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网上座谈会第一场嘉宾与主持人(左一)
编者按:8月22日8:30,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韩庆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翼,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洪大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宇文利,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研究员王君琦做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网上座谈会,以“公平正义怎么保障”为题进行解读和交流。本场访谈为《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系列访谈第一场。
【访谈预告】 【图文直播】 【访谈视频】
《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关注大众问题,为大众立言
[主持人]:欢迎五位老师的到来。在今天正式回答网友题目之前,首先请韩院长对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做一个介绍。
【韩庆祥】:为深入回答干部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宣部理论局从2003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本《理论热点面对面》的系列通俗理论读物。今年的这本《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是这个系列读物当中的第十一本。经过十年的努力,通俗读物的系列在广大读者心中产生广大和深远的影响。
今年这本《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我感觉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理念非常鲜明。从书名可以看出来,理性看、齐心办。理性和齐心是有针对性的。理性针对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社会当中有一种情绪化现象。实际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理性的眼光来看。齐心办是行动,是实践的范畴。攻坚克难,凝聚力量,是十八大报告的主题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目前我们面临很多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们攻坚克难。攻坚克难需要凝聚力量。凝聚力量就要齐心办。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这本书把政治、学理和大众有机地统一起来。理性看、齐心办,这是宣传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通俗的读物,政治上必须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一点,这本书体现得非常鲜明。同时,还需要学理来支撑。学理是讲科学的,是讲理论基础的,是让大家信服的。所以学理性在这本书也比较鲜明。同时这本书是关注大众问题,为大众立言,为大众说话,用大众语言。
第三个特点,把公平正义放在开篇,我觉得也很有意义。1978年以后,那个时期中国的问题都聚焦到发展上来,碗里有肉、腰包有钱,肚子要吃饱,要解决温饱,要奔小康,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整个问题的一个聚焦点。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发展依然是硬道理,但是在今天现实生活当中,改革发展当中很多矛盾的交接点、聚焦点都聚焦在公平正义上来了,老百姓对这个问题更加关心。而且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所以把它作为开篇之首非常重要。
最后一个特点,《理性看 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这本书实际上关系着民生问题,从食品、教育、养老、环保,都是民生问题,我想这本书的四个特点是非常鲜明的。 【更多】
公平正义坚持得还不够好,老百姓心中郁结的气要发出来
[主持人]:我们不难发现,今年把公平正义如何保障放在了开篇,也就是九个问题之首,放在全书第一部分,刚才韩院长也说到了,因此想问一下各位老师,您是如何看待把公平正义如何保障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张翼】:公平正义这个问题本身是我们当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市场经济发展得快,社会这个短板的问题就应该马上跟进。在过去30多年当中,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时候,社会这一块是很短的,不仅社会这块短,我们社会后面的生态这一块,都在这些方面比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一个落差。在这个落差过程当中,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改善了,但是在比较收益的时候,有些群体增长得快,有些群体增长得慢。增长得慢,更加感觉到竞争所带来的很多制度的不完善,或者是社会环境的不公平所造成的氛围。所以,戾气比较多,这个戾气是哪来的?就是公平正义坚持得还不够好,导致老百姓心中郁结的气要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要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你必须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之下去发出自己的行动,去坚持社会的秩序,把整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协调好。因此,不仅十八大把它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强调,十八大之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要把公平正义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来强调,才能够把我们的社会维护好。
【宇文利】:我想讲两点。一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个组织结构当中,公平正义的问题是概总的问题,是原则性的问题,也是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这本书讲了九个方面的问题,之所以把公平正义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位,放在最前面,我觉得它有一个,就是刚才讲到的原则性、根本性、基础性这样几个方面。另外,我感觉公平正义,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包括对于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种社会形态当中,它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公平正义就像空气、阳光、水,人人都需要。当我们更多的把我们目光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社会改革的成果要共享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会更多的聚焦在这样一个问题上。所以,我们必须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也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更多】
坚持“调高扩中保低”缓解社会分配不公
[主持人]:想问洪老师,您认为我们公众所理解的社会不公平的现象都集中在哪些领域?
【洪大用】:一般群体关注的就是收入分配、教育的资源分配、医疗资源分配,还有权利的分配,这些方面大家反映得比较多。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在收入分配方面。
在收入分配方面,大家认为有的人得到太多,有人相对比较少一点,实际上大家都在增加,在增加的情况下,有些人增加得快,有些人增加得慢。为什么人有不公感呢?两个方面,一是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多,二是觉得别人不应该得到太多。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一个比较深层的社会背景在里面。我们这些年来,劳动在社会分配当中占的所获得的份额比例相对于其他的生产要素要低一些,比如资本、技术,他们获得的分配比较高,这样的话,对于大多数从事劳动的人来讲,觉得自己很辛苦付出劳动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
另外,我们国家一些行业的高收入群体没有得到有效的调节。还有,长期以来,历史上存在着地区差距很大,这些基础的社会背景加剧了人们对社会不公正的感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要调整收入分配,确实要对高收入水平进行一定的调节,对低收入层和贫困层应该给予一定的保障,中间要扩大的,就是调高扩中保低这样的战略,我觉得还是有助于缓解社会分配的不公感。【更多】
让司法权力更大程度在阳光下运行
[网友破旧立新]:2012年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我国的行政诉讼上诉率高达70%,我国的司法公信力处于严重缺失的尴尬现实,随着浙江张氏叔侄冤案等多起案件的曝光,在社会各界中呼吁防范冤假错案加强司法公正的声音也再次高涨了起来,中央政法委也出台了首个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想问一下嘉宾,如何通过司法制度和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宇文利】:我有一个感受,我们司法制度改革,近几年对社会上产生的一些司法执法方面的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经常有些事件,一旦发生以后,很快在网上蔓延开来,很快引起社会的热议。怎样通过司法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我觉得有一个总的趋势,或者一个总的原则,就是我们让司法权力更大程度在阳光下运行,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司法的过程当中,没有暗箱操作,没有不明朗的区间,让大家看到每一个案件审理过程,包括我们现在听证制度改革慢慢在这方面做一些改善,我想这方面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向。我们能看到这个事情很透明,司法的审理很透明,司法的过程很透明,案件的审理很透明,这样大家对司法的信任度会慢慢提高。我觉得这是一个,作为一个普通的,没有学过法律的人,是一种期望,这种期望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我们的网友,包括社会大众都关心的,因为他对这个事情了解了,他明白这个过程了,他就知道是非曲直是什么样子的。【更多】
完善制度,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
[网友赐予我力量吧]:勤勤恳恳的合同工接受的是比正式工少得多的工资,没有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在萝卜招聘中黯然出局,兢兢业业的公务员眼看别人又跑又送,突破了天花板。诸多不公平现象导致了弱势心态蔓延,想问一下王老师,如何用公平和正义去消解弱势心态?
【王君琦】:弱势心态是这两年在网上很流行的,就是对什么是弱势心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前一段看到一个公务员说,我也是弱势群体呀。所以,不同的人对弱势心态、弱势群体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一般认为,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体系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源,而在社会整个分配体系中获得较少社会资源的一个群体,就是他们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心态,一般可以理解为弱势心态。
弱势心态表现在很多领域,比如在就业领域,在分配领域,在教育、医疗等很多方面都有表现。我个人觉得,如何用公平正义去消解这种弱势心态,最关键的,第一还是要完善各种制度和体制机制,用科学、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去消解导致社会不公的一些力量,比如金钱、权力、人情等等,这是最关键的。
第二,消除社会不公,不光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社会公众应当参与其中,我们每个人既是公平正义的受惠者,也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也是公平正义社会环境的创造者。 【更多】
新闻报道
韩庆祥:《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贴近民生回应百姓关切
专家:公平正义就像空气阳光和水 人人都需要
张翼:实现公平正义包括权利、机会、规则三方面内容
洪大用:坚持“调高扩中保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宇文利:让司法权力更大程度在阳光下运行
王君琦:要用制度体系消解导致社会不公的力量
专家: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是“有限、有效、有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