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猫,爱自己!爱世界!爱别人!”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演绎的话剧《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中男主虎斑猫在一百万次生命的尽头阐述的话语直击人心。
近日,为推动社区深入实施生命教育,促进社工全面发展和生命成长,上海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宝山区杨行镇共同启动“‘太阳花’杨行社区生命教育项目”,活动通过完全不同的形式将关于生命的课题引进社区,搭建起专业院校引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支持的生命教育整合创新平台。项目旨在通过沉浸式的生命教育,向社区传递生命的重要价值,提升社工社会心理素养以及增强社会志愿服务精神。
下午,在杨行镇党群服务中心四楼的社工站内,一场沉浸式话剧拉开序幕,话剧改编自经典图书《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讲述了从来不向人献媚,总是那么孤独而高傲的猫在他第一百万零一次生命中懂得了爱来之不易,幸福得之不易。传神的表演和升华的立意让现场的社区工作者们静默无声,通过对话剧的欣赏,大家也重新思考起生命的意义及未来要在社区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在场的社区工作者们纷纷表示这次的活动形式新颖,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更能感同身受。
杨行镇四季花城居委会社工干事表示:“这次活动以话剧的形式,大家更能感同身受,在社区工作中我们会把爱传递给社区中的每个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再把爱传递给身边的人,让爱扩散。”
据了解,今年4月,杨行镇综合社工站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共同建立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基地,不仅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充分融入社区治理中,也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师生基层调研、学习实践搭建平台。此次通过“‘太阳花’杨行社区生命教育项目”,把人文关怀带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的建设中,形成人人“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尊重他人、服务社区”的良好社会风气。上海大学社会学院表示,希望未来与社区紧密合作,让生命教育从学校进入社区,让社区专业社工力量形成自我关怀,打造社区生命教育的推广品牌,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培训社区工作者开展生命教育服务项目。
悲欢有时,生死有时,唯爱永恒!希望社区工作者们在社区治理中将“有时去治愈,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的理念植根于心,发挥生命的价值。
记者:陆倩倩 张清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