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这首激昂豪迈的歌声,振奋了新中国一代代儿女的心房。虽然抗美援朝的硝烟已飘向了历史时空,但抗美援朝彰显的中国人硬朗气概和坚韧魂魄仍让外敌胆寒;抗美援朝的精神如旭日东升,气贯河山;抗美援朝的英雄每天和我们并肩行走!
进入元月份,央视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已占据了我家的娱乐视野。从晚上八点到九点四十五分,客厅里,电视机前,我们都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要是哪一晚我们准时的等待而等来的不是《跨过鸭绿江》时,家人就会伸腰摇头,手里的遥控让频道跳来跳去,客厅里随时都有走动的身影。
“抗美援朝”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在这场令美帝国主义从趾高气扬到闻风丧胆、从稳操胜劵到求和谈判的战争中,涌现出了像黄继光、杨根思等许许多多的无数战斗英雄。
此刻,我的思绪沿着“抗美援朝”烽火画卷在寻找自己与“抗美援朝”英雄人物接触的模糊而清晰的串串印迹……
最早接触到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应该是读小学时课本上的。邱少云,用生命恪守纪律的烈火英雄;罗盛教,用生命救起朝鲜儿童的冰河英雄;黄继光,用生命堵住敌人机枪口的钢铁英雄……
那时候(六十年代)的语文课本上,都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多,既有战斗英雄,也有平凡的英雄,如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每篇课文还有简单的图画来帮助我们理解。每次读到了有画面的那一页时,总要睁大眼睛,仔细地在画面里去仔细寻找文本中的细枝末节。真想透过这画面去还原英雄人物的激烈战斗场景。
七十年代初,我读中学。中学课本里,抗美援朝英雄人物事迹就有了更具体的描写。同时,也有课外的读本在同学们手中悄悄传开。我记得读初二那年,我们刚看完电影《英雄儿女》,老师马上就要我们写观后感。我把课外读本里写杨根思拿起炸药包跳进敌人群里的“这一声巨响,体现了……”的排比句原模原样搬进了电影《英雄儿女》里英雄王成站在阵地前沿,拿对着报话机大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火!”的描写里。
老师在我的作文里将这一段画了一行长长的红波浪线。我很高兴,这次“嫁接”的成功,也让我对写作文有了一道浓浓的兴趣。同时,也打开了我喜欢阅读的一扇门窗。
读中学的年龄是个存疑藏惑的风烟季节,常常我为身卧火海只要稍一滚动就能保全生命的邱少云而叹息,他为什么如此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为罗盛教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救起朝鲜儿童而献出年轻生命而无奈。他是志愿军来打美国鬼子的,却跑来救人孩子,牺牲得没有很大的价值。
只有黄继光的生命,让我紧握拳头,在堵住机枪口的那一瞬间,他的生命变得光辉灿烂,永恒宇寰。我认为英雄人物就是在那最关键的时刻造就的。
那时,我根本不懂“抗美援朝”凶险的背景,根本不知道“抗美援朝”的艰苦与残酷,更不知道“抗美援朝”战争背后的政治较量!
真正让我渐渐解开尘封在记忆里疑团,是我站在讲台讲解课文——抗美援朝战地记者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已是中学语文教师的我,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一起感受,一起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技巧。这篇文章,不仅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更讴歌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炽热情怀。
我们志愿军战士血战松骨峰,火海里勇救朝鲜百姓,趴在雪地里吃雪。课文里描写的场面让人震惊,让人悲愤,让人崇敬 。同时在我的心怀里,也真正懂得了邱少云是为了赢得伏击大战役的胜利而牺牲“小我”的伟大英雄人物。懂得了罗盛教眼里,朝鲜儿童就是祖国的儿童,他是热爱朝鲜人民,热爱人类和平的国际主义英雄人物。他们是抗美援朝许许多多英雄人物的代表。正是他们舍身忘死的英雄气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让美帝主义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变成一堆废铁。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今天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的场景。让我们更真实地看到了那场战争的残酷性,艰难性和胆略性。
长津湖,零下四十度的雪域里,许多埋伏的志愿军冻成冰人,让人泪洒青衫;防空洞指挥部,毛岸英为抢救文件被敌人轰炸机烧成焦人,让人痛心疾首;空战中,年轻的飞行员张积慧一举歼灭美帝王牌“雄鹰”戴维斯,让人欣慰……
一个个英雄人物从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真实地走出来,在我们的眼中,抗美援朝的一节节胜利,铸造了 英雄人物的一座座丰碑。
如今,抗美援朝战争已成为历史,但七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美帝国主义对中国迅速崛起一直是虎视眈眈,侵略者的本性挑衅无常。庚子年的疫情,美国强行霸权主义对中国仇视和挑衅已到达登峰造极的程度。这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美帝国主义的强横和丑恶的无耻嘴脸。有美帝国霸权主义的存在,我们中华儿女就要同仇敌忾,以“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为榜样,为祖国的强大,为人民的幸福,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去保卫国家的和平和尊严!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播出,更加激发了全国人民奋力爱国的浓烈情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与英雄人物比肩行走,我们时刻准备着……
2021年元月20日创作于黄梅小池
作者简介:蒋国雄,黄梅县刘佐乡占圩村人,退休教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