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古诗翻译)
作者用了同《游玄都观》一样的比喻手法。以种桃道士比作打击永贞革新运动的宦官当权派,以桃花比作依附于当权派的诗人的政敌,以菜花比作诗人及永贞革新运动的参与者。当年宦官当权派以及诗人的政敌们,如今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桃花净尽”四字就是对他们的无情嘲讽和鞭挞。桃花之所以净尽,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赏析】
这首诗是前一首的续篇。诗人在调离出京十四年后又被召回长安任职。虽然期间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旧地重游写下这首诗,意在表明自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诗篇表面上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实际上是暗喻世事变幻,权贵失势,自己又看到了革新的希望。刘禹锡的这两首诗用的都是比拟,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古诗翻译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豪”刘禹锡两次游览玄都观,写了两首玄都观诗。这两首充分展现了刘禹锡调皮、豁达的性格。
因参与王叔文的改革集团,刘禹锡于公元805年被贬,同时被贬的还有柳宗元等八人,史称“八司马”。十年之后,公元815年,刘禹锡奉诏回到洛阳。公元817年,刘禹锡写下了第一首玄都观诗。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的大意是说:大街小巷,车水马龙,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尘土拂面,所有人都在谈论在玄都观看桃花的盛况。玄都观里的那些桃树,都是我被贬谪期间栽种的。
当权者认为,刘禹锡这是在讽刺他们。讽刺他们靠投机取巧上位,讽刺那些看花的人是趋炎附势之徒。于是,刘禹锡再次被贬。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带拼音
《诗家十讲》,作者方笑一,责编万骏,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5月
讲堂选编的刘禹锡虽不如苏轼、王安石等知名度高,但他参与的永贞革新意义重大,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都广为人传诵。
刘禹锡是中唐著名诗人。他同时代的人有白居易、柳宗元、韩愈,专家投入的研究力量要大一些,刘禹锡当时和政治、文人圈子的关系很密切,且起比较核心的作用。他的诗才其实不可被小觑。他有句名言:“二十三年弃置身”,即被贬谪23年。刘禹锡活了71岁,比王维多活了十年,刘禹锡的所有画像都是一个样子,很瘦的长脸,但很有精神。在漫长的23年当中,他如何寻找自我解脱之道,再游玄都观刘禹锡,不被人生压力压垮?这对我们当代人有很大的鼓舞和启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