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是共同富裕?至少包含四层基本意蕴

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是共同富裕?至少包含四层基本意蕴

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是共同富裕?至少包含四层基本意蕴共同富裕不是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更不能养懒汉,而是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年3月,全国人大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浙江省先行先试,并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努力推动浙江省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接下来必须进一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目标虽然已经明确了,但要变成现实并非易事。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是共同富裕?至少包含以下四层基本意蕴。

其一,共同富裕要具体展现为人民群众普遍具有较高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社会主义不同于以往任何社会制度,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所在。社会主义要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手段。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剥削,也不可能消除两极分化,最终无法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关键。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可见,共同富裕最能代表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从最根本的内涵来说,共同富裕就是让人民群众普遍地过上美好生活,提高每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如果只有少数人能够吃香的、喝辣的,那绝对不能称为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此,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换句话说,评判是否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不是普遍地得到提高。

其二,共同富裕是坚持人民主体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更为强调坚持人民主体性原则。所谓人民主体性原则,就是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得到切实提高,并将之作为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基本标准。

人民主体性在新时代可以有很多解释视角。不少学术研究文献都强调,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丰富民主形式、发展基层民主等方面使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充分迸发。这实际上是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理解人民主体性,但并没有解释人民主体性原则的全部丰富内涵。从发展的手段来说,除了将人民主体性诠释为人民当家作主之外,还可以理解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把人民主体性更多理解为把人当目的,一切为了广大人民群众,一切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其三,共同富裕是美好生活的必然追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高品质的美好生活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的要求与需要。正因为如此,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们更加重要的使命和紧迫的任务。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尽管人们很难用一句话描述到底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算作美好生活,但美好生活必须使人民群众普遍地感受到富足和安康,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的是人民福祉第一的价值原则,这个价值原则在本质上设定了一切有利于人民福祉的事情才具有正义性。从民本角度来说,人民福祉具有至上性和不可挑战性。这意味着,共同富裕是摆脱贫困的美好生活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机制,增强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要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可见,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是同一个发展过程,不能将二者人为地割裂。

其四,共同富裕强调共同创造与共同享用的同步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福祉,本质上就是保障每个人用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共同富裕不是共同瓜分劳动成果,如果让一部分人拼命劳动,另一部分人分享现成的劳动成果,那绝对不是共同富裕,而是畸形的社会。共同富裕主要强调的是共同创造与共同享用的同步性,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状态,是付出与享用正相关的社会状态。各尽所能是前提,共同分享是必然结果。所以,在共同富裕的社会中,民生保障是基础。在良好民生保障下要求每个人各尽所能地参与劳动,积极创造和贡献,共同做大“蛋糕”,然后才有可供分享的资源。

美好生活之所以令人向往,就在于它通过实现普遍的民生保障,最大化地促进每个人通过创造性诚实劳动实现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共同富裕是建立在劳动创造基础上的,不能离开劳动创造讨论共同富裕。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共同富裕意味着坚持和弘扬劳动精神,意味着尊重一切劳动和创造。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在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幸福不是免费午餐,更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共同富裕就是每个人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积极地参与创造性劳动,一起创造出属于大家共同的幸福。所以,共同富裕不是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更不能养懒汉,而是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只有共同创造幸福,共同分享才有公平正义可言。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 推荐书|154期 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必读《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下一篇: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怎样的关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