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形容运气不好的句子,点背不能怨社会(4)

形容运气不好的句子,点背不能怨社会(4)

形容运气不好的句子,点背不能怨社会(4)“自然齐一律”主张自然是齐一的,它的规律一经被发现,就会普遍适用。用在这里讽刺“只要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就可以行政治人”,是别解修辞手法。

“自然齐一律”主张自然是齐一的,它的规律一经被发现,就会普遍适用。用在这里讽刺“只要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就可以行政治人”,是别解修辞手法。

暗喻如“大学是张休息的靠椅”、“ 它是个培养的摇篮”

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描述三闾大学、实即当时中国大学的现状,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出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鞭挞,具有很深讽喻效果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阅读一定要仔细,在阅读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对照分析,当然要深入理解这段文字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

《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三

一、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俗语“打破砂锅璺(问)到底”,是运用了谐音双关修辞手法。(×) 2.文学欣赏中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母雷特,在领悟修辞格时也有这样的现象。

(×)3.“小品文是投枪”,运用的是借喻修辞手法。

(×)4.“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庄稼”,运用的是拟物法。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的是缩小夸张修辞手法。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是“细浪”、“泥丸”运用的是扩大夸张修辞手法。

(√)7.奇问,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也可以称作“虚问”。

(√)8.“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用的借喻修辞手法。

(√)9.“‘大岛茂’随三千日本青年来华访问”,用的借代修辞手法。 (×)10.“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 用的是借喻修辞手法。 (√)11.“吹牛‘吹’来村民血汗钱”是用了拈连修辞手法。

(√)12.捻连 就是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关系,把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用到乙事物上面。

(√)13. 别解就是故意曲解词语原来的意思,重新做出解释。(×)14.“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去抓就不难” 用的借喻修辞手法。(√)15.回环也叫回文。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里用主要运用了( D )修辞格

A.拟人B.借代 C.接喻 D.复现

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 A )

A.拟人 B.借代 C.接喻 D.双关

3.“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枝上重霄九”(毛泽东)主要运用了( D )修辞手法。

A.对仗B.语义双关 C.接喻D.谐音双关

4.“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朱德)。 诗中第三句用了《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

篇二:命苦不能怨政府

命苦不能怨政府文章

篇一: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

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

一、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反映了古代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是经过千锤百炼后产生的,说明

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 ×)3.五言律诗,要求必须是八句,每句不一定要五字。

(√ )4.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 )5.散句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 )6.短句指形体长,词语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类奇问句并不要求读者给

出答案。

(× )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

辟出来的”(鲁迅)。这是询问句。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奇问句。

(√ )10.修辞格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 )11.修辞格是一种超越语法结构的特定结构格式。

(√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修辞手法的心理机制是“移情”就将

人的情感投射到对象物上。

(×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北鹭上青天”用了比喻手法。

(× )1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 )15.“富饶的贫困”,这种违反逻辑的组合,在矛盾中表达深邃的思想,

在修辞中是允许的。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生命的路》)这句话属于( C )句。

A.询问B.奇问C.设问 D.反问

2.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么?(鲁迅《故乡》)这句话属于( D )

句。

A.询问B.奇问C.设问 D.反问

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属于( A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4.“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鲁迅)。这句话属

于( D )。

A.主谓倒装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5.“她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洁白的,海蓝的,鲜红的,碧绿的??”(刘白羽《火》)。

这句话属于( C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D.偏句倒装

6.“士兵拍手了,在接吻的时候。士兵又拍手了,又在接吻的时候”(鲁迅《为

“俄国歌剧团”》)。这句话属于( B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C.定中倒装D.偏句倒装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个移情于物的典型例子,可看出还运用了

(D )手法。

A. 博喻 B.夸张 C.排比 D.对仗

8.“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运用了( B )手法。

A. 博喻 B.夸张 C.排比 D.对仗

9.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主要运用了( B )手法。

A. 博喻 B.顶真 C.排比 D.拟人

10.“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围城》)。体现了教材所讲的修辞格的( C )。 A.目的性 B.适应性 C.创新性D.丰富性

11.“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这里主要用了

(C )修辞手法。

A.明喻 B.暗喻 C.借喻D.连喻

12.“方鸿渐出了苏家,自觉已成春天的一部分,沆瀣一气,不是两小时前的春天门外汉了”

(《围城》)。这里主要用了( B )修辞手法。

A.明喻B.暗喻 C.借喻 D.连喻

13.“‘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

这里用了( D )修辞手法。

A.明喻B.博喻 C.借喻D.借代

14.“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这里用了( A )修辞手法。

A.明喻B.博喻 C.借喻D.借代

15.“去叫两个棒棒来把他抬出去” (《山城棒棒军》), 这里用了(C )修辞手法。

A.借代B.暗喻C.借喻D.明喻

16.选出是反问句的一项(A )。

A.拿中国的枪炮打中国,还有比这更大的背叛吗!

B.看守长拿着鞭子逼问宣灏:“这张传单是谁写的?”

C.什么时候我才能再到这里来呢? D.你看电影了吗?

17.选出用了排比句的一项( A ) 。

A.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B.实干精神,牺牲精神,服务精神就是雷锋精神。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卖炭得钱可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18.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B ) 。

A.你能不能把书借给我看一下?

B.请你把书借我用看一下,好吗?

C.请你把书借给我看一下。D.你把书借给我看。

19.选出用了对偶的一项( A ) 。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0.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B )。

A.他好像睡着了。 B.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C.大海日复一日地唱着情歌。D.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词语锤炼的目的就是要使语言做到( ABCD )。

A.准确明白 B.稳妥和谐 C.形象鲜明D.新鲜生动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本段中形容音乐声的是(ABC )。

A.如怨如慕B.如泣如诉 C.不绝如缕 D.泣孤舟之嫠妇

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本段中形容洞箫声的作用的是( CD )。

A.如怨如慕 B.如泣如诉 C.舞幽壑之潜蛟 D.泣孤舟之嫠妇

4.句子修辞的目标是要( ABCD)。

A.切合题旨B.适合对象C.符合交际主体身份D.连贯流畅

5.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主要用了( BC) 修辞手法。

A.对仗 B.双关C.比喻D.博喻

6.“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陈独秀《敬告青年》)。”主要用了( CD ) 修辞手法。

A.对仗 B.双关 C.排比D.博喻

7.“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AD )修辞手法。

A.博喻B.借代 C.接喻 D.排比

8.“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主要用了( CD)修辞手法。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夸张

9.“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运用了修辞手法( AD )。

A.明喻 B.暗喻C.博喻 D.夸张

10.“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AD )。

A.博喻 B.借代C.接喻 D.排比

四、分析运用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指出下面句子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5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材153页:夸张

2.下列句子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试分析其修辞效果。(5分) 有时一种意见会激起热烈的辩论。智慧的火花,有如星光闪耀;思想的交锋,常似电掣雷鸣。然而,气氛友好、自由,推心置腹。每一次讨论会,他总凝神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启人心扉的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创造性的思考。

知识点:第三章 句子的选择

答题要点:这种题比较灵活,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这类问题首先针对它是提问直接回答: 划线部分使用了对偶。其次指出在文章中适当插入整齐的句子,散句和整句交替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凝重,更有气势,更能增强表达效果。

3.利用语境的解释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5分)

当1979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访美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与邓小平在国宴上谈笑风生,席间,史沫特莱对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很感兴趣,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知识点:第五章“言语交际艺术”中“交际环境及其功能”。

答题要点:语境属于教材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的“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的内容。

这个问题可利用教材上的理论作简要回答:

邓小平风趣幽默的设喻,既没有破坏当时谈笑风生的融洽氛围,又不失礼貌地侧面回答了提,在当时的语境下,通过中国成语“东山再起”和人们熟知的“奥林匹克奖”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经历,由此能看出邓小平的风范和气度,也显示出他的机智和高超的言语技巧。

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 运用修辞理论分析这首诗所蕴涵的含蓄美。(5分)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答案:教材18页。

5.运用修辞格理论分析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格。(5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而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这是“自然齐一律”最大的胜利。理科出身的人当个把校长,不过是政治生涯的开始;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对于第一类,大学是张休息的靠椅;对于第二类,它是个培养的摇篮——只要他小心别摇摆得睡熟了。

(钱钟书《围城》)

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常用辞格学习”。

答题要点:这是在小说《围城》中介绍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时所发的议论。这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较突出的修辞手法是反语、对比、回环、别解、暗喻。

以下分别加以分析。

反语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

对比有“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 。

回环如“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

别解如“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前句的“大学”是儒家经典《礼记》(后来列入四书)中的一篇,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句中的“大学”是指现代教育机构,概念不同,属于别解修辞格。

上一篇: 浅谈社会责任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 【文明天天学】《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五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