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的“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然而,改造世界的活动在人的目的性意识趋势下可利可弊。从马克思的改造世界的观点出发,揭示出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产生的积极效应和消极影响,从而警醒我们,不仅要在科学的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基础上改造世界,更需要认识到如何更好地改造世界。
一、改造世界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所提出的改造世界指的是塑造这样一个世界,它是真正属于人的,既能反映人的动物性又能体现作为人的本性,能够将客观规律性和人的目的性有机统一起来。实践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充满了矛盾性,它一方面可以创造一个对人类有利的人化世界,另一方面又必然创造出一个反人类自身的异化世界。实践既可以充分发挥它的肯定的正效应,同时又不可避免的释放否定的负效应。因此,我们要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最优化的改造世界。
(二)马克思提出改造世界的观点旨在化解人化世界和异化世界之间的排斥和矛盾,它的提出具有自身的理论意义。
首先,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提出了以感性活动前提下的“感性对象性的关系”的具体新范式,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将这一新范式纳入研究范围。传统哲学家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但他们的一个缺陷在于过度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忽略掉了有关人的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换句话说,马克思一直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人的实践性与主体性以及人与周围,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被简单化了。而改造世界无疑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和哲学在对现实世界方面的科学理性的指导。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启示人们在改造世界时,应该明确这个主体是人,看到人的力量在实践中的支配地位,从而在理论的指导下,在以实践作为现实工具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个不断发展的属人的世界。
其次,改造世界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建构,强化了理性批判的实践功能。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并不仅仅在于哲学给出了一种关于世界的总体性的观念和想法,更在于哲学始终应该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批判旧世界,创立新世界,改造异化世界从而建立属人的世界。哲学既要给出一种关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说法,又要给予对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实践性指导。人们应不断反思与批判改造世界的活动,从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
再次,改造世界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自我更新和充实的客观要求,是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的必要之举,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对自己的哲学进行了定位———既摒弃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的缺点,又弥补了唯心主义忽视“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片面性。马克思的改造世界实现了主客体的相统一,正确的揭示了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在研究实践理论的过程中,马克思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即“从共产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异化。”他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存在,人的现实的异化就会持续发生,而且异化的程度与人们的意识程度成正比,而解决异化只能在共产主义阶段通过对异化的扬弃而达到。
最后:在不断人化的世界中,最优化的改造世界必须以人的目的性为出发点,将人作为改造世界的主体;同时改造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原始的、纯粹的自然物,在承认物质客观性的基础上正视和顺应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改变世界的基本前提。由此,改造世界应该是人的目的性行为与事物的客观规律相统一的条件下的实现。
二、异化问题的解决办法———改造世界
(一)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最优化的改造世界已经成为新时代哲学的任务,纵观国内外现状,实践的负影响已经达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正如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越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抵消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异化现象。譬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科技革命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对大自然不合理的滥砍滥伐;一方面人们为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倍感欣慰,另一方面却又为精神生活的空虚而深深的懊恼,这些各种类型的异化现象共同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与对立。面对着这些自然危机,人类应该将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优化共处作为哲学的新任务。
(二)马克思一直致力于社会的异化现象的研究,他认为“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他清楚地意识到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狭隘的、非人道主义的和极端异化的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各方面都表现了资产阶级为实现自身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利益的狭隘性和自利性。因此,马克思主张并号召工人阶级清醒并团结起来,通过采取措施废止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从而走向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现在,社会的异化现象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战争暴力、经济掠夺、种族歧视,彰显了人与社会关系的恶化。最优化的改造世界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转变人的思维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和发展人的和谐社会。
(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潜意识中不断否定、压抑自己个性的行为并没有减少的趋势,相反却愈演愈烈。因此,哲学学者们都转移了哲学的重点———关注主体人,关注主体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是在主体间关系层面上谈论的,而不是主客体关系。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获得它的满足。”人们之间的相互承认仅仅是人类的一种需要而已,马克思在黑格尔的理论观点上对处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主体间的异化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交往的主体—人作为一种存在物,是与自身相异化的,因此,人拒绝自身的真是存在,不以主体人的方式去参与世界,组织世界,从而导致主体间的交往以异化的方式存在。全球性的现代化问题构成了当代哲学的宏观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基础。在现代化过程中,现代化问题造成了避不可及的矛盾。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人类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生态环境破坏、人口膨胀、资源紧张等问题。改造世界就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始终坚持协调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自然平衡之间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人的本质力量。
三、最优化的改造世界的现实意义
对于人化自然与异化世界的区分,相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提出具有实际的意义,无论是对哲学的发展方向而言,还是对人类活动的顺利实现。
首先,改造世界的提出全面肯定了实践的目的性。人力图改变自然界的自然状态,而自然界又以报复的形式排斥人的改造,力图复原到初始状态。改造就是力图使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处于和谐状态。改造世界是在人类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客观表现出主观力量的最大化发挥,充分激发出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从而促使主体力量达到自我扬弃与升华。
其次,改造世界的提出保证了当代文明的发展。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及人们内心的焦虑感和危机感,充分体现出实际生活过程在意识层面的变化。改造世界就是不断的调整以往实践中的不合理性,推动全球性的文化转型发展,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去粗取精的批判与反思中,衍生出符合现代规律的文化精神。
人们不仅要关注客观世界,还应加强对主观世界的重视,加强人的自我认识与反思,人们只有以认识世界为基础才能最优化的改造世界,从而实现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实践活动的高度统一,但人们不可以随心所欲的改造世界,要以符合物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考虑到可能性的负效应,实现最优化的改造,即努力追求与创造一个和谐社会———以哲学的理性批判与理想建构为基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