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现一种福利,一般需要两种成本:一个是金钱成本,一个是时间和人力成本。
金钱成本这个很好理解,下面很多人都解释过了,主要是现实中大量的女性福利要由用人单位自己买单。而很多女性又偏偏在钻空子,一入职就怀孕,哺乳期结束就辞职的情况比比皆是。
比这更雪上加霜的是,通常来说,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等这类单位,几乎不太会有人辞职。许多大的民营企业,对不少人来说也是个还不错的去处。越是这种被人钻空子的企业,往往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规模本就不大,抗风险能力差,平白无故白养一年员工,老板肯定也憋了一肚子气。
现实中,其实很多中小企业老板一开始还是正经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的,但只要遇到三五个故意钻空子的,很多老板就会彻底失望了。
下面有些人提到说,如果是国家给女性拿钱,这个福利就不是枷锁了。
这其实也未必。这就是第二个“时间和人力成本”。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是整个社会的运转越来越精密,一个环节的缺失就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前些年,二胎政策放开的时候,某省中学的领导就曾给学校内的老师搞了个怀孕排期,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因此对这个领导口诛笔伐,但是这个领导也有自己的苦衷。
因为这所中学本身就是一个建校时间不久的中学,大多数老师都是年轻老师,且女性教师的比例较大。在二胎政策放开后,很多女教师的家庭都希望她们生二胎。按理说,编制内教师的工资是国家发放的,跟校长没有一毛钱关系,那为什么校长要这么干?
这是因为在二胎放开的第一年,就有一大批女教师怀孕,已经开始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家长的意见也很大。而这位校长从别人那里打听到的消息是,还有更多的女教师准备怀孕。
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比如找同学校的其他老师代课——但如此大规模的怀孕,让别的老师来上课,别的老师也有意见。而且,代一节两节也就罢了,权当是帮同事的忙。可你上几个月乃至一年左右的课,是不是该加工资?但编制内教师的工资是定死的,你多上课也不会给你多发。若是找编外的老师,先不说教育局有没有经费,就算有,把人招来,一年之后就辞了人家也不合适。
何况,就算有人愿意带,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然换另一个老师,说不定教学效果还更差了。
虽然这个校长嘴上没说,但我估计,按他自己心里的想法,以后可少招点女老师吧。
其他的体制内岗位也都有类似的情况。一个女性20多岁入职,生个二胎、三胎,那基本上就到30岁以后了。等能把孩子照顾到上学,那就是35~40岁了。到这个年龄,即便是她还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但体力也不允许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性如果真的要选择事业,就必须得放弃家庭的原因。即便是一些大公司,你怀孕了,它可以给你兑现各种福利,甚至可以给你保留岗位,但等你回来上班,你的工作说不定已经被别人替代了,而公司也不可能让一个已经熟悉了业务的人主动退出给你让位。
从根源上说,女性面临的“职场枷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去人类这几千年的历史里,女性基本都是不“工作”的。女性真正意义上参与“工作”,获得平等的就业权,是过去100多年才出现的事情。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职业体系里,女性因为天然的生理原因,必然面临很多劣势。即便是在国外,女性的福利与枷锁之间的矛盾依然普遍存在,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也并不高。而从前面提到的中学老师的这个例子里,也能看到,即便是由国家掏钱——或说全民买单——来保障女性的福利,女性工作的不连贯性,依然会影响其职业的发展。
退一步来讲,“福利”本身也是与义务和责任对应的。一个人在享受特殊的“福利”的同时,也得意识到自己背后的责任。比如,公务员、军人都有特殊的“福利”,但他们的义务则是在国家下达任务的时候,必须执行。像是在一些抗洪救灾之类的任务中,如果要派人去一线,临时工是不去的——就算你派临时工去,他们也会闹意见,甚至直接不干。这也毫不奇怪——本来人家就没享受正式工的福利,犯不上冒这个险。
那如果所谓的“女性福利”真的是一种福利,女性又该如何福利对应的义务?要是真的能把对应的义务履行了,我想女性的就业情况会比现在好很多。
真要说解决女性福利与职业之间的矛盾,可行性最大的办法,还真是当年的老国企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国企有大量的适合女性的工作岗位,且整个国企就是一个小社会,女性生完孩子,剩下的事基本就可以不管。再加上在这个体制下,配偶往往都是内部解决,女性生育带来的那部分损失,也能从丈夫身上找补回来。不过,很显然,这种体制的代价就是相对的低效率。这个就不展开讲了。
总之,真要解决女性福利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建立一个更合理的新体制,而不是在本来就存在漏洞的旧体制上钻空子。建立一个新体制难,但堵旧体制的空子却不难——只要我不招女性,就不会有人钻这个空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