡愁。正因如此,在当今社会转型期这种形态易转化成一种产业文化资本,并体现在了对自然、对传统、对文化的理性回归上。所以,徽派传统村落极具转化及活化成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这些产业包括:乡村旅游、休闲养生、体验传统、追寻寻祖,修学观光、文物博览等等,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具有极高的传播意义。

基于以上价值,徽派传统村落有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传统与现代共生中激发出火花。在丰富完善城市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人类文化生态价值,这种生命力的核心就是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

徽州文化大班幼儿社会教案_徽州社会科学_徽州知识

徽派传统村落创新理念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事业方兴未艾,各种见解、思想、观点不断碰撞、交流、融合。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徽派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应当坚持以下几点:

(1)把握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将保护发展工作置于历史的演变、发展、成长的长河中。

(2)健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一体化机制。从申报-规划-实施-监管-评估-归档等管理体系,该体系具备法规性又便于操作易行、管用到位。

(3)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理念方法。最好的保护是恰当地、有效地、合理地使用他们,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盘活传统村落,必须要激活产业,需要多专业、多科学、多产业地带动发展,主动转化村落资源,找准通向市场需求的方法途径,创造性解释,并通过空间物化以达到真实性、整体性、延续性的要求,从而达到活态保护的效果。

徽州文化大班幼儿社会教案_徽州社会科学_徽州知识

结语

当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村落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任何事物“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建筑的多样性与同一性也决定了世界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只有不断地扬弃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获得重新的发展,才能适应历史的要求。在当前社会经济新常态下,更应坚持徽派建筑特色,保护与发展并存,永远留住文化血脉,记住乡愁,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乡村振兴“徽派方案”。总之坚持“特色转化产业,文化创造价值”理念,积极盘活传统村落资源,将其转化成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努力融合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使一个“传统村落+”的新时代文化发展自信局面变成现实。

欢迎扫一扫小程序码,阅读电子期刊!

徽州文化大班幼儿社会教案_徽州社会科学_徽州知识

上一篇: 高分必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容易出的15道死记硬背的题目
下一篇: 应该具备的10种社会能力(实用应用文).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