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在事业的单位、军人文职等考试中会频频出现,考查方式直接,概念本身或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由于概念比较晦涩难懂,导致考试中选不对题。下面就帮助大家整理一些重要概念,加深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名词理解和记忆。
一、部门内部竞争
定义:部门内部的竞争是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
竞争。例如,都是生产空调的企业,我们就可以认为是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
目的:为了自己企业有较好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简单理解就是谁都想比别的企业赚钱多。
结果: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使整个部门的平均有机资本构成提高。
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呢?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个别价值决定,而是由生产这一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形成的社会价值决定。在商品交换中,无论商品个别的价值如何,质量相同的同一种商品总是按划一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出卖。
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运动有三种不同状况:(一)个别价值水平高于社会价值水平,由于高出的部分得不到社会承认,就会导致商品生产者亏损;(二)个别价值水平等于社会价值水平,由于社会价值本身包含了一般水平的盈利率,生产者能获得一般水平的盈利;(三)个别价值水平低于社会价值水平,由于市场承认的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因此商品生产者除了获得一定水平的盈利外,还能获得超额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所谓超额剩余价值就是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作为资本的本性是大限度的价值增殖。生产者在这一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不断加强自己管理和改进技术,想方设法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等于或者低于社会价值。这样必然导致社会整体效率提高,形成社会价值。而且社会整体效率提高,会使生产资料需要增多,劳动力需要相对减少,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二、部门之间的竞争
定义:部门之间的竞争是生产不同产品的不同部门之间各个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例如,生产鞋的资本家和生产桌子的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可以认为是部门之间的竞争。
目的:通过资本转移的办法,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
结果:各个部门不同的利润率形成平均的利润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各部门资本家从事生产经营,都要求大体上比例于他们预付资本量获得相应利润,否则必然引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流通和自由转移,这种竞争既表现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向高的部门转移,也表现为新增资本向高利润率部门投入。由于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和投入,引起各部门商品的供求以及价格变动,结果使各部门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全社会一般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过程。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不能把平均利润率看作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