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典范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典范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典范绿色时报、电子报

中国农村有7亿人口,农村问题仍然是当今中国的首要问题。农村富则中国富,农村稳则中国稳。为了研究福建省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我们于4月24日-29日赴福建省永安市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过调查,我们深深认识到,福建省永安市实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重大的生态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为全国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重要经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党在农村进一步赢得了民心、凝聚了人心

永安市是一个山区县级市,“九山半水半分田”。过去,永安市紧紧盯住半分田做文章,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农民仍然十分贫困,靠山致富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在党的政策指引下,永安市委、市政府顺应民心,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党在农村赢得了民心、凝聚了人心,进行了一场加强、改善、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生动实践。

一是明晰产权、分山到户,让农民定心。永安市集体林业过去由于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农民仍然守着金饭碗受穷。一些胆大的村民开始偷砍林木,许多村民觉得吃了亏也上山砍伐,后来甚至发展到组织专业队砍伐。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护林员、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针对这一严重情况,1998年永安市洪田村经过20多次村民代表会议反复研究,并经投票表决,决定将林地林木产权直接明晰到户,实行自主经营,这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小岗村”。在总结洪田村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永安市于2003年全面实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确权到户的集体林地面积235.5万亩,占全市集体应登记发证林地面积的93.5%,做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二是深化改革、破解难题,让农民更顺心。分山到户后,农户在林业经营上又遇到了“五难”。一是林业信贷难,二是产品购销难,三是政策对接难,四是科技服务难,五是经营管理难。针对这五难,永安市又推行了两项重大改革,一是实行林权抵押贷款,将“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2004年以来,全市已有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汇丰村镇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0家银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林业贷款29.96亿元,为同期中央和省级投资的25倍。这项改革破解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农民的心气更顺了。二是大力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林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在推进林业合作组织建设中,他们完全尊重群众意愿,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包括建立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专业协会等。

目前,全市共组建各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480个,各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面积达90万亩。实践说明,在明晰了产权基础上的联合,是一种新型的联合,在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发挥能人作用、确保股东收益、提高信用水平、促进资源保护、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永安市笋业协会面对农民竹笋销售困难的问题,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收购、统一标准,成功打开了国内外市场。2004年以来,协会笋产品销售额达4亿多元,多数竹农年平均增收2万元。

三是创新管理、强化服务,让农民更贴心。永安市按照“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廉洁高效”的要求,稳步推进林业行政管理创新。一方面,转变职能。创建了林业要素市场,建立了林业产权电子交易服务平台,向农户提供林木林地交易托管及信息查询、林权证抵押融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大宗林业商品交易等服务,林农网上就可直接申请办理林业服务事项,方便了林农,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开支。另一方面,改进管理。转变更新造林管理方式,林改前,林业部门从村集体采伐林木的林价中提取35%用于更新造林,营林活动均由林业部门包办,林改后,林地的经营权交给了林农,林业部门主要负责技术指导和种苗调配;转变采伐指标分配方式,开发应用了林木采伐指标分配管理系统,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使采伐指标分配更加公平公正公开;转变伐区管理方式,将伐前、伐中作业质量控制责任和伐后管理责任落实给森林经营者,林政管理人员只检查伐区四至范围。通过创新管理,永安市林业部门做到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了由“管我”向“为我”的转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来了深刻变化,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永安市通过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消除了制约林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破解了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一系列难题,化解了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大量矛盾,农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安居和谐的喜人景象,发生了六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是农民的家庭财产和收入发生了重大变化。林改前,农民几乎无家庭财产可言。林改后,全市平均每户农民分得林地51亩,森林蓄积量397.1立方米,按林木现值测算,每户农民的家庭财产增加了30多万元。村民有了山林这笔不动产,又以林权证抵押贷款,投资兴业,发家致富。洪田镇洪田村235户人家,户均分得林地29亩,林木蓄积量246立方米,通过间伐木材的收入和林权抵押贷款,办起了16家木材加工厂,90%的农户都在镇居民新村盖起了新楼房,其中一半的农户家庭财产已在百万元左右,一半的家庭财产在50万元左右;据50份问卷调查结果,拥有移动电话172部、电视机105台、洗衣机57台、电冰箱51台、轿车14辆、计算机33台。目前全市3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3.6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1.5%以上,其中,百万元以上的有2062户,千万元以上的有11户。

林改前的2003年,农民人均年收入4031元,其中林业收入1913元;林改后的201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7389元,其中林业收入3842元,为林改前的2倍。林业成了永安市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上坪乡龙共村村民杨国松有毛竹林40亩,每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目前这个乡有1400户从事竹林经营,经营面积4万亩,2010年实现竹业产值1.9亿元,户均13万元。全乡已有300多户在县城买了新房,过上了“孩子城里上学、自己村里上班”、“周末进城住洋房、平时回乡住别墅”的现代农民的生活。

二是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林改后,由于农户要向村集体交纳承包费,村集体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加。村集体来自林业的收入由2003年的2006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0万元。为管好用好村财收入,许多村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村财二次分配使用和管理,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办本村的公共事业,建立了新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了“病有所医、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贫有所帮”。一些村集体利用林改增加的村财收入,建立图书室、农民夜校,组建秧歌队、龙灯队、门球队、篮球队、民乐队等,丰富群众文体生活,乡风民风更加和谐。洪田村的村财收入已由1997年的15.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83万元,解决了农村合作医疗、扶贫济困等难题,他们还筹集资金规划建设了6个新村点,配套建设了5600平方米的文体休闲广场,并投入240多万元拓宽自然村道水泥路面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公里70盏、改造水利设施5公里。

三是农村干群、党群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林改前,基层干部进村主要是征粮、征税、抓计生,被农民戏称为“要钱、要粮、要命”,成为农民的“三怕干部”,干群关系紧张。林改中,基层干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阳光操作”,帮助调处矛盾、讲解政策、分山到户,让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林改后,基层干部指导农民经营森林、发展产业,并提供技术服务,村财收入的增加又为农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深得农民的拥护,干群关系实现了根本好转,“三怕干部”变成了“三盼干部”(盼干部下乡宣传政策、盼干部指导技术、盼干部送信息服务)。

林改前,党组织与农民是“管”与“被管”的关系,特别是一些村干部把集体林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乱砍、乱卖、乱花,失去了向心力和凝聚力,甚至出现了“疯子放火、干部打火、群众观火、领导恼火”的现象。林改后,党组织重新成为村里的主心骨,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重塑。特别是永安市建立了“上下联动、党组织带动”为核心的“168”党建工作机制,“1”即确定一个目标,“6”即推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项目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六步工作法,“8”即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的组织实施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团组织的生力军作用、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带动作用、农村合作组织的协作互助作用、老人协会的参谋作用、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8个方面的作用,对党员实行“设岗定责”、“亮岗履职”,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政权更加稳固。

永安市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永安市的实践证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是农村经营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农村社会管理的重大创新,为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并不断发展壮大中产阶层;必须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和改进行政管理,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必须建立健全风险化解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妥善解决突发事件;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管理特别是在新型社会组织、经济合作组织中的核心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薄弱环节,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要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发展壮大农村中产阶层的重要途径,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打下坚实基础。“有恒产者有恒心”。永安市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获得了大量经营资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产阶层,农民利用自家的山林发展林业生产、林下经济,很多穷山沟里涌现出了不少富裕户,甚至百万、千万富翁。农村中产阶层的不断壮大,符合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全国有27亿亩集体林地,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有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业特色产业的巨大空间和潜力。只要坚持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壮大农村中产阶层队伍,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不断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当前,重点推行两项改革:一是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促进金融资本大规模流向山区林区。金融进入农村是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希望所在。林改后,永安市从2004年到2010年累计发放林业贷款29.96亿元,同期中央和省级投入林业的资金为1.2亿元,仅为贷款金额的3.57%,林权抵押贷款成为解决林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重要途径。林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是全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因素。全国有近2900个县市,如果每个县市的林业贷款平均能达到永安市的1/3,可为农村增加近3万亿元的投入,这对搞活林区经济、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意义十分重大。二是规范管理行为,推行网上审批和政务公开,为办事公平公正公开、树立政府公信力提供支点。

二是要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社会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永安市各种林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解决了农村生产中的一系列难题。林业合作组织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最直接,是党和政府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应充分发挥林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在农村合作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完善各级财政对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财政补助政策,让农民直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帮助和支持,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在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中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三是要健全森林保险和基层森林防火应急机制,为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戴上安全帽。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森林资产成为农民最大的家产。自然灾害是对农民生命财产的最大威胁,也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应进一步完善森林保险机制,实行森林综合保险,加强基层特别是村级森林防火应急机制建设,各级财政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对森林防火设施设备购置、宣传、防火队员培训和意外伤害保险等给予补助。

上一篇: 全国首部!10月1日起施行!
下一篇: 让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文化好帮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