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20考研政治——近代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20考研政治——近代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20考研政治——近代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点击上方↑↑↑“治学考研”关注我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

点击上方↑↑↑“治学考研”关注我们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反帝反封建是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决定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结束的标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通过新民主义革命,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也基本上被推翻,所以这个矛盾也就解决了。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1.主要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原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里,我们进行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以要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3.结束的标志: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年党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了一化三改造的过渡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三大改造,私有制变为公有制,资产阶级变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式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原先的矛盾结束了。

(三)社会主义社会(1956--2019)

社会主义建成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改变中国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们的富裕。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具体表述有变化,具体表现在:

1.中共八大对主要矛盾的表述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对主要矛盾的表述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对主要矛盾的表述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对主要矛盾的表述发生改变,其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这说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

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说明,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

要解决当前,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关键是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当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各方面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

治学考研,专注艺术生考研!

2019年政治、英语全年系统班,报名进行中!

1.0基础补起,全年每周上课,全年600+课时数。

2. 私人定制,个性化教学,独家编制课程,讲义。

3.在线网络课程和线下面授课,两种授课模式随心选。

4. 精品班、保分班、一对一,满足个性化的课程需求。

5. 权威师资,10年教学经验,顶级的课程效果!

全年政治、英语系统课程现已开课,正在报名中!

每周免费试听课,欢迎咨询了解。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_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_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

上一篇: 青少年女性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 我国主要矛盾的三次变化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