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报告1.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2.当前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3.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一)信用体系建设基础逐步夯实。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用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推动市委办、市政府办和相关部门出台了40多个信用管理文件,充分发挥信用在行政管理事中事后监管的作用。二是信息系统功能不断优化。完成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二期建设;建成“扬州市公共信用GIS平台”,率先在全省开启了信用系统地理模块管理功能。三是信用信息归集质量不断提升。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市工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等6个部门系统建立了数据定期交换机制。2017年,全市共归集56个部门各类主题信用信息1亿多条,入库率达到99%。共向省库报送“双公示”信息41193条、红名单4批次236条、黑名单8批次106条。

(二)信用产品应用逐步深化。信用分级管理不断普及。市地税局率先在全省对1.4万多名自然人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市国税、环保、建设、水利、食药监、农业等部门分别公布了各自行业监管领域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市发改委建立了229家涉审中介服务机构信息管理库和诚信档案;市邮政管理局对快递企业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信用监管领域不断拓展。在对环评审批、先进制造业发展引导资金申报等多个领域都要求相对人作出信用承诺,开展信用审查。去年,市地税局对轻微失信主体实施诚信约谈,累计追缴税款1203万元;市编办在对市直600多家事业单位监管中增加了信用审查和信用评价;市信用办共为各类企业出具信用查询报告1058份,累计为各行政管理部门提供9812家企业的信用审查,在多个领域应用信用报告440份。

(三)联动奖惩功能逐步发挥。2017年,市交通局在全省率先在网约车平台和从业人员资格行政许可中实施信用审查,32人因交通失信被限制申请从业资格;市法院归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1436人,督促600多人主动执行款额860多万元;市经信委、财政局降低了36家失信企业的政策性奖补资金额度,取消了2家严重失信企业的政策性奖补资金申报资格。市环保局和银监局推进绿色信贷信息共享,金融机构对环保信用评价黑色企业授信实行一票否决。市税务、工商、金融、国土、科技和公安等部门也对各自领域的行政相对人实施了联动奖惩。

(四)诚信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多形式宣传诚信文化。市信用办、人行扬州支行以辩论赛、发放宣传手册,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以公益广告大赛,市食药监局以微电影等多形式积极宣传诚信文化。多领域选树诚信典型。市工商、质监、农业、粮食、统计等部门分别启动了各自领域的行业诚信评比活动。多渠道发布“红黑榜”。市信用办、文明办与相关部门联合召开了农民工欠薪失信、纳税信用管理等十三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红、黑名单企业近百家。多方位开展信用服务。市经信委通过发函提醒、整改补课、修复记录等方式为200多家企业免费开展了“信用体检”。2017年创成省市级信用示范企业18家,省级信用企业示范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市级和宝应县、邗江区还对省市级信用示范企业予以专项资金支持。

二、当前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信用条块分割状况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因为利益、不重视等原因导致的不愿报送信用信息和不及时报送信用信息的问题时有发生。据省考评反馈资料反映,省要求归集16类自然人信用信息,而我市仅提供了6类,还有职业技能等级、就业登记、志愿者、土地证、房产、公积金贷款、失业保险领取、考试违纪、骗保等10类个人信用信息尚未报送。另外,我市“双公示”信息报送不仅不及时,而且数量少,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重点领域信用建设仍是薄弱环节。一是政务诚信方面,政府带头应用信用产品的力度还不够,信用承诺、信用审查和信用报告等还没有覆盖政府部门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政府部门购买第三方信用机构社会化服务的意识还不强;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还没有真正嵌入到部门办公系统之中。二是个人信用建设还需加强。公安的人口信息、人社的社保信息归集还未常态化,重点职业人群信用信息的关联比对无法实现,自然人库目前尚未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相关的查询应用。

(三)信用体系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我市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信用体系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就县(市、区)而言,仅江都在经信委内设立了信用工作办,其他县(市、区)没有成立信用管理部门,所有县(市)都没有成立公共信用信息中心。随着国家和省信用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信用队伍建设已成为国家和省考核的基本要求,最近省委启动的政务诚信建设专项督察中就有对市信用办和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专职人员数量的考核,我市需要在信用队伍建设、人员力量的配备上加大力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制度更全、系统提效、数据扩容、应用拓围、宣传更广”的要求,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平台建设。主要是“一个工程、两个系统、一个网络”:一是启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三期提升工程。借助“云上扬州”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三期建设,完成与政务一张网的数据自动交换,完善平台和网站异议申请等应用服务功能,全面促进平台深度共享、网站全域深化服务。二是建成联动奖惩和“企业信用画像”系统。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依托,建成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在部门业务流程嵌入运用。建成“企业信用画像”大数据应用系统,提升信用数据服务我市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构建信用服务网络。通过GIS系统把信用服务窗口延伸至全市80个乡镇和街道企业服务站,实现信用服务网格化管理。

(二)强化信息归集。一是加强目录管理。全力推进与省、县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全面推动与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信用信息归集;加快建设14类重点职业人群的信用档案。二是提升归集质效。力争信用数据时效性、准确率达100%;“双公示”信息实现5天之内归集到位,7天之内上报省里,做到“应报尽报、应归尽归”。三是加大协调督查。增进部门间交流沟通,实现每季有通报、结果有反馈、疑难问题专人上门解决;按照市委“2号文件”和市政府绩效考评要求,做好“双公示”信用信息报送和“信用综合指数”等考核督查工作。

(三)扩大信用应用。主要是“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政务、个人和电子商务三大领域诚信建设。推动出台我市的具体实施意见,做好迎接省政务诚信专项督察考核工作。在“信用扬州”门户网站开辟重点人群信用信息查询专栏,在创业、交通、旅游等领域为优良信用个人提供服务便利。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信息记录和共享交换。二是突出行业诚信。启动“信易+”活动,推进信用信息在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亮点。三是突出联动奖惩。指导各地和部门强化合作,实施联合奖惩备忘录,认定红黑名单,归集典型案例,切实做好失信专项治理和信用修复等工作。

(四)深化宣传教育。一是启动“信用服务年”主题活动。深入学校、机关、社区和企业,开展诚信示范街区创建、诚信征文、讲座和广场宣传等活动。二是强化“红黑榜”新闻发布。丰富诚信“红黑榜”通报内容,定期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三是推进信用服务企业。全年为500家企业开展“信用体检”,完成108家企业信用管理贯标、14家省市级信用示范企业创建任务;举办2期信用修复企业法人代表教育培训班;在全市重点产业集聚区打造信用联盟。

上一篇: 浅议儒家文化的和谐内涵
下一篇: 社会现象议论文.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