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芳
摘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我国具体国情结合的产物。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现实依据,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和矛盾分析的研究方法;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了马克思的群众史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和社会进步评价尺度思想。
关键词:主要矛盾;
平衡;
需求;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关系党和国家全局、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判断。回顾党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曾作出过三次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丰富内涵
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国情发生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指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体现在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就业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难题。这些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都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体现。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没有改变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中央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客观判断,才能够对党和国家的未来进行高瞻远瞩,作出客观准确的指示,推动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依据
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重大判断,是党中央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结果。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依据,而且具备可靠的现实依据。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各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从而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因此,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只有认清社会形势,认清关键问题所在,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并创造条件解决矛盾,争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提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因此,直接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只有在物质文化充分发展的前提下,人们才能够顾及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等方面的诸多需求。改革开放至今,从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切都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引起的。在生产力已经足够发达的前提下,人民群众的需要就逐渐丰富起来,更多是对公平正义、自由民主、和谐美丽社会的向往。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依据
中国社会的现实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现实依据。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人民的需要已经由“物质文化的需要”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样的变化是由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引起的。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讲,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推动我国经济、科技以及综合国力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不再是物质匮乏,生产力落后的描述已经明显不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目前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如中国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医疗、教育、住房等条件都有待提高和改善。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社会主义中国这片广阔土壤,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发展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结果,也是坚持量变与质变辩证统一的结果。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立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社会需求的有效供给不充分的基础上,这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当前中国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供需錯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严重不配套,总体上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必须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提供有效供给,才能扩大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正是建立在供需错位的事实上,是我们党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二)运用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就运用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矛盾,只有一种是主要矛盾,其他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便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和矛盾。然而,这些家庭和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具有共同特点,从各种不同的矛盾中寻找联系,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具有普遍性的矛盾,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足之间的矛盾。我们党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提炼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
(三)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引起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的飞跃的过程。
然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不意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改变,更不意味着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只是阶段性的,目前这个阶段量的积累只引起了部分质变,即我国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变不了我国的根本性质,更无法实现从总的量变到根本性的质的飞跃。因此,党中央不仅作出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而且清醒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发生改变。
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
马克思曾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他以人的尺度将社会的发展分为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马克思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最终要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其次建立在社会分工不再固化,每一个人自由选择职业,自由选择地区,充分发展其个性,充分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各种层次的需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上体现了人民的丰富需要没有普遍得到满足,呈现出对人民各种需要的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现马克思的群众史观
群众史观的实质是指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不可动摇。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想民之所想,系民之所系,解民之所忧。党中央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判断,就是通过扎根到群众中,广泛的调查研究我国人民的生活现状,充分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困难后获得的。我们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为了人民能够获得物质充裕、精神充实的生活,为了人民群众能够早日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人民现实的幸福。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体现社会进步评价尺度思想
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看,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本质上就是评价社会进步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之间的矛盾。衡量社会进步既可以从生产力发展角度衡量,也可以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衡量,前者是历史尺度,后者是价值尺度,两种尺度之间可能会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宗教等各个领域不可能同时展开,并且实现同步协调发展。在短暂的某一具体阶段,社会可能会片面发展某一方面,另一方面受到限制,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一部分群体可能无法及时充分享有社会福利和改革成果,作出部分牺牲。
然而,社会进步双重评价尺度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解决,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可以在实践中实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社会公平正义、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仍存在问题。然而我们应当客观看待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就此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不能否定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在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来看,社会主要矛盾必然会解决,部分群体所作出的牺牲也必然会以某种形式获得补偿,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会妥善解决,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会协调发展,人民终将实现共同富裕,获得现实的幸福。
五、结语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
我们党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早日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我们党应当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矛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黃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赵家祥.历史唯物主义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丰子义.论社会进步及其评价尺度[J].教学研究,2000(6).
[7]习近平.党的十九报告—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biyelunwen.yjbys.com/cankaowenxian/420205.html.2017.10.1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