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人物群像
前面四篇评论中,我们已经一一为您评论了水浒开篇中的宋仁宗、范仲淹、王安石、张天师这么四个人物,其中范仲淹、王安石、张天师的身份完全是颠覆当前主流观点的(具体内容可以查看我的头条水浒评论系列之开篇的第二至第四篇),其中宋仁宗的身份则是与当前主流观点一致,没有任何争议,我在水浒评论第一篇《评论系列之开篇-为什么从宋仁宗写起》中也只是对作者写宋仁宗的意图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而已。不过,在《水浒传》开篇中最没有争议的人物有两个:一是宋仁宗,二是洪太尉。宋仁宗我们已经评论过,本篇则来评一评洪太尉。洪太尉在《水浒传》开篇中是回目中直接被点名的人物,文中地位极其重要,是开篇故事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因为只要是评论水浒,那洪太尉就是一个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人物,所以洪太尉虽然没有争议,但我们仍然要去重读,去细品,去挖掘一下他是否还有不为人知的细节。
那我们就来好好的品一品这个“洪太尉”。
首先,对于洪太尉的身份是毫无争议的,即洪太尉就是隐喻高俅。金圣叹先生早在他的水浒点评中就指出“以洪福骄情傲色,楔出高俅、蔡京”,这也是当前的主流观点,我也认可。因此对于洪太尉暗指高俅,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虽是如此,但因为我们是重读,是细品,所以我们还是要来对比一下这两个人:
官职相同:都是太尉一职,官职相同或者相近。名字取义相近:洪信:“洪”者,洪大也,有大的含义,“信”者,信使,引出之意,寓意移开石碑放出108个魔君;高俅:“高”者,高大也,有大的含义,“俅”者,救出,放出之意,寓意颠倒朝纲,引出梁山108位好汉。人物作用相同:洪信:开篇故事情节主要推动者,妖魔由他放出;高俅:正文中故事情节的主要推动者,好汉由他引出。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作者用洪信来隐喻高俅也是毫无争议的,当然也没什么人去点评。大家对洪太尉的评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洪太尉身上发生的事。大家评论的观点有很多,可以说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我们主要列举一下两个有代表性的观点:
上述两种观点是当前比较主流的看法,其他观点其实还有很多,有的从洪太尉放走妖魔前后入手评论北宋官场之事,有的从洪太尉为啥要去放走妖魔入手评论洪太尉其人其事,有的从洪太尉自称读书很多入手评论读书之事......等等,不一一列举了。在这里我需要再次声明一下,在《水浒传》开篇的评论,前面几个篇章,我主要评论人物,对于其中的公案(开篇中发生的事件)我放在后面的篇章中进行详细阐述。对于这个洪太尉——开篇中的重要人物,在他身上发生的事那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能不评论的,我真诚地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的头条,我会在后面的章节中会为您一一揭开谜底。因此在本篇中洪太尉为什么会误走妖魔这件事,我们只是列举一下,需要暂且放下。本篇评论的重点是看一看洪太尉做事过程中的细节,有没有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的地方。
洪太尉在开篇中有些什么事呢?主要有两件:
这两件事当中有些什么细节需要我们来探讨的呢?对于第二件事“洪太尉游山误走妖魔”,由于从整件事态的发展到细节,我均与当前的主流看法大相径庭,所以我会从整体到细节用专门的篇章来和大家一起评论,所以这里也只能暂且放下不谈。至于本篇,我们只集中探讨洪太尉在第一件事中我们需要重新去审视的细节。
那我们就来详细看一看第一件事“洪太尉上山去找张天师”。
这个起因、经过不消说,大家都知道。但其中有两个细节却是我本篇需要重点要解说的,一个大家都不会注意,一个大家注意却是看法不一。
大家请看这两个细节:
古代蹴鞠图
什么“鞋”?洪太尉上山穿的“麻鞋草履”。看到这,有的人也许会说:老兄啊,你也太大惊小怪了吧,一双鞋而已,值得要大费周章重新来品读吗?是不是很奇怪?奇怪吗?奇怪的。
看一看上山之前,龙虎山三清宫中真人是如何嘱咐洪太尉的:
水浒书中真人嘱咐:
天子要救万民,只要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
看到了吧,真人嘱咐的内容当中,没有“麻鞋草履”。这是作者的遗漏吗?作为大家的施耐庵会如此马虎吗?当然都不是,作者既不会遗漏,也不会马虎。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看看书中的洪太尉按照真人的嘱咐,上山的准备基本一一都做了,还自拿主意穿上了“麻鞋草履”。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这“麻鞋草履”重要吗?作者在这里有什么深意?重要,非常重要,并且意味深长。
在上一篇中《评论系列之开篇-用透镜才能看清的“张天师”》一文中我已指出过,开篇中的张天师隐喻的是“宋徽宗”(需要了解细节的请进入我的头条去查看我的上一篇文章),因此洪太尉去见张天师其实隐喻的就是“高俅第一次去见宋徽宗”。那高俅是怎么见着宋徽宗并且获得看重的呢?就是他的脚上功夫——踢球,所以洪太尉去见张天师当然也要穿这“麻鞋草履”了,换句话说说:洪太尉只有脚穿“麻鞋草履”才能得见张天师啊!
好,就算洪太尉穿了“麻鞋草履”指代的是高俅能“踢球”,那作者在这里究竟要表达什么含义呢?含义不浅,看看洪太尉上山是如何准备的:
洪太尉上山水浒书中描写:
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请太尉起来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见《水浒传》开篇第一回描写)。
从文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按照真人的嘱咐,洪太尉几乎一一都做了,还穿上了草鞋,但是独独缺了一样:一点志诚心。上山去找张天师,更换布衣,本已足够,却还偏偏要穿上“麻鞋草履”,这表面功夫是做足了,但是独缺一点见天师的“志诚之心”,这就是在隐喻高俅对宋徽宗只是极尽投其所好,曲意奉迎之能事,却独缺一份事主的“志诚之心”。
洪太尉这一个奸臣的形象,通过这只“鞋”刻画地怎生了得,我们不得不佩服施耐庵啊!
古时焚香手炉
说完“鞋”,再来谈“香”,这“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鞋”几乎无人点评过,这香还是有人点评的,基本上两个观点:
这第二个观点,我已经解释了逻辑上不通,那第一种说法呢?我觉得是说得不全,至少没有抓住作者的真正意图。作为线索,仅是作者的写作手法而已,最多也就是写作技巧娴熟,其并没有指出作者的真实意涵,所以不够全面,不够到位。那作者不断提到“香”是什么意涵呢?
意涵很深。我前面说过,要理解水浒传中开篇的事件,最重要的就是要先理解开篇中的每一个人物。因此我们还是要回到原点:洪太尉上山去见张天师,其实就是高俅去端王府见宋徽宗,理解了这一层,这“香”也就很好理解了。首先这“香”和“诏”、“银手炉”都是御赐的,可以说都是“御香”和“御诏”、“御手炉”,洪太尉一路上捧着、背着,正如高俅见宋徽宗的一路上捧着、揣着的金盒子、两般玉器(玉龙笔架和镇纸玉狮子)、王都尉的钧旨一样都是极其贵重的物品。
不仅如此,作者还要表达更深的意涵。
首先,我们来看,既然十分、极其贵重的东西,洪太尉拿着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作者其实就是要通过洪太尉的所作所为来告诉读者:高俅就是一方面凭着这个贵重的东西,毫无阻拦地见到了宋徽宗,另一面又假借宋徽宗的权威,作威作福,欺压良民,硬生生地把好汉们逼上了梁山。到这里,高俅作为奸臣,我们的理解又更加往前加深了一步。
因此,这一“鞋”一“香”看似只是两个很小的细节,但是作者就是通过这两个不起眼的细节,把洪太尉也就是高俅的奸臣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同时透过这两个细节,我们就能更加深刻和立体地审视洪太尉和高俅这两个人物,也就更加能理解这两个人物在水浒中的表现和行为。
当然,我相信品读到这里,大家还是会觉得不过瘾,因为作为开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人物,洪太尉还有很多关系,很多事情都没有展开评论。比如,我们先说人物吧,围绕着洪太尉就有:牧童、真人、一虎一蛇......这些人物都如何理解呢?这个大家别急,我会在接下来的篇章一一为大家解答,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的头条。其中紧接着下来,我的下一篇是《评论系列之开篇-一虎一蛇究竟是何方神圣》,金圣叹先生说这一虎一蛇是“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真的是这样吗?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的头条,看一看这“一虎一蛇”究竟是何方神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