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春节档,有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即将上映,它就是《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
作为体育迷和电影迷,其实是十分矛盾的。
为啥矛盾呢?
一方面,希望能有好的体育题材电影出现,因为只有电影,才能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有更加广泛的传播,才能让更多人认识到自己喜爱这项运动的魅力。
但同时又担心,体育题材的电影,有着天然的“劣势”,比起大多数电影故事来说,体育的故事并没有那么曲折,戏剧性并不强,而且体育故事的结果往往都是注定的,又无法魔改,更因为体育题材电影中选取的故事和素材,其人物都是有原型人物支撑的。
所以一旦有体育题材的电影上映,大多都会被观众挑剔。
看到电影《中国乒乓》立项定档,就有很多观众开始“挑刺”。有的说演员不太像,有的说导演不好,有的说中国乒乓球不需要用电影去宣传,更有人说,与其看一部电影,不如去看一场专业的比赛来得实在。
其实这些说法,作为体育迷都可以理解,毕竟看到自己喜爱的运动被搬上大银幕,总希望它是完美的。
爱之深,责之切,我相信《中国乒乓》的主创一开始肯定也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如今,距离春节档只有不到两周时间,在档期格局逐渐清晰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物料和预告被放出。
随着宣传的一步步开展,我们才发现,《中国乒乓》让观众们担心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发生,反而有不少惊喜的点连连出现。
因此,观众们悬着的心也逐渐放下,不少网友在网上表示了对电影的期待。
有观众直接用“好”表达期待之情,
也有观众表示,身边的“中年男同胞”都兴奋极了。
从最新的演员特辑也让观众觉得,演员们挥洒的每一滴汗水,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值得点赞,《中国乒乓》也充满着诚意。
看完这支特辑,之前对《中国乒乓》悬着的心又放下了几分,看到演员们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为了接近运动员真实的竞技水准和比赛状态这么努力,这么拼,也的确让我们燃起了对电影的更多期待。
其实,演员要演专业的运动员,是非常困难的,原型人物蔡振华在预告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首先,演员在形象上要和运动员非常接近,这在选角上就是一大挑战。
其次,相比于专业运动员,演员很难有专业的水准,尤其是乒乓球这种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运动,如果没有平时的训练,一眼看上去就非常假。
最后,运动是一种习惯,要求演员既要有运动员气质,又要完美还原电影故事中那场比赛里的细节,不然放在大银幕上,每一个失误,每一个差异,都可能影响观众观感,放大缺点。
不过,看完《中国乒乓》的演员训练特辑,我悬着的心也基本放下。
演专业运动员,导演邓超对演员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练。
只有千次万次,日复一日的训练,才能让演员接近运动员的真实状态,所以剧组一直有专业的乒乓球教练,从体能到技术,从训练到实战,不厌其烦,只要有空就一次又一次地训练,才让演员们有了运动员的样子。
特辑中还提到一个难点,有乒乓球基础的演员还好一些,有些演员没摸过乒乓球拍,比如丁冠森和阿如那,对他们来说,难度更大,只能从头开始练习,也需要他们有超过常人的训练量。
特辑有一幕,是凌晨三点的时候,丁冠森还在挥汗如雨的打球。
所有的演员都从最基本的技战术开始练习,从接球动作到乒乓球走向,从腿部运动到腰部转动,一板一眼,完全是按照专业运动员的水准练习。
短时间内,要大幅度提高演员的水准是非常困难的,从大量的训练中,我们也能看到每个演员对待这部作品的拼命和真诚。
这种对待角色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状态,才是一部好作品出现的基本盘。
练好技术后,还有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那就是还原当时的赛场情境。
《中国乒乓》中最重要的一场戏,应该就是最后国乒在1995年天津世乒赛上的绝地反击。要还原这场比赛难度很大,因为对手和选手的动作,都几乎要跟比赛一模一样,以加强观众的沉浸感。
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演员对运动员的比赛,堪称“逐帧还原”,放在一起动作完全一样,就连发力和几乎相同。
电影中演员们呈现的状态,最终也得到了原型人物的一致认可,这已经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演员们为了演好国乒运动员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那每一个在赛场上摘金夺银的乒乓国手们有多辛苦,就更加的难以想象了,这让所有的观众看到冠军奖杯里承载的汗水,这也是这部《中国乒乓》的意义所在。我觉,正因如此,这也让大家对大年初一的这部《中国乒乓》拉满了期待值。
2023春节档,让我们一起去影院观看《中国乒乓》,到时候不见不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