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经历了较长时期逐步形成和完善过程。20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经历了较长时期逐步形成和完善过程。20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现在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做出了进一步的谋划和创新,指引我们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一、新中国前30年关于现代化建设战略的探索

新中国前30年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曾先后提出过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的方针和目标。

(一)国家工业化战略任务的确定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从分析旧中国经济结构特点出发,提出了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要“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战略目标。新中国成立的三年间,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3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其中“一化”即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当时对工业化的认识主要是依据苏联的经验,衡量经济的主要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工业化的标准是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工业化的途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预计完成工业化所需时间是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即15年左右。实现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在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中开始实施。“一五”时期,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由694个限额以上项目组成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其目的是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但后来在急于求成思想的指导下,从1958年至1960年实行了三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和十五年“超英赶美”等错误口号。这种缺乏科学精神的盲目冒进,给我国工业、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灾难性损失,使一段时间内广大人民群众连吃饱肚子都成了问题。其后,不得不用五年时间(1961-1965)进行全面大调整。直到1965年,我国财政经济状况才得到基本好转,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恢复或超过了1957年的水平。

(二)四个现代化建设战略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是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确定的。改革开放前曾三次提出过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一是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四个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现代化,可以说四个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延伸和拓展。二是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再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将原来的交通运输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即要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经过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是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但是就在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开始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更谈不上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三是在“文革”后期,邓小平同志重新恢复工作,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申了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和措施,努力整顿被“文革”搞乱的经济秩序,使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当年年底,这一趋于好转的形势又被“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所断送。

(三)新中国前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虽曾确定国家工业化战略目标和三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供实施的完善的现代化战略思想体系;而且由于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和对国内形势的错误判断以及盲目冒进做法的干扰,长时期实际工作的重点没有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耽误了现代化建设的时间,十年(1966—1976)“文革”动乱把整个国民经济推到濒于崩溃的边缘。当然也应看到,“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速度比较高,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8%,农业和交通运输业都得到较快发展,社会经济效益也比较好,人民生活有很大的提高,为实现国家工业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改革开放前这30年间,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国家也曾投入大约7000多亿元资金,建设了3000多个大中型项目,重工业和科学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研制出振我国威的“两弹一星”,培养了一大批经济、科技和文化建设骨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二、改革开放40多年间现代化建设战略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严肃认真地纠正了“大跃进”和“文革”期间的“左”倾错误,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开始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完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体系,包括现代化战略阶段性目标、实施步骤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的基本路径和政策措施,并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此时衡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已改为国民生产总值(GNP)。1979年10月4日,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1979年12月6日,他在接见外宾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同时明确了20年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将今后20年分为两个10年,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他说:“对于我们的建设事业来说,八十年代是很重要的,是决定性的。这个十年把基础搞好了,加上下一个十年,在今后二十年内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这一战略构想即20年分两步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温饱和小康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二大报告中。

(二)完善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早在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就考虑实现“小康”后的奋斗目标。他在1982年8月21日曾说:“再花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不是说赶上,更不是说超过,而是接近。”后来将“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更确切地表述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87年8月29日,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外宾时,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第一次全面表述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步骤。他说:“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这一战略目标和步骤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三大报告中。

(三)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上个世纪最后20年,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巩固和提高已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党的十六大基于对“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要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原来提出的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被分成两个阶段,即前二十年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十八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到2019年,经过40年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和半封闭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推动我国经济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1979年至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4%,高过全球经济同期年均增长率1.7倍,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90865亿元,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位跃升至第2位。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45761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国家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90382亿元,增长了167倍。国家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1亿多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31079亿美元。高科技产业飞速提升,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5G、物联网、人工智能、高速铁路、大飞机大舰船建造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从总体小康发展到全面小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934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减少到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成各为十五年的两个阶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球也将进入“中国世纪”。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文是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黄海燕合作完成)

(第四党支部黄振奇宣教处提供)

上一篇: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什么和什么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
下一篇: 社会是分层的,2024年脱离底层的机会,你在哪一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