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高一政治必修3知识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3知识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3知识提纲【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1)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一、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法的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所反映的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4)法的特征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5)法的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7)我国当代法的性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④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具体内容(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实施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城一场广泛面深刻的革命。

3、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

一、法治国家(法治建设的目标)

1、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内容合理、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涵盖各方面。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1)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总要求)

(2)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3)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4)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1)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2)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二、法治政府(法治建设的主体)

1、法治政府的内涵:职能科学、 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

(1)职能科学的政府

①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

②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

(2)权责法定的政府

①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

②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3)执法严明的政府

①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

②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4)公开公正的政府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

②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5)廉洁高效的政府

①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

②政府必须高效运行,通过优化流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

(6)守法诚信的政府

①政府要带头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诚实守信。

②要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准确记录并客观评价各级人民政府和公务员对职权范围内行政事项以及行政服务质量承诺、期限承诺和保障承诺的履行情况。

2、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要求: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2)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3.建设法治政府意义

(1)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2)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三、法治社会(法治建设的基础)

1、法治社会的内涵

(1)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具体表现:

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③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建设法治社会要求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3、建设法治社会意义

(1)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2)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的内涵:就是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科学立法的标准(要求):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3、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1)要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客观地认识、确认和保护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严格执法

1、严格执法的内涵: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2、严格执法的主体: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3、严格执法的意义

(1)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2)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3)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4、如何推进严格执法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求。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坚持规范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3)坚持公正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4)坚持文明执法。

三、公正司法

1、公正司法的内涵: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2、公正司法的内容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3、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四、全民守法

1、全民守法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全民守法的要求(公民如何做到全民守法)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各种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2)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进行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3、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上一篇: 北京社会心态调查:博士最焦虑,男性手机成瘾程度更高
下一篇: 卢麒元:社会性、社会意义才是价值本源主体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