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咱们聊到,大黑牛李晨作为一个演员,他在镜头前的真诚,长年如一日。
点击前文:
在其所有作品里,他把憨态可掬融入到“角色”里,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哪怕是客串帮忙,哪怕是演反派,也彬彬有礼的不像个实力派。和风细雨、样态多变下“阳光男”形象,并没有让李晨的表演风格陷入“单一”脸谱的循环模式。
李晨刚拍完《八佰》不久,即面对糟心、抑郁的突发意外事件。
2018下半年,娱乐圈刮起“阴阳合同”导致的“查税”风暴,凡此种种,首当其冲者,是他当时最亲近的伴侣。他的情感生活在公众舆论压力下终于失控,客观、间接、不可抗拒的掀起一串“连锁效应”,更让他承受从金钱到名誉的巨大损失,直至“我们”解体。
但大黑牛于泰山压顶、危墙之下展现的“处变不惊”,非常人所能及。
论厚道、温润和谦卑,这个圈子里的男星,还有和李晨一起合作过《北京青年》的杜淳。
杜淳因为起点太高,所面临的竞争态势也异常激烈。一个人想在浮华的染缸中收获好人缘儿,必须收敛企图心,必须看起来不那么具有攻击性。
杜淳耐得住镁光灯偏离的寂寞,修炼出与世无争的“佛性”,自然“人畜无害”,同行友人遍天下。
然而,也正是“狼性不足”,大银幕好资源、好角色轮到自己时,杜淳已经快40岁了,这和他“成名早”的过往不相匹配。后来者居其之上的男演员,在杜淳接拍《八佰》谢团副前,已经越来越多。
01 杜淳父子兵
《八佰》中的民族英雄谢晋元,角色难度来看,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的确很多人能演,张译、李晨都有类似正能量爆棚的角色体验积累,都会处理的很好,段位低一点,但演技张力做得到的,也大有人在。
那么,管虎为什么选杜淳,因为后者的过人之处,有几条:首先是“文中泛武、武中带文”的可塑空间、其次是高贵又朴实的气质、再次是不怒自威的人物感觉。
对于头部男演员来说,他们的《八佰》角色不用花心思去表演,只要沉浸其中、身临其境去激发自己,准确找到群像中的个体位置感,即OK。这也是管虎的终级要求,他在开拍前反复强调,提醒大家甩掉程式化、学院化的表演思维定势,发挥创造自己的原生态本性,加入到自己领受的“人物”。
谢晋元将军是弃笔从戎的光辉代表,家里是中产阶级,本人上过中山大学,投身到国民革命,受训于黄埔四期,在蒋校长的党军嫡系精锐部队中,可谓一路过关,拔擢显著,是中央军基层指挥官之典范。管虎对谢晋元的角色,抱有巨大的期望,综合多项指标均衡,杜淳优势一目了然。
但杜淳要改变表演方式。管虎告诉杜淳,你和我喝酒时放松下来怎么说话,你说台词时就怎么说话,请忘记北京电影学院科班这个事儿。
并且,导演反复磨“谢晋元”最后带队的冲桥戏和将军心理戏。杜淳的完成度、配合度一定达标,而且非常敬业。可是导演要的是最高难度、挖空可能性的极致。经此一役,杜淳的表演体系彻底重构,并受益匪浅,他重新审视,甚至批判自己过去的表演观和方法论。
杜淳认为,一个男演员的转型不是自己想转就能转,要在颠覆自己、折磨自己、否定自己、再造自己的新表演体验中,找到灵感,然后“顿悟”,这才算和过去告别,和未来相遇。
他尤其感激一个同行的场外指导,彼时在圈外还默默无名,长他五岁的张颂文。杜淳从不以著名演员自居,“礼贤下士”,平等待人,所以他汲养和吸收的场域,由于多年积累的质变,使其完成了导演最理想的“谢晋元”,让这个乍一瞅替代性很强的角色放到《八佰》里,变得不可替代。管虎做到了,杜淳也做到了。
在几年前,华谊兄弟另一部贺岁档力作,程耳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杜淳饰演的一个小型角色,紧随上海滩大佬“葛优”,全程拎包于左右,几乎无台词,拼的全是人物肖像和外在,目的是为环境交待隐藏的信息量。杜淳这个级别的演员,能到精品电影中,这么放下身段、踏实磨炼演技,很鲜见。这个角色很抢戏,杜淳对小人物的表现能力,在那时就已经实现自我超越。
《八佰》里,谢晋元有一场“电话线”戏的收尾,只见杜淳举起电话说到“先生,我是中民 ,感谢关心”。电话那头,虽不做交待,但“先生”无疑是指妇女领袖何香凝,这个在《八佰》中被删了一些戏份的民主志士,正是由杜淳的同班同学,也是该片摄影指导的夫人姚晨扮演。
杜淳值得称颂的是,他能从光鲜的以往角色里抽离,走出舒适圈。2005年胡玫的《汉武大帝》播出,青年汉武帝英气逼人,符合多数人的历史想象,此前的《敌营十八年》,杜淳得到了荧屏肯定,也被分好了类型演员的市场标签:“红色偶像”。还有,那个时候,外界对杜淳的第一称谓是“看,杜志国的儿子”。
父子二人戏路风格有差异,虽然都是练舞蹈转向学表演的。在北京,青春期、躁动期专攻于舞蹈,为将来当偶像、学表演做跳板,是一种常规路径,女演员更多。男演员中,从70后孙红雷到80后的杜淳、韩庚、黄轩、尹昉、代旭,再到90后的杨洋,概莫如此。
老杜,论戏相当不俗,老硬汉。最为人熟知、称道的,就是《雍正王朝》里的年羹尧大将军,该戏最重要的线索人物、主配角之一。
可以说,当年的杜志国和大腕演员唐国强飙戏,丝毫不落下风,戏逢对手,至今依旧让有点岁数的观众,历历在目。
杜志国把一个清代军人从“包衣奴才”到“功高震主”的成长和复杂,把一个淳朴人才开始走向胆大妄为却无人点拨,放纵权欲熏心却不受节制,进而异化到跋扈嚣张、不可一世、目无规则,终酿成天大祸事的完整人生过程,演到了最好。表演之细腻、有层次,令观众拍案惊奇。
在老子成大名的《雍正王朝》开播十年之后,儿子也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爆红,2009年,杜淳担纲男一号的电视剧《走西口》,作为重要年份的央视开年大戏,登陆CCTV-1黄金档,顶替原先计划开年播出的共和国60年庆献礼剧、史诗巨作《人间正道是沧桑》。
《走西口》是继爆款《乔家大院》之后,第二部比较成功的晋商传奇剧,深得中老年观众群的口味偏爱。杜淳形象广受欢迎,也算是中老年妇女之友,加之杜志国的观众缘和基本盘,这对父子,被重新认知与绑定,被更多的人关注、记住。
杜淳现在回忆自己20岁年龄段的事业顺利期,看的很淡,没有激动和留恋,他说,那时,别人基于他在荧屏上表现的大方、自信和能量,总想找他演三十多岁的角色,等他跨入30岁以后,投资方又总找他演二十来岁的角色,这种成长性“倒挂”,一度困扰他的职业生涯,转型规划患得患失。
父亲杜志国则没有什么转型负担,军人角色不少接。最近的一次,给2019年暑期档热片《烈火英雄》中的消防军人杜江当“父亲”,一位不苟言笑,与“儿子”缺乏沟通有代沟的退休军人。2019年的暑期档,本来应该是儿子杜淳的大日子。
在杜淳成功塑造谢晋元将军后,杜氏父子的一段电影佳话,总算谱写而成。
1995年,反法西斯和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八一电影制片厂拍出了电影《七七事变》,全面刻画驻守北平的国民党西北军29军在宛平城、卢沟桥之喋血壮举,完整呈现全民族抗战的惨烈序幕。这也是当年的一个群像电影,但人物呈现重点落在高中级将领的抗战态度和战场表现上。
杜志国在片中饰演29军一线作战的主力部队指挥官,也是一员虎将,109旅旅长何基沣。这位旅长在电影中甫一出场的形象,即是第一个背着红布带大刀,手提轻机枪,带领战士们,冲向大铁桥,与日寇短兵相接的急先锋。
特别巧,杜志国在电影中的第一场战斗戏就是“冲桥”。杜淳在《八佰》中的最后一场戏也是“冲桥”。
那一年,杜淳14岁。
25年后,杜淳完成了银幕上的英雄传递,还是群像电影,还是身先士卒的爱国军人、抗战勇士,只不过部队从杂牌军换成了中央军,级别比父亲略低,战场在淞沪,历史时空晚了三个月,壮举却更让人唏嘘。两个英雄,最后都以屈辱的姿态,无奈带领部队,被迫撤离战场。
这一年,杜志国66岁。
《八佰》和《七七事变》的艺术形态已产生巨大的革命性不同,前者的工业进步和精细生产,甚至发展到了对“时代路人”的极高要求。“群众演员”也满足不了拍摄品质了,由他们升级换代的“形态演员”才是片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电影氛围的逼真,起到关键作用。
02杰出演员与军旅戏路
没有一个真正热爱表演的感性男生,不想去演《八佰》的。
因为,那代表着个人专业能力,放之行业实战中的汇报反馈,以及演员价值的真实呈现。这既无法孤芳自赏,又不会人云亦云。
硬派输出下,其参与的快感、结果的成就感,要依托实实在在、响彻心扉的每个环节、每个过程。
1984年,进行了六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社会恢复元气,充满朝气,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发展局面,久违的国庆大阅兵,也终于要着手办一次。
这一年,中国电影在军旅题材的探索上,出现了两部现象级作品,第三代老导演领军人物谢晋的《高山下的花环》,第五代青年导演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
吕晓禾、唐国强、倪大红参与了前者,陈道明和陶泽如参与了后者。
这些人从中年开始,就是中国电视剧男演员的佼佼者,陈道明、唐国强和倪大红在如今的老年,更是宝刀不老,甚至表现活跃。
陈道明的军人角色稀少,但是,距今十年前的票房冠军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他把军队老干部在家庭生活和时代变迁的真实面貌,塑造的可信度极高。
多年来,只专注于毛主席特型演员戏路的唐国强,在八零年代的“阳刚审美”取向中,其精致的长相,并不能使《高山下的花环》和《小花》中的军人形象获得什么加分,相反,社会上对他“奶油小生”的共识,却不断加固,成为了他演员事业的一段负资产。
王学圻、孙淳、吴若甫是1986年陈凯歌电影《大阅兵》里的男主演,但是这个电影没有让他们的军人扮相获得格外的关注,他们的表演成就,也都出现在影视产业化后,王学圻以电影发展为主,孙淳以电视剧发展为主,吴若甫作品产量少。
九零年代的军旅电视剧,多以革命年代、战争年代题材为主,聚焦于当代部队建设,描绘基层指战员献身精神,而又富有特色的作品,多集中于主旋律电影,实话实说,亮点不多,人物“千人一面”的高大全现象严重,立体不足,血肉不清。《炮兵少校》还可拿出一说,这个电影,是当年最火的男演员周里京代表作品,票房的经济价值体现,要靠各大单位和学校的团体票购买。不过周里京的表演,情绪克制,人物的展示面还算丰富,演技口碑,蜚声海内外。《北洋水师》作为电视剧,也能一说,陈宝国主演,陈道明客串,表演没问题,剧情的流传度上,差点劲,现在没有办法回头再看。
而周里京的同班同学张丰毅,在2004年掀起了军人剧的收视高潮,此时他已年届50,这部作品是高希希导演的《历史的天空》,也是殷桃、林永健和于和伟的成名作。该剧,从抗日地方武装的一介勇夫讲起,叙述了他投奔人民军队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成为优秀指挥员的砥砺之路,当然,剧中的主题和基调,也带有错综复杂、起伏跌宕,对人性揭露、对部队内部不同时期的整风、肃反、运动扩大化的深刻反思。从立意和故事创新上,该剧语境有明显的突破。张丰毅反差化的内涵表演,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这个剧之前的几年里,《激情燃烧的岁月》、《军人机密》、《军歌嘹亮》、《DA师》、《突出重围》在收视率和收视市场反响中,褒贬不一。
《激情燃烧的岁月》轮播几年后才出现爆红,也是康洪雷导演军人三部曲中的开山之作(岁月,士兵,我的团)。剧中,孙海英的军人“市民化”“粗鲁化”,又兼具纪律性、原则性,与家人相处的种种矛盾,在特殊年代下刚毅、正直的本分,都在孙海英热情似火的多面性表演下,逐渐破圈、发酵,随着该剧传播、散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追捧、认可,成为大街小巷的话题。
张黎导演的《军人机密》,情节曲折、色彩悬疑,主题晦涩、隐秘,表现手法先进,王学圻在该剧的表演风格另辟蹊径,但好像没有什么收视爆点。《军歌嘹亮》,孙红雷的主角光环则完全失效,因为他的表演缺乏火候,达不到人物角色的要求,这是孙红雷早期作品中,唯一的发挥失常,孙红雷第一次转型失败。
2000年的《突出重围》,使用了《雍正王朝》表现出色的杜雨露、杜志国,当代国防科技、部队演习对抗的主旋律剧尚不能形成话题;两年后,王志文领衔的《DA》师看点亦不多,王志文、巍子等大腕演员,没有对自己的表演程式,展现任何创新,中规中矩,观众反应平淡。
参加《DA师》配角演出的侯勇,其担纲男一号,在八一电影制片厂2002年出品的《冲出亚马逊》,获得了国内低迷的电影市场认可,观众对中国特种兵的电影故事,既好奇也有浓郁的兴趣。十三年后,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方才证明市场,十六年后,张译、杜江、黄景瑜、尹昉的集体出演,各种拍摄手段集齐、电影工业设施配套,技术理念成熟的情况下,特种兵电影才算被香港导演林超贤正式推向了高峰。
《历史的天空》之后,2006年抗日剧《亮剑》和现代军营群像戏《士兵突击》陆续爆红,前者,由李幼斌隆重塑造了军人的野性、血性、天性和狡黠;后者,连队“阿甘”逆袭成为特种兵王的故事,在都市童话环绕的影视作品中独树一帜。
李幼斌在2003年还参与了描述1998年部队抗洪抢险的主旋律电影《惊涛海浪》,虽然剧版胡军也演过,但是在主旋律命题作文中,军人角色的表现空间,极其有限。在《惊涛骇浪》中,黄海波、潘粤明等年轻演员都有出镜,彼时的黄海波,随后也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有过精彩的演出。
《士兵突击》的诸多群像部分,共同成就了主角王宝强。“许三多”的识别度和光辉,是被烘托起来的,包括张译角色“史今班长”的良善、陈思诚角色“老乡成才”的功利、张国强角色“高城连长”的严苛、邢佳栋角色“伍六一班副”的冷峻、段奕宏角色“袁朗队长”的温暖,分阶段折射了主人公成长、变化的多重“滤镜”。剧中,多个主要人物对“许三多”的态度转变和逐渐接纳,是构成全剧的核心要义,这些配角的表演自然、情绪真挚、爆发力控制是该剧人物层面的空前成功。
尤其张国强和段奕宏的表演处理,打通屏幕外观众和演员的内心距离,完全改变以往国剧中的当代军人形象:拘束、机械、严肃、呆板、僵硬。他们处心积虑,让人物变得更可爱,段奕宏呈现的自由创作风格,更是大量吸收美国军旅影视中的丰富人物元素、人物性格优势,变成为己所用的放松、俏皮、出人意表又合理之中的人物行为设计。
《士兵突击》之后,单一军旅剧题材的创作热潮开始转弱,《我的团长我的团》演员表现、群像表现受剧情制约、拖累,无法与前作《士兵突击》相比。
2009年,年代戏《人间正道是沧桑》全国展播,这部剧的军旅部分,相当出彩,孙红雷的阅历加深、技巧加深、能量加深,激发出巨大的细节想象力和镜头表现力,使人物在年龄跨度上,总体恰如其分,成功遮挡了《军歌嘹亮》时期塑造军人能力的稚嫩。
在此之后的几年内,青年文章从《雪豹》演到《少帅》,老戏骨张丰毅参与了《中国远征军》和《长沙保卫战》,资历稍逊一些的胡军领衔主演新四军题材的《孤军英雄》,霸屏的陈宝国则带起来川军题材的《正者无敌》,文章和几大戏骨主演的这几部作品,还算有些口碑。
此间,老剧《北洋水师》的冯小宁导演欲打造电影版《北洋水师》,结果弄的一塌糊涂,完成度极差,二十年后,着实又坑了演员一次,陆毅、夏雨的敌我双方都在这里,晚清军人最有表演张力的群像悲歌,尚无机会展示。
回溯这十几年,内战题材、反战题材、怀旧题材、悬疑题材中的军人群像、军人个像,一直都有高水平的打造,从电影《集结号》中的张涵予、邓超、胡军、任泉、廖凡、王宝强、袁文康、李乃文的军人集体复刻,到《南京南京》刘烨、《金陵十三钗》影版佟大为、剧版胡歌,再到《智取威虎山》的林更新、陈晓,《芳华》里的黄轩,大银幕的军人,极具表演冲击力。
近年来《建军大业》的号召力,《红海行动》的号召力,众男星争相友情加盟,大演员集体奋力演出,更是将“军旅热”一浪推向一浪。张涵予、杜江、王千源这样的军人硬汉专业户,网剧《长安十二时辰》里雷佳音、周一围展现的唐代军人形象,都成为了烙印式的作品看点。
中国男星的军人角色,林林总总梳理至此,我发现,缺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姜文,他在2003年,主演了何平导演大片《天地英雄》里的校尉李,只不过,那种人物命运和剧情走向,大约不能归类为军人,实在是遗憾。
卓越男演员的一生,应该至少塑造一个“军人”,创造不凡,要靠“燃”。就像郑恺在《八佰》里饰演烈士陈树生的一场戏,他只出现在那一场戏里,不到10分钟,但是这个操着四川口音的角色,却能被很多人记一辈子。
点击前文:
好看你就点点我
作者介绍
设计排版杨世君/祝铭
往期阅读
慢闪之间
微信|filmagination
深度掌故,高度人物
宽度时评,温度漫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