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曾经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搬上大荧幕。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些故事情节也流传甚广。“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片段,从黛玉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黛玉的诗学观。
首先,诗的立意最为重要。黛玉在最开始教香菱的时候便告诉香菱,学作诗并不是难事,只不过是学习平仄相对和起承转合而已。
在创作过程中,诗的立意是重要的,立意有趣,不按照平仄对称也无妨。黛玉还曾劝导香菱不要沉迷于诗的格律的浅近,断不可学陆游“重帘不卷留学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因为初学者若是入了诗的格局,再想跳脱出来创新就是难事。
香菱最初创作的两首诗歌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造成了立意和格式的本末倒置,在语句上花费了太多功夫,却没有融入主观情感。后来,在第三首诗中,香菱的诗有了明显的进步,众人夸赞她不仅写得好,还生动有趣。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这两句诗正是香菱自我的真实写照。“一片砧敲千里白”这一句诗是对张若虚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中“拈衣砧上拂还来”的巧妙又成功的化用,用“千里白”表现月色的皎洁,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
整首诗既有景物又有情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慨也融在其中,具有鲜明的立意,十分出色。同时诗的内在层次也提高了,相比前两首诗,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二,遵从内心。黛玉曾经告诉香菱,有了诗句,诗的格式就不那么重要。意思便是推陈出新、真情实感的句子可以不拘泥于格式,这便是遵从内心。在香菱作诗之初,黛玉曾经推荐她看王维的作品,探讨王维的诗句。
香菱最后也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加入到了诗作中。作第三首诗的时候,香菱便开始遵从内心。在尾联将团圆的愿望寄托给天上的嫦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
综上所述,在“香菱学诗”这一章节中,我们也可以对黛玉的诗学观有个大致的了解。黛玉在作诗上十分透彻,言之成理,这也侧面表现了她的才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