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红颜祸水”之说,但就理性而言在古代这样一个男性占据主体地位的社会里,这样的言论属实有些以偏概全。很多女子的命运,更像是一叶浮萍,虽然她们出落得倾国倾城,甚至有的还才华横溢,但在羁縻乱世中的她们最终也只能沦为帝王的玩物,成为后人口中的“祸水”。
五代时期,便是这样一个羁縻乱世,政权更迭,战乱不断;而生于五代的花蕊夫人便是这样一个“红颜祸水”。
王全斌是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将(王全斌伐蜀)
姿容俊秀,身材婀娜,才华横溢让她不仅被后蜀后主孟昶宠幸,就连灭后蜀的宋太祖赵匡胤也是“我见犹怜,格外喜欢”。然虽为女子,虽出身歌女,她亦知这其中的耻辱,无力反抗的她也只能寄情诗词之中。
而通过其诗词,我们亦能见这位柔弱女子背后英雄的一面。她在后蜀将亡时写的一首《述国亡诗》便是明证。
关于花蕊夫人,在五代十国时期其实有三位。正所谓“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是也,作为形容女子美貌的名号“花蕊夫人”有几位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古代女子地位的低下,即便是身居高位的花蕊夫人留在典籍中的记载不过是寥寥数语,不甚详细,甚至连名姓区别都不详细。
而这三位花蕊夫人中,一名为前蜀王建之淑妃徐氏;另一位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第三位则为后蜀孟昶之妃。
据《蜀祷杌》、《五国故事》等载前蜀王建之妃徐氏,除美貌外善诗词、歌舞,更有结交幸臣祸乱朝纲之举,及至此后前蜀为后唐所灭后,为庄宗李存勖所杀。至于南唐后主李煜宫人之说,则源自清代学者赵翼;而关于后蜀孟昶花蕊夫人则见诸于多种典籍。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花蕊夫人为后蜀皇帝孟昶之花蕊夫人。关于这位花蕊夫人姓氏,众说纷纭,一说为费氏,另一说则为徐氏。
生于青城的她,幼年时便擅长宫词,能文,又兼出落的姿容俊秀,如是便在蜀地小有名气。而就在前蜀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灭之后,经由郭崇韬推荐之下孟知祥出任西川节度使。眼见后唐内乱,在吞并东川后孟知祥遂僭越帝位,建立后蜀。
然而,孟知祥仅在位七个月便病死,由其子孟昶继任。而孟昶登基伊始尚能勤于政事,发展经济;及至后期却迅速奢侈淫靡起来,而花蕊夫人在其中扮演的就是“红颜祸水”角色。孟昶广征美女,花蕊夫人自不例外。在宫闱之中,孟昶整日饮酒作乐,奢靡度日。而花蕊夫人凭借其姿色又能歌善舞,自然成为了孟昶最为宠爱之人。
与此同时,赵匡胤却在效法郭威黄袍加身之后,迅速整顿军务,已隐有吞并天下之志。花蕊夫人眼见危局屡次劝谏,却皆被孟昶所拒。
只能说蜀之亡,岂非人为?
乾德二年十一月,赵匡胤命王全斌率六万大军攻伐后蜀。适时,后蜀都城成都尚有十四万大军驻守,十四万比之六万不止倍于,然而局势却成了一边倒的闹剧。十四万守军竟不战而溃,孟昶无奈之下只得自缚请降。
至此后蜀灭亡,而孟昶等皇族尽被押赴汴梁。就在到达汴梁,被赵匡胤敕封秦国公七天后孟昶去世。而在眼见花蕊夫人之美色后赵匡胤自然“心生歹意”,利用花蕊夫人进宫谢恩之机,乘机将她留宿宫中,所行之事自不必多言。
赵匡胤知花蕊夫人善做诗,便令花蕊夫人吟诗,后又令其做新诗。眼见国破家亡,夫君孟昶惨死,心下不禁悲从心来,一曲《述亡国诗》就此而成。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尤其是前三句更是委婉含蓄的陈述事实而已。面对宋朝大军,后蜀孟昶身为皇帝却在城上竖起了降旗,而我花蕊夫人你们又哪里知道我被锁在深宫里了?
是啊,深宫之中的花蕊夫人并非没有劝谏过孟昶要励精图进,并非想要真正成为你们口中的“红颜祸水”;可是退一步讲即便是自己“得知”孟昶要投降,又能如何呢?这不都是于事无补的吗?因为在这降旗的背后,是十四万蜀军的“齐解甲”。数倍于敌的兵力却不战而降,又怎能让人心中不愧疚呢?于是,这个柔弱的女子,这个被冠以“红颜祸水”的女子,终于忍无可忍地“骂”了出来。
“更无一人是男儿”十四万人中更无一人,这是何等的耻辱啊,而这等懦弱之下蜀国之亡岂不是顺理成章的吗?一个弱女子就这样泼辣又不失委婉地骂天下男人枉为男儿,诗中更是不带一个脏字,足见其才华。
在听罢这首只有28字的诗后,史载赵匡胤自此心中更是爱慕花蕊夫人,后更是册封其为贵妃,每日必至其榻处。但对于花蕊夫人而言,孟昶虽为亡国之君也到底还是自己的夫君,心下自然放心不下,遂悬挂画像,日日叩头礼拜。这也足见其情,不枉与孟昶夫妻一场。
不过,虽然花蕊夫人又蒙赵匡胤宠爱,但是乱世女子的命运何曾由自己。最后,强颜欢笑,虚与委蛇的她还是死于非命。史书上对于其死因莫衷一是,一说为赵光义所杀;另一说则为赵匡胤所杀。
而对于我们而言,或许花蕊夫人并不是“红颜祸水”,她只是一个乱世浮萍中的苦命女子罢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