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叔同中年出家的事情在我们现在看来还是有些仓促,但哪怕是出了家,李叔同在近代文学上面的贡献,也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抹灭掉的。
公元一八八零年的十月二十三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叼着一根松枝落在了李家厢房的屋檐上。这根松枝落地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李家人终于迎来了一道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也正是因为这根松枝,李叔同的出生就被李家人当做了祥瑞。李叔同自己也把这根松枝收了起来,并始终随身带着。
但李叔同伴随着祥瑞降生的事情还是从李家大宅院里面传了出去,传到了整个天津。就连后来历史上墨色颇重的李鸿章,也曾借着参加李叔同父亲的葬礼特意看过了李叔同。当见到年仅五岁的李叔同时,这位被称为“晚清三大才子之一”的李鸿章就惊诧万分,直接认定了李叔同未来必成大器。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的深层原因(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弘一法师的故事)
或许就是李鸿章的这一次赞誉,李叔同那些平日里忙碌得人影都看不见的兄长也渐渐抽出了时间,开始专心培养起了这个被李鸿章说必成大器的弟弟。
由于李叔同出生时,他的父亲李世珍已经有了六十余岁的高龄,所以他那些兄长大多都已经年过三十。最大的哥哥在他出生时,甚至都已经到了半身入土的年纪。或许也正是因为李叔同那些个兄长从小对他的培养,在他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
就此过了十年,读了十年书的李叔同显然已经把当年落在他身上的“赞誉”一个一个接牢。不仅如此,李叔同还作出了如“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诗句。这首诗一出,不仅坐实了李叔同才子的身份,更是把李叔同的“祥瑞”身份提升到了“麒麟儿”的地步。
十五岁的李叔同已经颇有风流才子的气度,加上家庭富庶,父辈又有过在清廷当官的经历,整个津门就没有第二个能够比得上李叔同的人。
可蜗居在家连学十年,铁打的人也会觉得累了、腻了。于是,李叔同就开始像其他人家的那些纨绔子弟一样,流连于“梨园”,只顾着看一些戏子唱戏。
要不说天才就是天才,李叔同听了几个月的戏之后,竟然在戏路上无师自通。过了没有多久,李叔同在戏园子里遇见一个叫做杨翠喜的戏子之后,更是对杨翠喜一见倾心。不仅开始天天晚上都去杨翠喜供职的“天仙园”看戏,还会专程等杨翠喜散场,守着送杨翠喜回家。
后来两个人越来越熟悉时,李叔同甚至能够开始指点杨翠喜在身段和唱法上的不足,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也正是如此,杨翠喜的艺术水平也渐渐拔高,逐渐成了“天仙园”里面的“名角”。
到了这个时候,李叔同也觉得是时候把杨翠喜娶回家了。可惜就在这个关头,杨翠喜竟然被家里人卖进了一个当官的人家里。虽然后来杨翠喜从那个当官的人家里逃了出来,但当时的李叔同显然已经对爱情死心,转而把心思全部放在了学业上面。
痛失杨翠喜的经历似乎让李叔同一夜之间长大了不少,他放弃了之前的声色犬马,加入学堂专心学习起了“八股文”。但早在进入学堂之前李叔同就已经有了相当深厚的文学基础,一篇文章写下来,总是写到没纸了还写不完。后来李叔同干脆在每一行里写两个字,在同学之间还得了个“李双行”的美名。就是这样,李叔同还经常能够拿到写文章的奖金。
但是在这个时候,李叔同已经对清廷的朝堂感受到了厌恶,文章之中对当时的局势朝廷多有批判。所以等到“戊戌变法”一失败,立刻就有人把李叔同也当成了“叛逆”,想要抓他入狱。李叔同也知道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干脆就直接带着家里人搬离了天津,直接去了上海的法租界里生活。
就是在这里,李叔同后来娶了一个俞姓茶商的女儿为妻,开始了属于他的婚后生活。或许就是因为成了家的原因,李叔同的举止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冲动。
从公元一九零零年开始,李叔同先是在南洋公学中学习新文化,后又经蔡元培先生点拨,成为了蔡元培先生的学生。后来那些曾经学过的东西渐渐与他融合,最终成就了独属于他的精神世界。
这时的李叔同已经完全和以往不同了,他不仅把在书画、篆刻等方面的兴趣转化成了技艺,缓慢而稳固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了能够在这一道上走得更加深远,他更是在一九零五年时专门赶赴日本学习西洋画。
除了主要的学习之外,李叔同也同时学习了有关音乐、戏曲等方面的知识,并一举融合在了自己的能力之中。就这样,从一九零零年到一九一六年的十六年间,李叔同都没有再做过什么出格的事,转而一心一意地在文学行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许是在文学之路上走得太深,走得太远,从一代风流才子转变为优秀文学家的变化还不足以使得李叔同的人生追求圆满。于是,在李叔同三十七岁这年,他出家了,成弘一法师。
出家时李叔同的妻子俞氏尚在,她看着眼前这个已经剃掉了头发,披上了僧衣的男人,一时间竟不知是该为他高兴,还是为自己伤心。
民国时期的第一才子李叔同,37岁的时候却出家了
鲁迅先生用“朴拙圆满”形容的李叔同,37岁却选择了出家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钟消息
发表评论